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溫病條辨》卷二。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陽明暑溫,水結(jié)在胸,脈洪滑,面赤身熱頭暈,不惡寒,但惡熱,舌上黃滑苔,渴欲涼飲,飲不解渴,得水則嘔,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急流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暑兼濕熱,熱甚則渴,引水求救,濕郁中焦,水不下行,反而上逆則嘔;胃氣不降,則大便閉。故以黃連、栝樓,清在里之熱痰,半夏除水痰而強胃;加枳實者,取其苦辛通降,開幽門而引水下行也。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