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清肺寧嗽 滋陰涼血 治咳血
    

醫(yī)患雜談:清肺寧嗽 滋陰涼血 治咳血

  咳血,又稱咯血。指咳嗽時,血自肺中經氣管咯出,或純血鮮紅,或痰血相混,均稱為咳血。主要由于外邪犯肺,或陰虛火旺,而致肺絡受損,血溢氣道,咳嗽而出。
  辨治方藥
  中醫(yī)辨治咳血一證,一般分為風寒犯肺、風熱犯肺、燥氣犯肺、肝火犯肺、肺腎陰虛、氣不攝血等7種類型進行論治?妊獮椴,總以肺為主。肺為華蓋,主氣,故表邪易犯,氣郁化熱;肺為儲痰之器,痰熱蘊結,難免咳喘氣逆;肺為金臟,火克金,陰虛火旺,每灼傷肺臟。總之,肺為嬌臟,肺絡易損,表邪犯肺、痰熱壅肺、陰虛火旺,皆可損傷肺絡而致咳血。而從臨床實際來看,外感咳血,以痰熱壅肺者為多;雜病咳血,以陰虛火旺型為多。且兩者有時還常在一個患者的病程中,先后交替出現。
  痰熱壅肺
  咳嗽反復發(fā)作,日久不愈,每感外邪即發(fā),咯吐濃痰,痰中夾血,或咳吐鮮血,間夾泡沫,初起常有寒熱、頭痛等表證,舌紅苔黃,脈數或弦。治宜清熱化痰,寧嗽止血。
  基本方藥:柴胡法夏、側柏葉阿膠(烊化)、炒蘇子各10克,黃芩、冬瓜子(打碎)各15克,魚腥草蘆根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日服1劑,分3次飯后1小時服。
  方解:方中主以黃芩、魚腥草、蘆根、冬瓜子,清熱化痰,抗肺部感染;輔以側柏葉清痰止血,阿膠滋陰止血;半夏、蘇子祛痰降氣,柴胡疏表邪、清郁熱,甘草止咳和中,共為佐使。
  加減運用:咳喘劇者,選加麻黃、杏仁、桑白皮、葶藶子等;表寒重者,選加蘇葉、荊芥;里熱甚者,選加生石膏、知母、炒山梔;咳痰不爽者,選加川貝、瓜蔞;咯膿血痰而腥臭者,選加蒲公英、仁、薏苡仁、桔梗、虎杖等;咯血多而不止者,選加孩兒茶、白及、仙鶴草等;氣逆甚者,去柴胡,選加代赭石、旋覆花;氣虛者,去蘇子,選加黨參、太子參、黃芪等;陰虛者,減法夏,選加麥冬、百合、生地天門冬、南沙參等;結核病患者,加百部、丹參等。
  肺腎陰虛
  咳嗽痰少,口咽干燥,痰中帶血或反復咳血,常伴有五心煩熱,顴紅,午后潮熱,盜汗等癥,舌紅苔少或苔黃而干,脈細數。治宜養(yǎng)陰清熱,涼血止血;可選用百合固金湯加減。
  基本方藥:百合、生地、白茅根各18克,玄參、麥冬、白芍各15克,川貝、黃芩、當歸、阿膠、側柏葉各10克,甘草6克。
  方解:本方為百合固金湯加減而成,原方中百合、麥冬滋陰潤肺,生地、玄參養(yǎng)陰滋腎清虛熱,白芍、當歸養(yǎng)血柔肝,貝母、甘草化痰止咳;原方中桔梗,因其性升提,恐不宜于咳血,故多去之。加黃芩、側柏葉清肺瀉火、涼血止血,加阿膠養(yǎng)血止血,加茅根生津止血。
  加減運用:潮熱甚者,選加地骨皮白薇、鱉甲黃連、秦艽;盜汗多者,選加生牡蠣小麥、黃柏、地骨皮;腎陰虧損證明顯者,加板、知母、黃柏;兼氣虛乏力者,加黃芪、太子參、仙鶴草;肺結核咯血表現為陰虛火旺者,加百部、丹參、白及。
  驗案舉隅
  陳某,男,56歲,農民,瀏陽市人,2011年9月27日初診。
