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有關(guān)地黃(轉(zhuǎn)貼)
    

本草求真:有關(guān)地黃(轉(zhuǎn)貼)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民間中醫(yī) (http://37tcm。com/cgi-bin/leobbs.cgi)
-- 本草求真 (http://37tcm。com/cgi-bin/forums.cgi?forum=33)
--- 有關(guān)地黃 (http://37tcm。com/cgi-bin/topic.cgi?forum=33&topic=33)





--------------------------------------------------------------------------------

-- 作者: 緣起
-- 發(fā)布時間: 2004/11/13 11:29am


干地黃味甘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
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澤。
名醫(yī)曰:一名芐,一名芑,生咸陽,黃土地者佳,二月八日采根陰干。
案說文云:芐,地黃也,禮曰钘毛牛藿,羊芐,豕徽;廣雅云:地髓,
地黃也;爾雅云:芐,地黃;郭璞云:一名地髓,江東呼芐;列仙傳云:呂
尚服地髓。


——以上摘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熟地黃 [隰草]
  {能滋腎}熟地黃 [專入腎, 兼入肝] 甘而微溫, 味厚氣薄, 專補腎臟真水; 兼培黃庭后土,土厚載物, 諸臟皆受其蔭, 故又曰能補五臟之真陰。 熟地功力甚鉅,在景岳謂其真陰虧損, 有為發(fā)熱、為頭痛、為焦渴、為喉痹、為嗽痰、為喘氣,或脾腎寒逆為嘔吐 [亦有不宜用地黃者] , 或虛火載血于口鼻, 或水泛于皮膚,或陰虛而泄利, 陽浮而狂燥, 或陰脫而仆地。 陰虛而神散者, 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守以制散] ; 陰虛而火升者, 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 [重以制升] ; 陰虛而燥動者,非熟地之靜不足以鎮(zhèn)之 [靜以制動] ; 陰虛而剛急者, 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緩之[緩以制急] ; 陰虛而水邪上沸者, 舍熟地何以自制 [水以引水] ?舍熟地何以歸元?陰虛而精血俱損脂膏殘薄者, 舍熟地何以厚腸胃 [厚以滋薄] ? 且猶有最玄、最妙者,則熟地兼散劑能發(fā)汗, 以汗化于血 [陰以化陽] , 而無陰不作汗也;熟地兼濕劑能回陽, 以陽生于下 [引陽歸陰] , 而無陰不回也。 然而陽性速,故人參少用亦可成功; 陰性緩, 熟地非多難以奏效。 而今人有畏其滯膩者,則崔氏何以用于腎氣丸而治痰浮 [痰本于腎] ? 有畏其滑泄者,則仲景何以用于八味丸而醫(yī)腎泄 [泄因腎氣不固, 故謂腎泄。 ] ?有謂陽能生陰陰不能生陽者, 則陰陽之理原自互根 [無陰則陽無以化] , 彼此相須,缺一不可, 無陽則陰無以生, 無陰則陽無以化。 內(nèi)經(jīng)曰: 精化為氣。 得非陰亦生陽乎?景岳尚論熟地, 最為明確, 獨中所論脾胃寒逆為嘔, 可用地黃以治,是亦千慮之一失耳! 夫既脾胃虛寒, 則脾與胃己受寒累, 正宜用以辛熱以為掃除,如太陽既至, 堅冰自解, 乃復(fù)墜以霜雪, 投以陰劑, 不使寒滋甚乎? 余讀景岳全書,見其所論, 語語透辟, 字字箴規(guī), 可為法守, 獨于所論地黃有宜脾腎虛寒, 尚有未及;雖曰熟地性溫, 寒從溫散, 然寒至上逆為嘔, 則寒已甚,豈有熟地之溫而可令寒外散乎? 但或陽勝陰微, 陽藉陰化, 偶有感冒,用此雜于溫散之中, 或有見效; 若真純陰無火, 厥氣上逆而嘔, 則此又為深忌。至于制用地黃, 宜用好酒、砂仁末同入, 久蒸久曝, 使其轉(zhuǎn)苦為甘, 變紫為黑,方能直入腎經(jīng)耳。  [汪昂云: 地黃性寒, 得酒與火與日則溫; 性滯得砂仁則利氣,且能引入丹田。 六味丸用之為君, 尺脈弱者加桂附, 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也;尺脈旺者加知柏, 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 出懷慶, 肥大者佳。


