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黑大豆皮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黑大豆皮

  
別名 黑豆衣、黑豆皮。
漢語拼音 hei da dou pi
英文名 black soybean seedcoat
藥材基原 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黑色的種皮。
動植物形態(tài)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莖粗壯,密生褐色長硬毛。葉柄長,密生黃色長硬毛;托葉小,披針形;三出復葉,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7-13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兩面均有白色長柔毛,側生小葉較小,斜卵形;葉軸及小葉柄密生黃色長硬毛。總狀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有毛;花萼釧狀,萼齒5,披針形,下面1齒最長,均密被白色長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較萼長;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龍骨瓣鐮形;雄蕊10,二體;子房線形,被毛。莢果帶狀長圓形,略彎,下垂,黃綠色,密生黃色長硬毛。種子2-5顆,黃綠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長約1cm;ㄆ6-7月,果期8-10月。
資源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 全國廣泛栽培。
藥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儲藏 黑大豆用清水浸泡,待發(fā)芽后,搓下種皮曬干;或取做豆腐時剝下的種皮曬干,貯藏于干燥處。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本品呈不規(guī)則卷曲的碎片,厚約0.1mm。外表面黑色光滑,微具光澤,有的碎片可見色稍淡橢圓形的種臍;內表面淺灰黃色至淺灰棕色,平滑。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灰褐色。①種皮柵狀細胞成片,表面觀多角形,側面觀長柱形,長37-102μm,直徑8-10μm,內含紅棕色物。②種皮支持細胞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并列,兩端膨大,側面觀呈骨狀啞鈴形,長26-170μm,縊縮處直徑12-26μm③星狀細胞呈星芒狀或不規(guī)則形,有分枝狀突起,壁厚,胞腔內含紅棕色物。④可見草酸鈣方晶。
中藥化學成分 含矢四菊素(chrysanthemin),飛燕草素-3-葡萄糖甙(delphini-din-3-monoglucodide),乙酰丙酸(levulinic acid),果膠及各種糖類。
理化性質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取黑大豆用清水浸泡,待其發(fā)芽后,搓下種皮,曬干。貯藏于干燥處。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藥性 微甘;涼
歸經(jīng) 脾;肺;腎經(jīng)
功效 養(yǎng)血平肝;祛風解毒
功效分類 補血藥
主治 頭痛;陰虛煩熱;盜汗;風痹;濕毒;瘡;眩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用藥禁忌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1.《綱目》:生用療痘瘡目翳,搗爛敷小兒尿灰瘡。
2.《隨息居飲食譜》:止盜汗。
3.《飲片新參》:清腦,疏風熱,治頭痛。
4.《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清涼性滋養(yǎng)強壯藥,有解毒利尿作用。
5.《藥材學》:養(yǎng)血祛風,明目益精。治陰虛煩熱,多汗盜汗,頭暈,目昏,風痹。
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
藥物應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Glycine max(L.) Merr. [Phaseolus max L.]
科屬分類 豆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