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曰∶內(nèi)奪而厥,則為喑俳,皆腎虛也。(俳∶廢也。)
《素問》奇病篇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為何也?岐伯曰∶胞之絡(luò)脈絕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絡(luò)者系于腎,少陰之脈,貫?zāi)I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無治也,當(dāng)十月復(fù)。
聲音者,內(nèi)關(guān)五臟,其為病也,因于六氣。金匱真言論曰∶東方青色,入通于肝,其音角,其聲呼。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音征,其聲笑。中央黃色,入通于脾,其音宮,其聲歌。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音商,其聲哭。北方黑色,入通于腎,其音羽,其聲呻。此所以聲音通于五臟者也!吨敝浮吩啤眯臑槁曇糁,肺為聲音之門,腎為聲音之根。此特言其所重者。舌為心之苗,心病舌不能轉(zhuǎn),則不能語言。暴病者尚可醫(yī)治,久病者不可治也,而心為聲音之主者此也。肺者屬金,主清肅,外司皮腠。風(fēng)寒外感者,熱郁于內(nèi),則肺金不m.bhskgw.cn清,咳嗽而聲啞,故肺為聲音之門者此也。腎者人身之根本,元?dú)獍l(fā)生之主也。腎氣一虧,則元?dú)鈱嬋,而語喑者有之。經(jīng)曰∶言而微,終日乃復(fù)言者,此奪氣也。
錢氏方小兒吐瀉利,小便過多,以致脾虛不飲食,用益元散作效。數(shù)日后,忽爾不語,錢氏知其脾氣已復(fù),腎氣尚虛,投以地黃丸益腎,相繼數(shù)劑遂能言。于是益信聲音之根出于腎也不誣。
□
《原病式》曰∶暴喑冒昧,皆屬于火。暴喑,卒啞也。肺屬金而主聲,故五行惟金響。金應(yīng)于干,干為天,天為陽,為健,為動。金本燥,為涸,為收,為斂,為勁切,為剛潔。故諸能鳴者,無越此也。凡緒發(fā)語聲者,由其形氣之鼓擊也。水實(shí)制火,火不克金,金能鳴也。其為物,寒則能鳴者此也。其或火旺水虧,熱乘肺金,而神濁氣郁,則暴喑無聲也。冒昧,昏冒,昏暗也,氣昏則神濁。冒昧,火之象也。
□
有內(nèi)熱痰郁,窒塞肺金而聲啞,及不出者,及有咳嗽久遠(yuǎn)傷氣而散者,此內(nèi)因也。有外受風(fēng)寒,腠理閉塞,束內(nèi)郁嗽而聲啞,三拗之類,此外因也。又有忽暴吸風(fēng),卒然聲不出者,亦外因也。有因爭競大聲號叫,以致失聲;蛞蚋璩獋麣,而聲不出,此不內(nèi)外因也,養(yǎng)息自愈。
□
風(fēng)寒燥熱致聲不清者,人共知之。暑濕相干者鮮有知也。經(jīng)曰∶因于濕,首如裹。聲如從室中言,此中氣之濕也!吨敝浮贰蔑L(fēng)寒暑濕燥火,痰氣有干于心肺者,病在上脘,隨證解之。邪氣散則天籟鳴矣。惟夫腎虛為病,不能納諸氣以歸元。故氣奔而上,咳嗽痰壅,或喘或脹,足冷骨痿,胸腹百骸俱為之牽掣。其嗽愈重,其氣愈乏,其聲愈干。君子當(dāng)于受病之處圖之可也。
肺沉澀,聲不出者為郁。
脈浮緊,為寒束聲啞。洪大為火。
脈滑為痰。脈沉伏久病聲不出者,難治。
風(fēng)寒咳嗽失音者,三拗湯主之。熱痰壅盛聲不出者,鹽湯探吐之。大府秘結(jié),上下不通,聲氣不出者,大柴胡湯下之。此皆切于病證,其效如附應(yīng)也。
□
凡病患久嗽聲啞,乃是元?dú)獠蛔悖螝獠蛔,宜補(bǔ)氣養(yǎng)金潤燥,其聲自 。若虛勞之人,則宜滋腎水潤肺金為本,訶子百藥煎收斂以治其標(biāo),標(biāo)本兼治,此十全也。久病患不語,為心氣絕者死。
三拗湯 (治風(fēng)寒邪郁,咳嗽失音,方見咳嗽門)
金沸草散(同上。)
二物湯 治風(fēng)寒邪氣留滯失音。
薄桂(二錢) 石莒蒲(一錢)
上咀,新水煎細(xì)呷。
荊蘇湯 失音通用。
荊芥穗 紫蘇葉 陳皮 木通 當(dāng)歸 薄桂 石菖蒲(各等分) 每服四錢,煎服。
(《和濟(jì)》)換金正氣散(方見寒門) 有濕證聲啞,加茵陳、石菖蒲。有寒加薄桂。
小柴胡湯(方見傷寒門) 治伏暑發(fā)熱,汗渴。水入心胞不語。
木通湯 治諸風(fēng)失音。
