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寒惡熱而嘔者,宜降火。喜熱惡寒而嘔者,宜養(yǎng)胃氣。沉實(shí)便秘而嘔者,宜瀉火。脈細(xì)腸鳴腹痛,瀉而嘔者,托里溫中。
一男子胸患毒, 腫喜冷,脈洪數(shù),以黃連解毒湯,二劑頓退;更加金銀花散,六劑而消。
一男子因瘡?fù)磦笟,少食作嘔,惡寒,以六君子湯加當(dāng)歸,四劑稍愈;以十宣散加白術(shù)、茯苓、陳皮,數(shù)劑而膿成,針之;又以前散去防風(fēng)、白芷,數(shù)劑而痊。
一男子患發(fā)背腫硬,煩渴便秘,脈沉實(shí)作嘔,以內(nèi)疏黃連湯,二劑愈;以金銀花散,四劑,并隔蒜灸而消。
一男子腋下患毒,咳逆不食,腸鳴切痛,四肢厥冷,脈細(xì),以托里理中湯,二劑頓愈;更以香砂六君子湯、二神丸,而飲食頓進(jìn);以十全大補(bǔ)湯,下十余劑而斂。
一婦人脾氣素弱,患毒未作膿,發(fā)寒熱兼嘔,以不換金正氣散,二劑而止;以托里散,六劑而潰;更以健脾藥斂。
一 婦惡心少食,服解毒藥愈嘔,此胃氣虛也,以六君子湯加生姜,治之而安。戴氏(名元
在胃口上,宜用生姜,蓋能開胃豁痰也。
附方
黃連解毒湯 治積熱瘡瘍, 腫作痛,煩躁飲冷,脈洪數(shù),或口舌生瘡,或疫毒發(fā)狂。
黃芩 黃柏(炒) 黃連(炒) 山梔(各一錢半) 作一劑,水二鐘,煎七分,熱服。
六君子湯 治一切脾胃不健,或胸膈不利,飲食少思,或作嘔,或食不化,或膨脹,大便不實(shí),面色痿黃,四肢倦怠。
人參 白術(shù)(炒) 茯苓 半夏(姜制) 陳皮(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作一劑,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yuǎn)服。
香砂六君子湯 治一切脾胃不健,飲食少思,或作嘔,或過服涼藥,致傷脾胃,即六君子湯加藿香、砂仁。
托里溫中湯 治瘡為寒變而內(nèi)陷者,膿出清解,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嘔,氣短吃逆不絕,不得安臥,時(shí)發(fā) 憒。
丁香 沉香 茴香 益智仁 陳皮 木香 羌活 干姜(炮,各一錢) 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臍,各二錢) 作一劑,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shí)服。m.bhskgw.cn/shouyi/
按羅謙甫曰∶經(jīng)云,寒yin于內(nèi),治以辛熱,佐以苦溫。姜附大辛熱,溫中外,發(fā)陽氣,自里
絕,不下食;益智、丁、沉大辛熱,以散寒為佐,瘡氣內(nèi)攻,氣聚而為滿;木香、陳皮苦辛溫,治痞散滿為使。
十宣散(方見發(fā)背門)
金銀花散 消毒托里,止痛排膿,不問腫潰,并效。
金銀花 黃 (鹽水浸炒) 當(dāng)歸(酒拌) 甘草(各等分) 為末,每服一二錢,滾湯調(diào)入,酒少許服。大人每服一兩,水煎服,隨飲酒二三杯。
隔蒜灸法(方見發(fā)背門)
十全大補(bǔ)湯(方見潰瘍發(fā)熱門)
不換金正氣散 治瘡瘍發(fā)熱之人,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以致發(fā)寒熱,服此正脾氣,則痰氣自消,寒熱不作。
濃樸(去皮姜制) 藿香 半夏(姜制) 蒼術(shù)(米泔浸) 陳皮(去白,各三錢) 甘草(炙,五分) 作一劑,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食遠(yuǎn)服。
二神丸 治一切脾腎俱虛,侵晨作瀉,或飲食少思,或食而不化,或作嘔,或m.bhskgw.cn/wszg/作瀉,
邦秀童僮年逾四十,遍身發(fā)腫,腹脹如鼓,甚危,諸藥不應(yīng),用此丸數(shù)服,飲食漸進(jìn),其腫漸消,兼以除濕健脾之劑,而愈。
破故紙(四兩,炒) 肉豆蔻(二兩,生用) 上為末,用大紅棗四十九枚,生姜四兩切碎,同棗用水煮熟,去姜取棗肉,和藥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