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88,9(12):541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澤蘭14g,續(xù)斷14g,紅花2g,制香附12g,赤芍12g,柏子仁12g,當歸酒10g,炒玄胡10g,牛膝3g。 |
加減 | 如血塊較大且多者,增當歸、牛膝用量;月經(jīng)量多,加阿膠12g;四肢或面部腫脹,加茯苓15g;氣虛加黃芪20g,焦白術(shù)10g;腰腿酸痛加寄生15g;月經(jīng)先期加丹皮、梔子各10g;月經(jīng)后期加沙小茴香6g,臺烏藥10g;月經(jīng)先后不定期加柴胡8g,白芍14g。 |
功效 | |
主治 | 痛經(jīng)。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文火煎藥30分鐘,取汁200ml,再加水煎取200ml。每日1劑,將兩次煎液混合,分2次溫服。每次藥后飲少量米甜酒(醪糟)。正值經(jīng)期者,連服3-5劑。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痛經(jīng)120例,年齡在14-53歲;病程3日至6年。以臨床典型的經(jīng)前或經(jīng)期腰腹疼痛,胸脅、乳房脹痛之癥狀為診斷依據(jù)。結(jié)果:癥狀消失在3個月經(jīng)周期以上為治愈,共104例;癥狀緩解,或本次癥狀消失,第2次月經(jīng)期又有不適感,但癥狀較前為輕為好轉(zhuǎn),共13例;服藥后癥狀無明顯改善為無效,共3例,總有效率為97.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