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
風寒暑濕,氣郁生涎,上實下虛,皆暈而眩。m.bhskgw.cn風浮寒緊,濕細暑虛,涎弦而滑,虛脈則無。治眩暈法,尤當審諦。先理痰氣,次隨癥治。又曰∶左手脈數熱多,脈澀有死血;右手脈實有痰積,脈大是久病。
證
夫眩者言其黑,暈者言其轉。其狀目閉眼暗,身轉耳聾,如立舟車之上,起則欲倒,皆屬于肝風邪上攻所致。然體虛之人,外感六yin,內傷七情,皆能眩暈,當以脈癥別之。風則脈浮有汗,項強不仁;寒則脈緊無汗,筋攣制痛;暑則脈虛煩悶;濕則脈沉細重吐逆。及七情所感,遂使臟氣不和,郁而生涎,結而為飲,隨氣上逆,令人眩暈,眉棱骨痛,眼不可開,寸脈多沉,此為異耳。若疲勞過度,下虛上實,金槍吐衄,及婦人崩傷產后,去血過多,皆令人眩暈,當隨其所因而治之。
眩暈之癥,人皆稱為上盛下虛所致,而不明言其所以然之故。蓋所謂虛者,血與氣也;所謂實者,痰涎風火也。原病之由,有氣虛者,乃清氣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陽而致,當升陽補氣;有血虛者,乃因亡血過多,陽無所附而然,當益陰補血。此皆不足之癥也。有因痰涎郁遏者,宜開痰道郁,重則吐下;有因風火所動者,宜清上降火;若因外感而得者,前論須分四氣之異,皆當散邪為主。此皆有余之癥也。世有所謂氣不歸元,而為丹藥鎮(zhèn)墜,沉香降氣之法。蓋香竄之氣,丹藥助火,其不歸元之www.med126.com氣,豈能因此而復?即《內經》所謂治病必求其本。氣之不歸,求其本,用藥則善矣。
治
丹溪曰∶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動其痰也。此證屬痰者多,蓋無痰不能作眩也。雖有因風者,亦必有痰。又曰火動其痰,二陳湯加黃芩、蒼術、羌活。挾氣虛者,亦以治痰為主,兼補氣降火藥。
人因憂思勞苦,發(fā)作眩暈,眼暗耳鳴,面赤口干,發(fā)熱氣喘,有汗不食,六脈洪數,用十全大補湯,去桂,加生地黃、姜炒黃連麥門冬、五味子、陳皮,酒炒黃柏、知母。
方
清暈化痰湯(云林制)
橘紅(一錢五分) 半復(制,一錢半) 白茯苓(一錢) 甘草(三分) 川芎(八分)白芷(七分) 羌活(七分) 枳實(麩炒,一錢) 南星(制,六分) 防風(六分) 細辛(六分) 黃芩(酒炒,八分) 氣虛加人參(七分) 白術(一錢) 有熱加黃連(六分) 血虛倍川芎加當歸(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水煎。以此作丸亦可。
黑將軍散(秘方)〔批〕(按此方治痰火眩暈之劑) 治因痰火太盛,眩暈難當。
用大黃酒炒為末,清茶調下;蛴么簏S酒浸,九蒸九曬為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食后臨臥清茶送下,神效。
仙術通神散 治風熱上壅,頭旋目眩,起則欲倒,即防風通圣散去麻黃、芒硝,加藿香、砂仁、甘菊花、蒼術。如風熱上攻,頭目昏眩悶痛,痰喘咳嗽,根據本方去麻黃、芒硝,加甘菊花、人參、砂仁、寒水石。
半夏白術天麻湯〔批〕(按此方治氣虛痰厥眩暈之劑) 治頭旋眼黑,惡心煩悶,氣促上喘,心神顛倒,目不敢開,頭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能安睡。此乃胃氣虛損停痰所致。
半夏(制,一錢半) 白術(炒,二錢) 天麻(一錢半)
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水二鐘,煎八分,食后溫服。
芎歸湯〔批〕(按此方治血虛眩暈之劑) 治血虛眩暈,或去血過多之后眩冒。
川芎(二錢五分) 當歸(二錢五分)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至八分,空心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