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mi mian weng ge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檀香科植物米面蓊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灌木,高1-2.5m。多分枝,枝多少被微柔毛,幼嫩時(shí)有棱或有條紋。葉對生,薄膜質(zhì),近無柄;下部枝的葉呈闊卵形,上部枝的葉呈披針形,長3-9cm,寬1.5-2.5cm,先端尾狀漸尖(基生枝上的葉尖常具紅色鱗片),基部楔形,全緣,嫩時(shí)兩面被疏毛。雄花序頂生和腋生;花梗纖細(xì),長3-6mm;花被裂片卵狀長圓形,長約2mm,被稀疏短柔毛;雄蕊4,內(nèi)藏;雌花單一,頂生或腋生;花梗細(xì)長或很短;花被漏斗形,長7-8mm,外面被微柔毛或近無毛,裂片小,三角狀卵形或卵形,先端銳尖;苞片4枚,披針形,長約1.5mm;花柱黃色。核果橢圓形或倒圓錐形,長約1.5cm,直徑約1cm,無毛,宿存苞片葉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3-4m,寬8-9mm,干膜質(zhì),羽脈明顯;果柄細(xì)長,棒狀,先端有節(jié),長8-15mm;ㄆ6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700-1800m的林下或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性寒;有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解毒消腫 |
功效分類 | 解毒消腫藥 |
主治 | 癰疽;腫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鮮品90-12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urkleya lanceolata (Sieb.et Zucc.)Miq.[Qundriala lanceolata Sieb.et Zucc.;Burkleya henryi Diels] |
科屬分類 | 檀香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