  患者主訴惡寒、咳喘、咯吐血痰一周;颊咴却、咯血反復發(fā)作6年之久,多于感冒后發(fā)作,病情加重。經多次住院診療,曾診斷為“支氣管擴張并感染”,“慢性肺膿腫”,“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等。近日因外出旅游感受風寒后出現惡寒、咳喘、咯吐痰血等癥,先在當地醫(yī)院門診治療4天,后又急診室輸液觀察治療2天,咳喘未見明顯緩解,咳吐痰血反而加重,遂來我處就診?淘\:咳嗽頻頻,微有喘促,咳吐泡沫,痰涎帶血,間有鮮紅純血咯出,伴有微惡風寒,午后潮熱,口苦咽干,胸悶微痛,食欲減退,便干尿黃等,舌苔黃膩,脈弦細。
  辨證:表邪未解,痰熱內盛,肺絡受損。
  治法:清熱化痰,寧嗽止血,解表宣肺。
  方藥:柴胡、法夏、杏仁各10克,阿膠(烊化分2次沖服)、炒蘇子、浙貝各12克,黃芩、側柏葉、桑白皮、冬瓜子(打碎)各15克,魚腥草、蒲公英、蘆根各30克,麻黃、甘草各6克;7劑,水煎日服1劑,日服2次。
  二診(10月4日):惡寒、潮熱已解除,咳喘減輕,已有3天未見咳吐純血,但仍痰中帶血,氣短乏力,咽干口苦,便溏納差;舌苔薄黃,脈弦細。  
  辨治:表邪已解,肺氣得宣,但痰熱未清,痰血未止,且氣陰虧虛,初診方去麻黃、杏仁、桑白皮,加山藥、麥門冬各15克,薏苡仁30克,續(xù)服7劑。
  三診(10月11日):咯吐痰血明顯咳減少,咳痰不爽,咳痰中偶帶少量血絲,精神改善,食欲增加,口干思飲,大便干,2天1次,舌干少津,苔薄黃,脈細微數。
  此為痰熱漸清,余熱尚存,陰津不足。續(xù)予滋陰清熱,潤肺寧嗽法。
  方藥:百合、生地各20克,百部、玄參、麥冬、南沙參、矮地茶各15克,川貝、黃芩、側柏葉各10克,當歸、甘草各6克;7劑,水煎日服1劑,早晚2次飯后1小時服。
  上方服后,咳嗽、咯血皆愈。當年年底,患者又因感冒后咳喘前來就診,也未見有咯血,服解表宣肺,清痰止咳方5劑而愈。
  按  本例顯系因外感引發(fā)支氣管擴張宿疾而致的咳血,雖經用抗菌消炎、止咳止血的西藥治療數日,未見明顯療效。余初診時,根據辨證為外邪引發(fā)宿疾,表里同病,即表邪閉郁,肺氣不宣,痰熱壅盛,肺絡受損。治宜解表宣肺、清熱化痰、寧嗽止血,以上述所列治療痰熱壅肺咳血方加味治之,加麻黃以增強解表宣肺的作用,加杏仁、桑皮止咳平喘,加蒲公英以增清熱及抗肺部感染的功效。二診時,患者表證已解,咳喘減輕,咯血減少,病勢緩解,患者氣短乏力,口咽干燥,納差便溏,系肺脾氣陰之虛象,故去麻黃、杏仁、桑白皮,加麥冬、山藥、薏苡仁,潤肺健脾,補養(yǎng)氣陰。三診時,咳血已微,精神、食欲均明顯好轉,病勢向愈,但已露咳血久后陰血虧損之證候,故續(xù)以百合固金湯加減,滋陰養(yǎng)血,潤肺寧嗽,兼清余熱,調治善后而愈,且療效鞏固。


----------- 本帖最后由 sissyzly 于 2013/10/29 09:37 編輯 m.bhskgw.cn/shiti/

回復 玩家天下 的帖子

好案,樓主是學的四圣心源中黃師治咳血之法嗎?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