——以上摘自《本草求真》 清.黃宮繡 著



熟    地
  熟地,味甘,性溫,沉也,陰中之陽,無毒。
入肝腎二經(jīng)。生血益精,長骨中腦中之髓。
真陰之氣非此不生,虛火之焰非此不降。洵奪命之神品,延齡之妙味也。世人以其膩滯,棄而不用,亦未知其功效耳。夫腎有補而無瀉,是腎必宜補矣。然而補腎之藥。正苦無多。山茱萸、牛膝杜仲、北五味之外。舍熟地又用何藥哉。況山茱萸、牛膝不可為君。而杜仲又性過于溫,可以補腎火之衰,而不可補腎水之乏。此熟地之必宜用也。熟地系君藥,可由一兩以用至八兩。蓋補陰之藥與補陽之藥,用之實有不同。補陽之藥,可少用以奏功,而補陰之藥,必多用以取效。以陽主升而陰主降。陽升,少用陽藥而氣易上騰;陰降,少用陰藥而味難下達。熟地至陰之藥,尤與他陰藥有殊,非多用之,奚以取勝;蛑^熟地至陰之藥,但其性甚滯,多用之而膩膈生痰,萬一助痰以生喘,亦甚可危也。此正不知熟地之功力也。自神農(nóng)嘗草之后,將此味失談,遂使后世不知其故。雖歷代名醫(yī)多有發(fā)明,而亦未嘗言其秘奧。未熟地豈特不生痰,且能肖痰,豈特不滯氣,且善行氣,顧人用之何如耳。夫痰有五臟之異。痰出脾、肺者,同熟地則助其濕,用之似乎不宜。倘痰出于心、肝、腎者,舍熟地又何以逐之耶。故人有吐痰如清水者,用二陳消痰化痰之藥,百無成功,乃服八味湯,而痰氣之洶涌者頃刻即定,非心、肝、腎之痰用熟地之明驗乎。更有一種,朝夕之間,所吐皆白沫,日輕而夜重,甚則臥不能倒。用六味湯。大加熟地、山茱萸,一連數(shù)服,而痰即大減,再服數(shù)十劑,白沫盡消而臥亦甚安,又非熟地消痰之明驗乎。熟地消痰而不生痰,又何疑哉。至于氣之滯也,服地黃湯而消痰于頃刻,猶謂氣之不行也可乎。
人生飲食,脾腎之氣行,水谷人腹,不變痰而變精。惟其脾腎之虛也,水谷人腹,不化精而化痰矣。用地黃湯而痰消者,往往多能健飯,是熟地乃開胃之圣品也。其所以能開胃者何也?胃為腎之關(guān),腎水旺而胃中之津液自潤,故腎氣足而胃氣亦足,腎氣升而胃氣亦升也。
然則熟地行氣而非滯氣,不又可共信哉。氣行痰消,烏能作喘,尤所不必疑者矣。
  或問:熟地既是君藥,亦可單用一味以奏功乎?夫熟地雖是君藥,不可獨用之以取勝。
蓋陽藥可以奇用,。而陰藥必須耦用也。況熟地乃至陰之品,性又至純,非佐之偏勝之藥,斷斷不能成功,此四物湯補血所以必益之當歸、白芍川芎也。推之而與人參同用,可以補心腎之既濟;與白術(shù)同用,可以補脾腎之有虧;與麥冬、五味同用,可以滋肺腎之將枯;與白芍同用,可以益肝腎之將絕;與肉桂同用,可以助命門之火衰。與棗仁同用,可以安膻中之火沸;與元參同用,可以瀉陽明之焰。然必用至一兩、二兩為君,而加所佐之味,或五錢或八錢,自易取勝于萬全也。徜熟地少用,其力不全,又何以取勝哉。內(nèi)惟肉桂止可用一二錢。不可用至三錢之外,余則可與熟地多用而無忌者也。
