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首 方三十五首與第二十二卷通
論曰∶既得藥力,諸 并遣。石忽發(fā)動,須知解方。故次立解散方焉。一一依其診候而用之,萬不失一。夫脈或洪或?qū),或斷絕不足,欲似死脈,或細數(shù),或弦快,其所犯非一故也。脈無常,投醫(yī)不能識也。熱多則弦快,有癖則洪實,急痛則斷絕。凡寒食藥熱率常如是,自無所苦,非死候也。動從節(jié)度,則不死矣。不從節(jié)度,則死矣。欲服散者,宜診脈審正其候,爾乃畢愈。脈沉數(shù)者難發(fā),難發(fā)當數(shù)下之。脈浮大者易發(fā)也。人有服散兩三劑不發(fā)者,此人脈沉難發(fā)。發(fā)不令人覺,藥勢已行。不出形于外,但以藥治于內(nèi)。欲候知其力,人進食多,一候也。顏色和悅,二候也。頭面身體瘙癢,三候也。澀澀惡風,四候也。厭厭欲寐,五候也。諸有此證候者,皆藥內(nèi)發(fā)五臟,但如方法服藥。宜數(shù)下之,內(nèi)虛自當發(fā)也。
人參湯
主散發(fā),諸氣逆,心腹絞痛,不得氣息,命在轉(zhuǎn)燭方∶人參 枳實(炙) 甘草(炙,各九分) 栝蔞根 干姜 白術(各一兩半)
上六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短氣者,稍稍數(shù)服,無苦也,能如方
者佳。冬月溫食,胸腹熱者便冷食。夏月冷食,以水服藥冷食過多腹冷者,作湯即自解便止。
鴨通湯
主散發(fā),熱攻胸背,嘔逆煩悶,臥輒大睡乘熱,覺四肢不快,寒熱往來,大小白鴨通(新者) 大黃(二兩) 石膏(碎) 知母(各一兩) 豉(一升) 麻黃(三兩,去節(jié))
上一十味, 咀,以湯一斗二升淋鴨通,乃以汁煮藥取三升半,去滓。然后納豉,更煮三沸。去豉,未食前服一升。
治氣湯
主散家患氣不能食若氣逆方∶人參 茯苓 桂心 濃樸(炙) 半夏(洗) 甘草(炙,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 生姜(各三兩,切) 大棗(二十枚,擘)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分服七合。
主散發(fā)頭欲裂,眼疼欲出,惡寒骨肉痛,狀如傷寒,鼻中清涕出方∶以香豉五升,熬令煙出,以酒一斗投之。濾取汁,任性飲多少,欲令小醉便解,更飲之,取解為度。亦主時行寒食散發(fā),或口噤不可開,腸滿脹急欲決。此久坐溫衣生食所為;矢υ瓶诓婚_去齒,下此酒五合,熱飲之,須臾開。能者多飲至醉益佳,不能者任性,腹脹滿不通,導之令下。
善服散家痰飲,心胸客熱,悶者吐之,方∶甘草(五兩,生用)
上一味, 咀,以酒五升煮取二升半,空腹分再服之。服別相去如行五六里,快吐止。
主散發(fā)黃,胸中熱,氣悶方∶胡荽(一把,切)
上一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便愈,如不瘥,更作,亦主通身發(fā)黃者,濃煮大黃葉令溫,自洗漬尤良。并主熱毒及胸中毒瓦斯相攻。若不盡復,煩悶或痛飲如故,亦主新熱下痢。
解散主諸石熱毒方∶白鴨通(五升,新者)
上一味,湯一斗漬之,澄清候冷凍飲料之。任性多少,以瘥為度。
三黃湯
主解散發(fā),腹痛脹滿卒急方∶大黃 黃連 黃芩(各三兩)
上三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方作丸。)散發(fā)時行兼有客熱,下血痢不止而煩者,黃連湯方∶黃連 黃柏(各四兩) 梔子(十五枚,擘) 阿膠(一兩,炙) 干姜 芍藥 石榴皮(各二兩一方用枳實)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以水六升煮之)乳石發(fā)頭痛寒熱,胸中塞,日晡手足煩疼方∶生麥門冬(四兩,去心) 蔥白(半斤,切) 豉(三升)
上三味,熟湯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散發(fā)虛羸,不能食飲,大便不通,調(diào)臟腑方∶麥門冬(去心) 黃芩 人參(各二兩) 竹茹(一升) 大棗(十四枚,擘) 茯神 半夏(洗) 生姜(切) 甘草(各三兩,炙) 桂心(半兩)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散發(fā)四肢腫方∶甘遂(一兩) 木防己 茯苓 人參 白術(各三兩) 麻黃(二兩,去節(jié)) 甘草(一兩半,炙)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八合,分三服。
