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野八角、假八角、土八角 |
漢語拼音 | shu jiu zh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八角科植物小花八角的根。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dá)10m。嫩枝略有棱,淺棕色,老時(shí)灰色。葉不規(guī)則互生或3-5片集生,薄革質(zhì)或革質(zhì);葉柄長4-12mm,具不明顯的窄翅;葉片倒卯狀橢圓形或窄長圓形,長4-11cm,寬1.3-4cm,先端尾狀漸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微反卷。花小,單生于葉腋或集生于枝梢葉腋,初為綠白色或黃色,后為紅色或橘紅色,花梗纖細(xì),長7-28mm;花被片17-20,具不明顯的透明腺點(diǎn);雄蕊10-12;心皮7-8。果梗長可達(dá)2.8cm;蓇葖果6-8,長9-14mm,寬3-7mm,種子淺棕色,長4.5-5mm;ㄆ4-5月,果期7-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360-2200m的峽谷叢林或混交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四季均可采,挖出后除盡泥土、雜質(zhì),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性溫;有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行氣止痛;散瘀消腫 |
功效分類 | 行氣止痛藥;散瘀消腫藥 |
主治 | 胃痛吐瀉;胸腹氣痛;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1.5g。 |
用藥禁忌 | 孕婦禁服!度珖胁菟巺R編》:"孕婦忌服,服藥后覺牙浮、牙松、喉干、頭暈等可用銀花解毒。"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Illicium micranthum Dunn |
科屬分類 | 八角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