木通 石菖蒲 防風(fēng) 羌活 全蝎(焙) 桑螵蛸 直僵蠶(炒) 炙甘草(各一分) 南星(略炒半兩)
上咀,每服三錢,姜五片,蘇葉(五片),煎服。
□
(《局方》)二陳湯(見痰門) 加石菖蒲,入竹瀝,竹茹服,或吞白丸子。
(《直指》)姜橘飲 治風(fēng)痰,風(fēng)毒纏喉不語。
上咀,每服三錢,紫蘇五葉煎服。
(《醫(yī)林》)玉粉丸 治冬月寒痰結(jié)于咽喉不利,語音不出!夺樈(jīng)》云∶寒氣客于會厭,卒如啞。
宜服此藥。
上為細(xì)未,姜汁浸,蒸餅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多年不愈者亦效。
竹瀝導(dǎo)痰湯(方見痰門) 治痰盛聲啞,用導(dǎo)痰湯煎熟,加竹瀝一盞,姜汁一匙和勾,溫服細(xì)呷。
(隱君)滾痰丸(治證同前) 臨臥用訶子甘桔湯吞下五六十丸。
□
(《醫(yī)林》)訶子甘桔湯 治火盛失音。
訶子(四個,半生半煨) 桔梗(一兩五錢,半生半炒) 甘草(二寸,半生半炙)
上咀,分兩服,每服水一盞,童便一盞,煎八分,食后溫服。
(《醫(yī)林》)響勝破笛丸 治謳歌動火,失音不語者,服之神效。
連翹 桔梗 甘草(各二兩半) 薄荷葉(四兩) 訶子(煨) 砂仁 大黃(酒蒸。各一兩)
川芎(兩半) 百藥煎(二兩)
上為細(xì)末,雞子清和丸,彈子大。臨臥噙化一丸。
上咀,每服四錢,入桃仁去皮尖七粒煎服。
朱砂丸(方見血門) 治跌打驚忤,血入心竅不語。
(秘方)竹衣麥冬湯 治一切痰嗽癆瘵,聲啞不可救者,服之神效。
竹衣(一錢,用金竹鮮者劈開,揭取竹內(nèi)衣膜,竹取瀝) 竹茹(一丸,彈子大,即將取衣竹割取青皮是也) 竹瀝(即將取衣茹金竹,根據(jù)制法取之) 麥門冬(去心,二錢) 甘草(五分) 陳皮(去白,五分) 白茯苓 桔梗(各一錢) 杏仁(去皮尖,七粒,研)
上咀,水盞半,竹葉七個,煎七分,入竹瀝一杯,和勻溫服。
(《醫(yī)林》)杏仁煎 治咳嗽暴重,聲音不出。
杏仁(泡去皮尖,研如泥) 冬蜜 姜汁 砂糖(各一盞) 桑白皮(去赤衣,炒) 木通 貝母北五味子 紫菀茸(各一兩) 石菖蒲(半兩) 款冬花蕊
上咀,水五升,煎半去渣。入杏姜糖蜜合和,微火煎取一升半,每服三合,兩日夜服之。
百合丸 治失聲不語。
百合 百藥煎m.bhskgw.cn/jianyan/ 杏仁(去皮尖) 訶子 薏苡仁(各等分)
上為末,雞子清和丸,彈子大。臨臥噙化一丸。
金花散 治失聲,亦治喉痹。
槐花(新瓦上炒,令香熟,三重后床上要仰臥,隨意食之。熱證通用,聲即開)
人參平補(bǔ)湯 治腎虛聲不出。
人參 川芎 當(dāng)歸 熟地黃(酒洗) 白芍藥 白茯苓 菟絲子(制) 北五味子 杜仲(制)白術(shù) 巴戟(去心) 橘紅 半夏曲(各半兩) 牛膝(酒浸,焙) 破故紙(炒) 益智仁葫蘆巴(炒) 甘草(炙。各二錢半) 石菖蒲(錢半)
上咀,每服三錢,姜五片、棗二枚煎。吞山藥丸七十粒(方見濁門)。五更頭腎氣開,不得咳唾,吉語默然,再進(jìn)土藥,功效勝常。
上水三盞,煎一盞半,分三次服。
密陀僧散(方見驚悸門) 治大驚入心,痰血窒塞,喑不能言,亦治喑風(fēng)。
(《三因》)七氣湯(方見氣門) 加枳殼甘草治氣膈聲沉。
(《良方》)通聲煎 治咳嗽氣促,胸中滿悶、語音不出。
杏仁(一升,去皮尖,炒,另研) 人參 五味子 款冬花 桂心 木通 菖蒲 竹茹(各二升),細(xì)辛(各二兩) 白蜜 生姜汁(各二升) 棗肉 酥(各二兩)
上咀,水五升,煎五七沸,內(nèi)酥蜜姜棗再煎,令稀稠得所。每服一匙,溫酒小盞化下。
一方不用酒噙化。
□
一方∶治纏喉風(fēng),聲不出,用靛花、薄荷葉各等分,為細(xì)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睡噙化。
一方∶治失聲不出,用蘿卜搗自然汁,入姜汁少許,時時飲之。
一方∶用密陀僧為極細(xì)末,每服一錢,點(diǎn)茶飲之,聲即出。
一方∶用皂角一條,去皮子,蘿卜三枚煎服數(shù)次,聲則出。
一方∶治風(fēng)冷寒郁,失音。用桂心為末,頻放舌下,漸漸咽汁聲出。
一方∶治無故咽喉聲音不出。橘皮(五兩),水三升,煮一升,頓服效。
一方∶治卒啞,用杏仁三分,去皮煎熬,別杵桂一分,和搗如泥。每用杏核大,綿裹,噙細(xì)細(xì)咽之,日三夜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