  或問:產(chǎn)前必用熟地以補血,不識產(chǎn)后亦可重用乎?曰:產(chǎn)后正宜重用也。產(chǎn)婦血大虧,不用熟地以生新血,用何藥乎?雖fo手散乃產(chǎn)后圣藥,然能加入熟地,則生血尤奇。凡產(chǎn)后血暈諸病,同人參、當歸并用,必建殊功,不特產(chǎn)后臍腹急痛者始可用之也。夫腎中元氣,為后天之祖,熟地稟先天之氣而生,產(chǎn)婦虧損血室,元氣大耗,后天之血既不能速生,正藉先天之氣以生之。用熟地以助后天,實有妙理,非泛論也。
  或問:熟地膩膈生痰,世人以汁、砂仁制之可乎?,顧熟地何嘗膩膈也,熟地味甘而性溫,味甘為脾胃所喜,性溫為脾胃所宜,脾胃既不相忤,又何所忌而膩膈哉。況熟地乃陰分之藥,不留胃中,即留腎中。胃為腎之關(guān)門,胃見腎經(jīng)之味,有不引導(dǎo)至腎者乎。膩膈之說,起于不知醫(yī)理之人,而不可惑深知醫(yī)理之士也。雖姜汁開胃,砂仁蘇脾,無礙于熟地,而終不可謂熟地之膩膈生痰耳。
  或謂熟地既不膩隔,何以六味地黃丸中加茯苓山藥、澤瀉,非因其膩隔而用之乎?是以茯苓、山藥、澤瀉,為制熟地之品,亦何其輕視茯苓、山藥、澤瀉哉。腎宜補而不宜瀉,既用熟地以補腎,豈可復(fù)用利藥以瀉腎,況又用利藥以制補腎之藥,使之有瀉而元補乎,是熟地之不宜制也明矣。熟地既不宜制,用茯苓、山藥、澤瀉之三昧,非因制熟地也,亦明矣。熟地既不宜制,用茯苓、山藥、澤瀉之三味,非因熟地之膩膈也,抑又明矣。然則用三味之意謂何?因熟地但能滋陰而不能去濕,但能補水而不能生陽,用三味以助其成功,非用三味而掣其手足也。
  或問:熟地既不膩膈,何以生痰,前人言之,豈無見而云然乎?曰:熟地實消痰圣藥,而世反沒其功,此余所以堅欲辨之也。凡痰之生也,起于腎氣之虛,而痰之成也,因于胃氣之弱。腎氣不虛,則胃氣亦不弱。腎不虛則痰無從生,胃不弱則痰無由成也。然則欲痰之不成,必須補胃,而欲痰之不生,必須補腎。腎氣足而胃氣亦足,腎無痰而胃亦無痰。
熟地雖是補腎之藥,實亦補胃之藥也。胃中津液原本于腎,補腎以生胃中之津液,是真水升于胃矣。真水升于胃,則胃中邪水自然難存,積滯化而痰涎消,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
熱地消痰不信然乎,而可謂其膩膈而生痰乎。
  或問:熟地補腎中之水,何必又用山藥、山萸以相佐。蓋腎水非得酸不能生,山茱萸味酸而性又溫,佐熟地實有水乳之合。然而山茱萸味過于酸,非得熟地之甘溫,山茱萸亦不能獨生腎水也。配合相宜,如夫婦之好合,以成既濟之功也。
  或問:熟地入于八味地黃丸中,何獨為君?蓋八味丸補腎中之火也。然火不可以獨補,必須于水中補之。補火既須補水,則補水之藥必宜為君矣。方中諸藥,惟熟地乃補水之圣藥,故以之為君。有君則有臣,而山藥、山茱佐之;有臣則有佐使,而丹皮、澤瀉、茯苓從之。至于桂、附,反似賓客之象。益桂附欲樸火而無能自主,不得不推讓熟地為君,補水以補火也。
