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藏族醫(yī)學 >> 藏族醫(yī)藥 >> 正文:棕葉蘆 -藏藥格夏藥物說明書
    

棕葉蘆

  
品名
藏名:格夏
漢語拼音
ZONGYEHU
拉丁名
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kuntze.
英文譯名
銷售地區(qū)
保護品種
中藥材基原
為禾本科植物棕葉蘆的葉。
動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稈直立,高1~3m,具白色髓部。葉鞘光滑,緊密包莖;葉舌質硬,截平,長1~2mm;葉片扁平,廣披針形,基部呈心形,長達40cm,寬3~7cm,光滑或幼嫩時邊緣微粗糙,具細小橫脈紋。圓錐花序長達60cm,每節(jié)著生1~3個分枝;分枝斜向上升,下部裸露,基部主枝長達30cm;小穗長約1.5~1.8mm,其柄長約2mm,穎短小,長約為小穗1/5~1/4,先端鈍頭,透明膜質,脈紋不明顯;第一花僅具一不孕外稃,約與小穗等長或稍短,具一脈;第二花兩性,外稃卵形,具短尖頭,與第一外稃等長或略有上下,具3脈,邊緣疏生柔毛,成熟后其毛廣展;內稃透明膜質,較短;花藥褐色,長約1mm。穎果長圓形,長約0.5mm。夏秋間抽穗。
動植物資源分布
分布于中國西藏、云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臺灣等省區(qū)。印度、尼泊爾、緬甸至馬來西亞亦有。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海拔2200m以下的灌林、山坡和山谷中。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6~7月割收地上部分,揀凈粗干,洗凈,曬干。
藥用部位
以葉入藥。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葉片大多折斷,撕裂,淡黃色。完整者廣披針形,長可達40cm,寬3~7cm,扁平,光滑或邊緣稍粗糙,基部近心形,先端漸尖;葉鞘筒狀,光滑,質脆,斷面有空腔。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葉鞘橫切面:上表皮細胞扁長方形,較小,壁厚6~10μm,木化;下表面細胞類方形,較小,略切向延長,壁厚約10μm,尤以外側與兩側壁甚厚,壁木栓化。表皮外均被角質層。維管束環(huán)列于下表皮內側,十數(shù)個,有限外韌型;外圍有1~2列木化纖維組成的維管束鞘,木質部導管數(shù)個,較小,“U”字形排列(半圓形排列),其下方為韌皮部。葉脈維管束的上下表面內側均有厚壁纖維束,上表皮數(shù)個細胞,下表皮內側2~4層細胞。維管束之間有一小型維管束,其上表皮內側無纖維束,下表皮內側僅有數(shù)個纖維束。皮層由類圓形薄壁細胞組成,常在維管束之間可見大的橢圓形空腔。
粉未鑒別:淡黃色。非腺毛易察,單細胞,無色,常分布于葉鞘下表皮。細長單細胞毛平直,長470~550μm,直徑6~15μm,壁厚2.5~4μm,表面光滑,短小單細胞毛,似火焰狀,頂端銳尖,基部長圓形或類圓形,長32~79μm。葉鞘上表皮細胞表面觀長方形,垂周壁細波狀彎曲;下表皮細胞不規(guī)則長方形,垂周壁深波狀彎曲,厚為7~13μm。氣孔多存在于近葉脈兩側的表皮細胞上,以下表皮為多,保衛(wèi)細胞亞鈴型,副衛(wèi)細胞兩個,近圓三角形,氣孔長28~40μm,直徑19~37μm。表皮細胞中散有硅化物結晶,類方形,直徑2~10μm。還可見單細胞非腺毛及毛脫落后的類圓或類圓方形毛痕,直徑7~12μm。纖維眾多,多碎斷,成束散在,細長,末端漸尖或斜尖,直徑11~17μm,壁厚3~8μm,紋孔小,斜裂隙狀或十字狀。薄壁細胞表面觀長方形,類方形,壁厚約7μm,孔溝和壁孔明顯,類圓,細小。網紋,螺紋導管,直徑8~25μm。
中藥化學成分
理化性質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中藥劑型
湯劑。
中藥制藥工藝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篩選
新藥的臨床評價
實驗動物的品種
方劑組成
藥物和劑量
藥物配伍
木棉花甘草、棕葉蘆、蓽茇。
藥性
味甘、澀,性平。 《藏漢大辭典》:味甘、澀,性平。
歸經
功效
延年益壽,培元強身。
性味分類
主治
用法用量
配方用,6~9g。
用藥忌宜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木棉花、甘草、棕葉蘆、蓽茇。用適量牛奶共煮沸后,飲服。用于水腫病。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考證
《晶珠本草》記載:格夏延年益壽,培元強身,本品產自印度,狀如瓶口飾竹,有芒。傳說,村札西送給世尊一些格夏,世尊花費了六年時間,才做成了草席。讓鈞多吉說:“格夏生肌強身!备裣募醋厝~蘆。本品形態(tài)似竹,小穗具刺毛等與《晶珠本草》記載相近。但《晶珠本草》漢譯本譯注為吉祥草,附錄注明為百合科植物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Andr.)  kunth。吉祥草系一年生栽培觀賞植物,與本品純屬張冠李戴。據(jù)楊競生先生查證,吉祥草梵語譯為除邪或上茅,一種長芒禾本科植物,決非百合科吉祥草。據(jù)悉,寺院活佛念經時,將格夏擺在經桌上以示吉祥,但形態(tài)特征與本品有異,究為何物待查。
藥物應用鑒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 名: (必填項)
    評論內容:
    沒有相關文章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