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某,
胃脘痛。醫(yī)治之,痛不減,反增大
便秘結(jié),胸中滿悶不舒,懊憹欲吐,輾轉(zhuǎn)難臥,食少神疲,歷七八日。按其脈沉弦而滑,驗其舌黃膩而濁,檢其方多桂附香砂之屬。此本系宿食為患,初只須消導(dǎo)之品,或可痊愈,今延多日,釀成夾食致虛,補(bǔ)之固不可,下之亦不宜,乃針對心中懊憹,欲吐二癥,投以
梔子生
姜豉湯:生梔子9g,
生姜9g,香豆豉15g。分溫作兩服,翌日,病家來謝稱,服藥盡劑后,未發(fā)生
嘔吐,諸癥均愈,昨夜安然入睡,今晨大便已下,并能進(jìn)食少許。 (俞長榮
傷寒論匯要分析 福建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1984)
有些不理解,食積不除,大便不通,只除郁熱,諸癥何除?
-----------諸傷寒醫(yī)家皆言用經(jīng)方要善于抓主證,此案可為注腳。
何為主證?仲師在《傷寒雜病論》中所列諸證。
此案胸悶不舒、懊憹欲吐,輾轉(zhuǎn)難臥即為主證,而大便秘結(jié)僅為其旁證。何以識之?雖大便秘結(jié),腹中必?zé)o所苦,按之無堅實疼痛。雖有胃脘痛,但非心下痞或堅或硬可比。食少神疲是無效證,在仲師眼里并不做為證的識別要點。舌黃膩而濁即仲師所言的舌上苔,與諸承氣湯的舌燥干不同,與白虎類方舌面干燥也有別。此案似可加
大黃,但俞氏在案中已言及有虛候之象,所以先以梔子生姜豉湯解其主證之急,看旁證是否因此而緩。此也正是經(jīng)方以少加減或少加味為貴的體現(xiàn)。不識主證與旁證,但以“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而妄以加減者,已失仲師之本意。要知道仲師所言之“證”是有效證、是方證、是證眼。
“發(fā)汗后,及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fù)顛倒,心中懊儂,梔子
干姜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
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姜豉湯主之!
“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儂。舌上苔者,梔子豉湯主之。”
“下利后,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
“大病差后,勞復(fù)者,
枳實梔子豉湯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黃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仲師在書中已為后人列出了此證的進(jìn)退之法:此證進(jìn)一步即是梔子
厚樸湯,再進(jìn)一步為承氣類方,用于體實不得正治的逆治之法。體虛者見有大便秘結(jié)而妄投瀉下之品后,則表現(xiàn)為梔子干姜湯證。
[
Last edited by 7224162 on 2006/3/26 at 09:06 ]
-----------版主分析的有道理,有點收獲!
但對于如何去抓主癥,如何去分析病機(jī),依然感到力不從心!
還望能繼續(xù)指教!
-----------氣痞之類吧,熱去病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