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現(xiàn)代中醫(yī)1990,3(1):27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小茴香6g,生姜6g,厚樸6g,橘核10g,烏藥10g,枳殼10g,扁豆10g,車前子10g,烏梅12g,甘草5g。 |
加減 | 兼寒實(shí)腫脹加桂枝、吳萸;寒盛者桂枝易肉桂、加制附片;硬滿腫痛者加昆布、海藻、穿山甲;堅(jiān)硬不移者加三棱、莪術(shù);陰囊腫脹如水晶狀加木通、薏苡仁;兼濕熱加黃柏、梔子;氣虛加黃芪、黨參、升麻;痰濕者加貝母、蒼術(shù)、半夏。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疝氣。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6次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小兒疝氣89例,男78例,女11例;年齡2個(gè)月至12歲,病程最長(zhǎng)12年,最短1日。結(jié)果:陰囊、睪丸恢復(fù)正常大小,癥狀消除75例;陰囊、睪丸基本收縮,癥狀部分消除者8例;治療后癥狀未減6例,總有效率94.3%。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