  或問:熟地可獨用以治病乎?熟地亦可以獨用者也。凡遇心腎不交之病,只消熟地二兩,煎湯饑服,而心腎交于眉睫。人以為熟地乃腎經(jīng)之藥,誰知其能上通于心乎。夫心腎不交之病,多是心火太過而腎水大虧也。
用熟地以滋其腎中之枯干,腎得水之滋,而腎之津即上濟于心,心得腎之濟,而心之氣即下交于腎,又何黃連、肉桂之多事哉。
  或問:熟地既可單用以成功,凡遇心腎不交之病,竟用熟地一味為丸,朝夕吞服之得乎?此則又不宜也。熟地單用,止可偶爾出奇,要必須輔之以茯神、山藥,佐之以山茱、棗仁,始可久用以成功耳。   
  或問:熟地宜多用以奏功,抑宜少用以取效乎?熟地宜多不宜少也。然而用之得宜,雖重用數(shù)兩不見多;用之失宜,雖止用數(shù)錢未見少。用之于腎水大虧之日,多用猶覺少;用之于脾土大崩之時,少用亦覺多;用之于腎火沸騰之病,用多面殊欠其多;用之于胃土喘脹之癥,用少而殊憎其少。全在用之得宜,而多與不多,不必計也。
或疑熟地膩滯,補陰過多,終有相礙,未可單用一味以取勝,然前人亦有用一味以成功者何也?愚謂熟地單用以出奇,實偶然權(quán)宜之法,不若佐之他味,使兩味以建功之更勝。如治心腎之虧也,加入龍眼肉;如肝腎之虧也,加入白芍;如治肺腎之虧也,加入麥冬;如治脾腎之虧也,加入人參,或加白芍。既無膩膈,更多捷效,是在人之權(quán)變耳。
  或疑腎虛者,宜用熟地,以陰補陰也,何以補胃者亦用之,補膽者亦用之耶?此固古人權(quán)宜之法,然亦至當之法也。夫胃為腎之關(guān)門,腎虛則胃亦虛,補腎正所以補胃也。膽雖附于肝,而膽之汁必得腎之液滲入,始無枯涸之優(yōu)。腎虛則膽亦虛,補腎正所以補膽也。
倘見胃之虛而徒用補胃之藥,則香燥之品,愈爍其腎水之干;見膽之虛而止用補膽之味,則酸澀之劑,愈耗其腎水之竭。腎水既虛.而胃膽愈弱矣。惟用熟地以補腎,而胃與膽取給于腎而有余,自然燥者不燥,而枯者不枯,誰謂陽癥不宜補陰哉。
  或疑熟地至陰之藥,多用之以滋腎宜也。
然何以至陽之病,古人亦用以奏效,豈熟地亦陽分藥乎?熟地非陽分藥也。非陽分之藥而偏用之以治陽病者,陽得陰而平也。陽非陰不伏,用熟地以攝至陽之氣,則水升火降。陰陽有既濟之美矣。
  或疑熟地滋陰而不能開胃,孰知熟地正開胃之神藥也。胃為腎之關(guān)門,腎中枯槁,全藉胃之關(guān)門,搬運水谷以濟其困乏,豈有腎中所喜之物,而胃反拒絕之理。況腎虛無水,則胃中無非火氣,亦望真陰之水以急救其干涸也。然則熟地正胃之所喜,不獨腎之所喜也。
安有所喜者投之,不亟為開關(guān)以延入者乎,所以腎虛之人,必用熟地以開胃耳。至于腎水不虧,胃中無火,一旦遽用熟地,未免少加脹悶,是不善用熟地也。誰謂熟地盡閉胃之物哉?   生    地
