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hong ji ti xiang ge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胡頹子科植物宜昌胡頹子Elaeagnus henryi Warb.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宜昌胡頹子 常綠直立灌木,高3-5m。具刺,刺長8-20mm;幼枝淡褐色,密被鱗片。葉互生;葉柄長8-15mm;葉片革質(zhì),寬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6-15cm,寬3-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銀白色,密被白色或散生少數(shù)褐色鱗片;ㄣy白色,密被鱗片,1-5朵生于葉腋短小枝上成短總狀花序,花枝銹色,長3-6mm;花梗長2-5mm,花被筒管狀漏斗形,長6-8mm,上部4裂,裂片三角形;雄蕊4,花絲極短;花往直立或稍彎曲,無毛。果實(shí)長圓形,多汁,長約18mm,幼時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shù)褐色鱗片,成熟時紅色;ㄆ10-11月,果期翌年4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陜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450-2300m的疏林或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酸;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利濕;止咳;止血
|
功效分類 |
清熱利濕藥;止咳藥;止血藥
|
主治 |
風(fēng)濕腰痛;咳喘;痢疾;吐血;血崩;痔血;惡瘡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湯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Elaeagnus henryi Warb.
|
科屬分類 |
胡頹子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