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于術(shù)、冬術(shù)、于潛
白術(shù)。
來源 為菊科植物白術(shù)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葉互生,莖下部葉3裂或羽狀5深裂,裂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頂端裂片最大,邊緣有刺狀齒,葉柄長;莖上部葉分裂或不分裂,葉柄漸短。頭狀花序頂生;總苞鐘狀,總苞片7~8層,基部有羽狀深裂的葉狀苞片;全為管狀花,花冠紫色,先端5裂;雄蕊5,聚藥;子房下位。瘦果被黃白色茸毛,冠毛羽狀,長1cm以上;ㄆ9~10月,果期10~11月。均系栽培。
采制 冬季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曬干,再除去須根。
產(chǎn)地 藥材主產(chǎn)于浙江、安徽、江蘇、湖南、江西。
性狀 根莖呈不規(guī)則的肥厚團塊,長3~13cm,直徑1.5~7cm。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有瘤狀突起及斷續(xù)的縱皺和溝紋,并有須根痕,頂端有殘留的莖基和芽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黃色的點狀油室散在。氣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帶黏性。
化學(xué)成分 根莖含揮發(fā)油,油中主成分為
蒼術(shù)酮(atractylone),白術(shù)內(nèi)酯A、B(butenolide A,B )。另含3-β-乙酰氧基蒼術(shù)酮、3-β-羥基蒼術(shù)酮等。
藥理 對各種動物都有明顯的利尿作用;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小鼠內(nèi)服煎劑有保護肝臟、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原減少的作用;口服其煎劑有抗凝血作用;灌服能促進小鼠體重增加及肌力增強;對絮狀表皮癬菌、星形奴卡菌、
腦膜炎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 性溫,味苦、甘。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
泄瀉,痰飲眩悸,
水腫,
自汗,胎動不安。用量6~12g。
配伍應(yīng)用 ①脾虛食少,脘腹脹滿:配
黨參、
茯苓、炙
甘草等。②痰飲眩陲:配茯苓、
桂枝、甘草。③表虛自汗:配
黃芪、
防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