生地,味苦甘,氣寒,沉也,陰也。入手少陰及手太陰。涼頭面之火,清肺肝之熱。亦君藥也。其功專于涼血止血,又善療金瘡,安胎氣,通經(jīng),止漏崩,俱有神功。但性寒,脾胃冷者不宜多用。夫生地既善涼血,熱血妄行,或吐血、或衄血、或下血,宜用之為君,而加入荊芥以歸其經(jīng),加和三七根末以止其路,又何熱之不除而血之不止哉。然而此味可多用而不可頻用,可暫用而不可久用也。當血之來也,其勢甚急,不得已重用生地,以涼血而止血。
若血一止。即宜改用溫補之劑,不當仍以生地再進也。今人不知其故,驚生地止血之神,視為靈丹妙藥,日日煎服,久則脾胃太涼,必至泄瀉,元氣困頓,而血又重來。不悟生地用多,反疑生地用少,仍然更進,且有增其分兩,至死而不悟者,亦可悲也夫。
或問:生地與熟地同是一物,而寒溫各別,人湯煎服,非生地變?yōu)槭斓匾?曰:生地不先制為熟,則味苦,苦則涼。生地巳制為熟,則味甘,甘則溫,’何可同日而語。譬如一人,先未陶淑,其性剛,后加涵養(yǎng),其性柔,生熟地何獨不然。
或問:生地涼血以止血,是生地實救死妙藥也。吾見世人服生地以止血,不敢再用,改用他藥,而仍然吐血,一服生地而血又即止,安在生地之不宜久服乎?曰:服生地止血之后,改用他藥,而仍吐血者,非不用生地之故,乃改用他藥,不得其宜之故耳。夫止血之后,不可不補血,然而補血實難。補血之藥,未有不溫者,而吐血之后,又最忌溫,恐溫熱之性引沸其血也。補血之藥,又未有不動者,而吐血之后,又最忌動,恐浮動之氣又催迫其血也。然則用生地止血,當用何藥以普其后乎?六味地黃湯加五味、麥冬,則平而不熱,靜而不動,服之則水升火降,永無再犯之憂,又安在生地之必宜服哉。 
  或疑生地雖涼,要亦不甚,以治虛熱之病,似應(yīng)相宜,何禁用甚嚴也?不知生地之涼,不特沁入于胃,且沁入于脾,不特沁入于脾,又沁入于腎。故久服則脾腎俱傷,往往致大瘕之瀉,不可不慎用也。
  或疑生地止血甚神,而瀉中有補,似亦與元參之類可齊驅(qū)而并駕也。然而元參尚可重用,而生地斷宜輕用也。蓋生地沉陰之性,涼血是其所長,退火是其所短,不比元參既退浮游之火,而又滋枯涸之水也。生地涼血,則血雖止而不行。生地不能退火,則火欲炎而難靜,久則火上騰而血亦隨沸矣。
  或疑生地寒涼,可以止血,以血得寒而止乎,抑血得補而止乎?夫生地涼中有補,血得涼而止,亦得補而止也。蓋血非涼則無以遏其上炎之勢,非補亦無以投其既濟之歡,故生地止血建功實神者,正以涼中有補也。
  或疑生地清肺肝之熱,肺肝俱屬陰,補陰即不能奏功之速,自宜久服之為得,安在生地止可暫用而不可常服耶?曰:生地清肺肝之熱,亦止清一時之熱耳。肺肝之火,初起多實,久病多虛。生地清初起之熱。則熱變?yōu)楹;清久病之熱,則熱愈增熱。蓋實火得寒而勢解。虛火得寒而焰起也。故生地止可一時暫用,而斷斷不可長用耳。


