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石鳳丹、蘭花草、虎頭蕉、石蕉、溪蕉、高桿竹葉蘭、山合菜、觀音竹、追風草、碎米蘭、一根香、山石竹、細芭蕉、小芭蕉 |
漢語拼音 | shi feng dan |
英文名 | Herb of Tall Rattlesnake Plantain |
藥材基原 | 為蘭科植物高斑葉蘭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高斑葉蘭,多年生草本,高25-80cm。根莖短。莖直立,無毛。葉大而厚,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8-15cm,寬2-2.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柄。總狀花序似穗共,長7-15cm,花稠密;苞片膜質(zhì),約與花等長;花小,白色而淡綠,直徑約3mm,芳香;萼片卵形,長約2mm;花瓣較狹,匙形,唇瓣囊狀,內(nèi)面有柔毛,先端鈍,外反,內(nèi)有2枚胼胝體;合蕊柱短而闊,蕊喙2裂,和蕊柱等長,花藥卵狀三角形;子房無毛。蒴果紡錘形;ㄆ诖骸⑾。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野溪澗濕地,或附生于石壁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全株長15-80cm。根莖短,有數(shù)條根。根彎曲而相互糾結(jié),表面有黃柔毛,質(zhì)較韌。莖圓柱形,黃綠色,無毛。葉多皺縮,棕黃色或帶綠色,展平后呈寬披針形或矩圓形,長8-15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而成葉柄,長3-7cm,基部鞘狀抱莖,全緣,具平行脈。氣微,味辣。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溫 |
歸經(jīng) | 肝;肺經(jīng) |
功效 | 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止咳平喘 |
功效分類 | 祛風藥;祛濕藥 |
主治 | 風寒濕痹;半身不遂;癱瘓;跌打損傷;咳喘;胃痛;水腫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 |
用藥禁忌 | 孕婦慎服。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植物名實圖考》:養(yǎng)血,舒肝,益氣,滋腎。入筋祛風,入骨除濕。 2.《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關(guān)節(jié)疼痛,風濕麻痹。 |
考證 |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Goodyerae Procer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Goodyera procera (Ker- Gawl.) Hook.[Neottia procera Ker-Gawl.] |
科屬分類 | 蘭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