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Bai hua dan
|
維藥名 | 謝提然吉
|
別名 | 謝提然吉 印地、比合 白然德《拜地依藥書》,其臺《藥物之園》。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白花丹科植物白花丹的樹枝、皮和根。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白花丹Plumbago zeglanica 1.
多年生蔓生亞灌木狀草本,高2~3m。莖較細弱,多分枝,基部木質(zhì)化,光滑無毛,有棱槽,綠色。單葉互生,卵圓形至長卵形,長4~10cm,寬1.5~5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漸窄呈廣楔形,全緣或微波狀,柄短,葉柄基部擴大而抱莖。穗狀花序項生或腑生,長5~25cm;苞片短于花萼,邊緣于膜質(zhì);花萼管狀,長約1cm,綠色,上部5裂,具棱5條,棱間膜質(zhì),外被腺毛;花冠高腳碟狀,管細弱,長約2cm,先端5裂,擴展;雄蕊5枚,花絲與花冠管幾等長;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1枚,柱頭5裂。膜質(zhì)蒴果,蓋裂;ㄆ9~10月。
喜生于山被林下,我國分布于廣東、廣西、臺灣、福建、四川、云南等地;國外分布于斯里蘭卡、印度、敘利亞、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泰國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割,以8~9月為好,采后曬干。貯干燥處。
|
藥材鑒別 | 呈長圓柱形,長短不一,有時可見明顯的節(jié),具細縱棱,直徑2~8mm,表面綠色、黃綠色至淡棕褐色。質(zhì)輕,易折斷,斷面皮部纖維狀,內(nèi)層顆粒狀,髓部類白色,海綿狀,松軟。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1)莖橫切面 表皮細胞1列,橢圓形,切線延長,外被角質(zhì)層。內(nèi)側(cè)有2~3列厚壁細胞,棱脊處可達8列;皮層為數(shù)列薄壁細胞;中柱鞘纖維3~6列,排列成波狀環(huán)形,棱脊處較多;維管束外韌型,導(dǎo)管單個或數(shù)個成群,徑向排列,形成層不明顯,髓部薄壁細胞呈長圓形,可見紋孔,皮層薄壁細胞有時可見棕黃色團塊。老枝木部較寬。
(2)粉末特征 呈淡黃綠色或淡棕黃色。氣孔環(huán)式,副衛(wèi)細胞多3個,堊腺(硅質(zhì)細胞)近圓形,直徑35~40μm;可見十字形或類方形紋理;導(dǎo)管網(wǎng)紋、具緣紋孔或環(huán)紋,直徑10~45μm,髓細胞類長方形,長70~140μm,寬40~70μm,表面具圓形壁孔,纖維長梭形,直徑10~30μm,壁孔明顯。
(3)根橫切面 木栓層細胞數(shù)列,含有棕黃色物質(zhì)。皮層薄壁細胞10余列,含有淀粉粒及棕黃色塊狀物;皮層纖維單個散在或成束。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璃纖維束。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導(dǎo)管多單個徑向排列;木射線寬1~2列細胞,木纖維壁厚,木化。
|
化學(xué)成分 | 主要成分為白花丹素(plumbagin),3-氯白花丹素,3,3'雙白花丹素、四氫雙白花丹素〔9,1,2(3)tetra-h(huán)ydro-3,3'-biplumbagin〕;又含白花丹酸(plumbagic acid),氫化白花丹苷(hydroplumbaginglucoside),蛋白酶,蔗糖酶,果糖,葡萄糖等[1]。
|
藥理作用 | 1.抗生育作用 白花丹素及根中提取物對有正常卵巢周期和生育力的年輕大鼠有抗生育作用,這種作用歸結(jié)于糖苷或鞣酸[1]。 2.抗微生物作用 根氯仿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抗菌作用,石油醚抽提物次之,乙醇提取物更次之,水提取液則無抗菌作用[2]。白花丹素對流感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細菌及黑色銀霉、絮狀表皮癬菌等有抑制作用[1,3]。 3.對心血管的作用 白花丹素對家兔呼吸、血壓有輕度抑制,對離體蛙心有直接麻痹作用。白花丹素可延長大鼠凝血酶原時間,引起肝組織總蛋白、堿性磷酸酶等升高。這可能因其與維生素K結(jié)構(gòu)相似而產(chǎn)生抗維生素K作用所致[4]。 4. 其他作用 白花丹素對甲基膽蒽致大鼠腫瘤有抑制作用,對P388淋巴白血病細胞也有效[5]。白花丹素可使雞胚成纖維細胞停止生長和增殖,細胞集中在分裂中期。低濃度時作用已很明顯。高濃度時可使細胞發(fā)生退行性變化。故可認為白花丹素低濃度時為紡錘體毒,類似秋水仙堿而抑制細胞進入有絲分裂;高濃度時則呈擬放射樣核毒和細胞毒作用[6]。臨床實驗證明白花丹素眼藥水對沙眼和結(jié)膜炎,特別是細菌性結(jié)膜炎有較好作用[3]。 5. 毒性 白花丹素給小鼠灌胃的LD50為164mg/kg,大鼠為65mg/kg。30mg/kg以上劑量對豚鼠有明顯毒性反應(yīng)及強烈胃腸道刺激[7]。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三級干熱,味辛苦澀。
1.《白色宮殿》:“干熱。”
2.《拜地依藥書》:“二級未干熱。有人認為二級干、四級熱。”
3.《藥物之園》:“二級末干熱!
|
功效 | 生干生熱,祛寒燥濕,赤膚發(fā)泡,增加色素,散氣止痛,祛風(fēng)止癢,除腐生輝,清音利咽。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1~2g。外用:適量?扇朊鄹、湯劑、糖膏、軟膏、敷劑、粉劑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
代用藥 | |
附方 | 1.治皮膚白斑,白癜風(fēng),各類癬癥 取適量白花丹,研成細粉,與適量葡萄醋調(diào)配成敷劑,敷于患處。
2. 治坐骨神經(jīng)痛 取適量白花丹、拉散根,研成細粉,用涼開水調(diào)配成敷劑,敷于患處。
3. 治關(guān)節(jié)炎 取適量白花丹,煎湯內(nèi)服。
4. 治脾臟腫大 取適量白花丹,研成細粉,用涼開水調(diào)配成敷劑,敷于患處。
5. 治牙痛 取適量白花丹,研成細粉,用涼開水調(diào)配成敷劑,敷于對側(cè)手掌。(1~5方出自《拜地依藥書》)
|
制劑 |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劉勇民,等.維吾爾藥志(下冊).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 (K),1999.195 藥理 [1]Chowdhury A K Azad,et a1.C A,1993,99:169777p [2]Van der Vijver L M,et a1.C A,1971,75:72434r [3]曾穎,等.中國藥房,1997,8(4):161 [4]Santhakumari G,et a1.國外醫(yī)學(xué)·中醫(yī)中藥分冊,1980,(4):188 [5]Krishnaswamy M,et a1.C A,1980,93;197780d [6]劉勇民,等.維吾爾藥志(下冊).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K),1999.195 [7]四川省中藥研究所防治氣管炎藥物研究小組.中草藥通訊,1973,(5):24 |
維藥名出處 | 《白色宮殿》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