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白膏藥根 |
漢語拼音 | bai he teng gen |
英文名 | Root of Common Argyreia |
藥材基原 | 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白鶴藤的根。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白鶴藤,攀援灌木。小枝通常圓柱形,被銀白色絹毛,老枝黃褐色,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5-6cm,被銀色絹毛;葉片橢圓形或卵形,長5-11cm,寬3-8cm,先端銳尖或鈍,基部圓形或微心形,葉面無毛,背面密被銀色絹毛,全緣;側(cè)脈多至8對。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總花梗及花梗均被銀色絹毛;苞片橢圓形或卵圓形,外面被銀色絹毛;花兩性;花萼5,分內(nèi)外兩輪,萼片卵形,不等大;花冠漏斗狀,白色,冠檐5深裂,花萼與花冠外面均被銀白色絹毛;雄蕊5,著生千花冠筒基部6-7mm處;子房近球形,2室,無毛,花柱長約2cm,柱頭頭狀,2裂。果實(shí)球形,直徑8mm,紅色,為增大的萼片包圍,萼片凸起,內(nèi)面紅色。種子4-2顆,卵狀三角形,褐色;ㄆ6-9月。 |
資源分布 |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或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澀甘;平 |
歸經(jīng) | 腎經(jīng) |
功效 | 祛風(fēng)濕;舒筋絡(luò) |
功效分類 | 補(bǔ)益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適量,泡酒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本草求原》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Argyreiae Acutae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Argyreia acuta Lour. |
科屬分類 | 旋花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