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shan ci li |
英文名 | Root or fruit of Fourpetal Rose |
藥材基原 | 為薔薇科植物絹毛薔薇的根及果實(shí)。 |
動植物形態(tài) | 絹毛薔薇 灌木,高1-2m。小枝灰褐色;皮刺散生或?qū)ι,基部常膨大,有時密生針刺。羽狀復(fù)葉;小葉(5)7-11,連葉柄長3.5-8cm;小葉片卵形或倒卵形,長1-2cm,先端圓或截形,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無毛,下面密生絲狀柔毛;葉柄和葉軸散生小皮刺;托葉大部貼生于葉柄;▋尚;花單生,無苞片;花梗有毛或無毛;花白色,直徑2.5-5cm;萼裂片4,卵狀披針形,被毛或無毛;花瓣4,倒卵形,先端微凹;花柱離生,被長柔毛。果球形或倒卵狀球形,果梗不膨大,紅褐色,萼裂片宿存;ㄆ5-6月,果期7-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000-3800m的山頂、山谷斜坡或向陽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7-8月采摘果實(shí),曬干;8-10月,采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酸、澀;平 |
歸經(jīng) | 脾;大腸經(jīng) |
功效 | 健脾助運(yùn),止痢 |
功效分類 | 收澀藥;消食藥 |
主治 | 積食腹脹;腸鳴腹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Rosa sericea Lindl. |
科屬分類 | 薔薇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