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六。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脾胃虛弱,四肢倦怠,肌體瘦弱,臟腑受濕,大便頻數(shù),全不思食。
|
制備方法 | 上同于鍋銚內(nèi),入水煮令附子透,取出附子切作片子,焙干,又別取陳粟米半升,水淘令凈,控干,文火炒令香熟,同附子碾為末,取原煮附子者粟米粥和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用量 | 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陳橘皮湯送下。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