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葉喉
|
年份 | hieh houc
|
別名 | 野芋、大狠毒、樸薯頭
|
來源 | |
形態(tài)特征 |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達(dá)5米。根狀莖粗壯,皮茶竭色。葉大,盾狀著生,卵狀戟形,長30~90厘米,寬40~90厘米,頂端銳尖,基部心狀箭形,邊波狀;葉柄粗壯。佛焰苞綠色,下部筒狀,上部稍彎曲呈舟形;肉穗花序較佛焰苞短;下部為雌花,上都為雄花,二者之間為中性花,頂端為附屬器。漿果卵狀,熟時紅色。四季開花結(jié)果。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山谷林下、水溝邊或村莊附近陰濕肥沃處。產(chǎn)于廣西各地縣市;分布于廣東、臺灣、福建、湖南、四川、貴州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鮮用或切片炒焦用。
|
性味 | 味甘、淡,性寒。有大毒。
|
功效 | 清熱解毒,排膿消腫,祛風(fēng)止痛,祛腐生新。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
用法用量 | 9~15克,鮮品30~60克,加大米炒至焦黃久煎(2小時以上)內(nèi)服;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
方例 | 1.感冒發(fā)熱、肺結(jié)核、蛇蟲咬傷 葉喉(海芋)9~15克,水煎服或用鮮品30~60克切片加大米適量炒焦黃,水煎(2小時以上)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傷口。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 |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xiàn) | [1]Bradbury J H,et al.C A,1987,106:48910f. [2]Bradbury J H,et al.C A,1986,105:132484g. [3]Anthony V O.C A,1977,87:148660g. [4]Kashid M M,et al.C A,1979,90:183197v. [5]Holloway W D,et al.C A,1989,110:133838r. [6]Opute F I,et al.C A,1980,92:4867k. |
藥理參考文獻(xiàn) | [1]楊倉良:《毒藥本草》,第1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3:264。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