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1992,11(2):5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板藍根30g,生黃芪30g,枳殼10g,黃柏10g,秦艽10g,甘草6g。 |
加減 | 有黃疸者加茵陳;脅痛者加元胡;便干者加川軍。 |
功效 | |
主治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21劑為1療程,療程間隔3日。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158例,乙型肝炎147例,甲、乙混合型肝炎113例;HBsAg滴度最高者為1:1240,最低者為1:16;其中男92例,女66例;病程3個月至5年;年齡3-53歲。結(jié)果:HBsAg滴度愈低而轉(zhuǎn)陰率愈高,HBsAgl:120轉(zhuǎn)陰率僅占28.5%,而1:16轉(zhuǎn)陰率達100%。滴度下降加轉(zhuǎn)陰總有效率為100%。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