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菊三七、天青地紅、土三七、野青菜 |
漢語拼音 | da hong qing ca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菊葉千里光的根及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菊葉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m。根狀莖上須根多。莖直立,不分枝或有花序枝,上部cm,葉基膨大抱莖,葉形多變異彩,常呈長倒卵狀橢圓形,長8-15cm,寬4-8cm,邊緣有不整齊牙葉漸小,羽狀分裂,無柄,基部耳狀抱莖。頭狀花序,復(fù)傘房狀排列,多數(shù),梗細(xì)長,有細(xì)條形苞葉;總世寬鐘形,直徑3-4mm,長約4mm;總苞片10-12個(gè),長圓菜,漸尖,邊緣寬膜質(zhì);邊緣舌狀花10-12個(gè),舌片金黃色,長圓形;中部管狀花多數(shù),淡黃色。瘦果,圓柱形,長約2mm,無毛,有棱;白色冠毛眾多,長約4mm,有時(shí)舌狀花瘦果無冠毛,或脫落;ㄆ6-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200-2300m的山坡、溝谷、草地或灌叢邊緣、路旁溝邊及雜草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6-9月采收,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根含千里光菲靈堿(Seneciphylline)。葉的揮發(fā)油中含β-側(cè)柏酮(β-thujone),6-羥基-對(duì)-(艸孟)-4(5)-烯-3-酮[6-hydroxy-p-menth-4(5)-en-3-one]。 地上部分含菊葉千里光交酯(chrysanthemoide)就是lα-乙酸氧基-4α-羥基-5α,6β,7α,11β-H-桉葉-2-烯-12, 6-交酯 (lα-ace-toxy-4α-hydroxy-5α,6β,7α,11β-H-eudesm-2-en-12,6-olide),l-乙;爿锝货(1-acetylerivanin)即1α-乙酸氧基-3α-羥基-5α,6β,7α,11β-H-桉葉-4(15)-烯-12,6-交酯 [1α-acetoxy-3α-hydroxy-5α,6β,7α,11β-H-eudesm-4(15)-en-12,6-olid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本品所含千里光菲靈堿對(duì)大鼠及兔的離體腸管有較強(qiáng)的解痙作用。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微苦;辛;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散瘀消腫藥 |
主治 | 瘡瘍腫毒;跌打腫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大劑要用至30g。外用:適量,鮮根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Senecio chrysanthemoides DC. [Senecio laetus Edgew.]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