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新醫(yī)藥學(xué)雜志1974,(7):35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炙甘草25-50g,淮小麥100g,紅棗8個,百合50g,蘇葉5-7.5g,姜半夏15g,茯苓20g,磁石20g(先煎)。 |
加減 | 失眠嚴(yán)重者加棗仁25g,夜交藤25g,秫米30g;頭暈或頭痛明顯,分別加澤瀉20g,白術(shù)20g,或川芎3g,藁本3g,蔓荊子15g;遺精及多汗加山萸肉20-50g,生龍骨30-50g(先煎),生牡蠣30-50g(先前);陽痿加燦茅15g,淫羊藿15g,青蔥2條;長期低熱加白薇10g,麥冬15g;手指震顫加珍珠母50g(先煎),鉤藤20g(先煎);神疲乏力加黨參20g,五味子7.5g;脘悶納呆加陳皮7.5g,神曲10g。 |
功效 | |
主治 | 神經(jīng)衰弱。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10日為1個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神經(jīng)衰弱34例中,男13例,女21例;年齡15-65歲。結(jié)果:有效30例,占88.2%;無效4例,占11.8%。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