——以上摘自陳士鐸(清)之《本草新編》






--------------------------------------------------------------------------------

-- 作者: 緣起
-- 發(fā)布時間: 2004/11/13 11:30am

希望看到更多的論述(以熟地為主),包括您的寶貴論述和看法。謝謝





--------------------------------------------------------------------------------

-- 作者: 緣起
-- 發(fā)布時間: 2004/11/13 11:36am

地黃
釋名亦名(音戶)、芑(音起)、地髓。
氣味(生地黃)甘、寒、無毒。(熟地黃)甘、微苦、微溫、無毒。
主治
1、吐血唾血,補虛、除熱,去。用生地黃不拘多少,三搗三壓,
取全部液汁,裝瓦器中,蓋嚴,在熱水中熬濃,去渣再煎成糖稀狀,做
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地黃
煎”。
2、利血生精。用地黃(切)二合,與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
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此方名“地黃粥”。
3、明目補腎。用生、熟地黃各二兩,川椒紅一兩,共研為末,加蜜和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4、虛損(或大病后,或積勞后,四休沉滯,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
小腹拘急,咽干唇燥,飲食無味,多臥少起)。用生地黃二斤,面一斤,
搗爛炒干炒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病后虛汗(口干心躁)。用熟地黃五兩,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
次服,一天服完。
6、咳嗽唾血,癰疽勞瘵。用生地黃汁十六斤、人參末一斤半、白茯苓
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拌勻,小火熬三晝夜,成膏。每服一匙,開水或
酒送下。此方名“玉膏”。
7、吐血便血。用地黃汁六合,銅器煮開,加牛皮膠一兩,等化盡后再
加姜汁半杯。分三次服完。
8、小便帶血、吐血、耳鼻出血。用生地黃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一
合,調(diào)勻服。
9、月經(jīng)不止。用生地黃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一天服兩次。
10、月經(jīng)不調(diào),久不受孕。用熟地黃半斤、當歸二兩、黃連一兩,在
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干研細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
十丸,米湯或溫酒送下。; 11、妊娠漏胎,下血不止。用生地黃汁
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開幾次后服下,不止再服。又方:用生地黃為
末,酒沖服一匙,晝夜各服一次。又方:用生地黃、熟地黃,等分為末。
每服半兩,空心服,白術(shù)、枳殼煎湯調(diào)下,每日服二次。此方名“二黃
丸”。
12、妊娠胎動。用生地黃搗汁,煎開,加雞蛋白一枚,攪勻服下。
13、產(chǎn)生血痛(腹中有硬塊作痛)。有熟地黃一斤、陳生姜半斤,同炒
干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此方名“黑神散”。
14、產(chǎn)后中風。用生地黃五兩,搗出汁,生姜五兩,也搗成汁。以生
地黃渣浸姜汁中,生姜渣浸生地黃汁中,過一夜。次日取兩藥炒黃,焙
干,研細。每服一匙,酒送下。
15、胞衣不出。用生地黃汁一升,苦酒三合,調(diào)勻溫服。
16、熱悶昏迷。用生地黃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飲水不止,則用生地黃
根、生薄荷葉等分搗爛,榨取汗,加麝香不許,冷水調(diào)服。覺心下頓涼,
即不再服藥。
17、疔腫乳癰。用生地黃搗爛敷患處,藥變熱,即須更換。
18、跌打損傷,瘀血在腹。用生地黃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
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19、眼睛紅痛。用生地黃、黑豆各二兩,搗成膏,臨臥時先以鹽湯洗
眼,再以藥膏涂蓋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藥膏浸濕、洗掉。
20、牙疳膿血。用生地黃一斤、鹽二合,共搗成團,外用面裹住,投
火中燒焦,剝出面殼,藥中加麝香一分,研勻,貼患處。
21、牙齒動搖。用棉裹生地黃放口中細嚼,令藥汁作用于齒根,最后
將汁涸下。
22、耳中常鳴。用生地黃一截塞耳中,一天換幾次。生地黃煨熟塞耳
更好。
23、犬咬傷。用地黃搗汁涂傷處。

——以上摘自《本草綱目》





--------------------------------------------------------------------------------

-- 作者: 三七生
-- 發(fā)布時間: 2004/11/14 01:49pm


    地髓,一髓字足以盡其用矣。





--------------------------------------------------------------------------------

-- 作者: 緣起
-- 發(fā)布時間: 2004/11/14 07:04pm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4/11/14 01:49pm 發(fā)表的內(nèi)容:
地髓,一髓字足以盡其用矣。


精辟!真所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者也!


一陰一陽之謂道也,藥也亦如此。
...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