散發(fā)口瘡方∶龍膽(三兩) 子柏(四兩) 黃連(二兩) 升麻(一兩)
上四味, 咀,以水四升,先煮龍膽黃連,取二升,別取子柏冷水淹浸,投湯中令相得,絞取汁,熱含冷吐,瘥止。
散發(fā)如淋熱方∶葵子(三升) 茯苓 大黃 通草(各三兩) 蔥白(七莖) 當歸 石葦(去毛) 芒硝(各二兩) 桂心(一兩)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葵子取六升,去滓,納蘊含,更煮取三升,去滓,納芒硝,更煮一沸,令硝盡。www.med126.com分為四服,日三夜一。散發(fā)大便秘澀不通方∶大黃(四兩) 桃仁(三十枚,去皮類雙仁,碎)
上二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又大便不通方∶生地黃汁(五合) 大黃 甘草(炙,各半兩)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下地黃汁。又煮三沸,分二服。
單服硫黃發(fā)為瘡方∶以大醋和豉,研熟如膏,以涂瘡上,燥輒易之。甚食。
礬石發(fā)亦作瘡狀如癤子,紫石多發(fā)于腹背或著四肢,直以酥摩便瘥,仍用薺 湯方∶薺 麥門冬(各三兩,去心) 干姜(三兩半) 麻黃(去節(jié)) 人參 黃芩 桔梗 甘草(炙,各二兩)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從旦至晡乃盡。日日合服,以瘥為度。
非但礬石,凡諸石發(fā),皆用此方。
散發(fā)痢血方∶黃連 干姜(各三兩) 黃芩(半兩) 鹿茸(二兩) 瓜子(一升) 芍藥 芎 生竹皮桂心 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味,以水一斗,煮竹皮取八升,去滓,納藥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日盡。
靳邵大黃丸 主寒食散成痰,飲 水氣,心痛,百節(jié)俱腫方(一名細丸)∶大黃 葶藶(熬) 豉(各一兩) 巴豆(去心皮,熬) 杏仁(去皮尖雙仁,熬,各三十枚)
上五味,各搗大黃豉為末,別搗巴豆杏仁如脂,煉蜜相和令相得,又更搗一千杵,空腹以飲服如麻子一丸,日再。不知,增至二丸,強人服丸如小豆大。
硝石大丸 主男子女人驚厥口干,心下堅,羸瘦不能食,喜臥,墜墮血瘀,久咳上氣胸痛,足脛不仁而冷,少腹?jié)M而痛,身重目眩,百節(jié)疼痛,上虛下實,又主女人乳余疾帶下,五臟散癖伏熱大如碗,堅腫在心下,胸中津液內(nèi)結(jié),浮腫膝寒,蠱毒yin躍,苦渴大虛等方∶硝石(十二兩,熬之令干) 蜀椒(一斤二兩,去目閉口汗) 水蛭(一百枚,熬) 虻蟲(二兩半,去翅足,熬) 大黃(一斤) 茯苓(六兩) 柴胡(八兩,去苗) 芎 (五兩)蠐螬(三十
上九味,搗篩為末,煉蜜和,更搗萬杵,丸如梧子大,空腹以飲服五丸,日三服。五日進十丸。此皆不下。自此以后任意加之。十日可數(shù)十丸。與羊 自補。若利當盆下之,勿于圊,尤慎風冷。若女人月經(jīng)閉,加桃仁三十枚(去皮尖雙仁,熬。一方以酒服十五丸,日三,不解散雷氏千金丸方∶硝石(三分,熬) 大黃(四兩) 巴豆(一分,去心皮,熬)
上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許,飲服一丸,日二,以利為度。
細辛丸 主散發(fā)五臟六腑三焦,冷熱不調(diào),痰結(jié)胸中強飲,百處不安,久服強氣方∶細辛 杏仁(去皮尖雙仁,熬) 澤瀉 干姜 白術 茯苓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附子(炮,去皮) 蜀椒(去目閉口者汗) 附子(炮,去皮) 大黃 木防己(各五分) 芫花甘遂
上一十五味,各搗篩為末,別冶杏仁如脂,合搗百杵,煉白蜜和更搗五千杵,丸如梧子大,以酒服二丸。日再服。不能者如大豆二丸,以知為度。散家困于痰 服藥患困者,參服此丸,暨相發(fā)助,又不令越逸,消飲去結(jié) 。令胸膈無痰無逆寒之患,又令人不眩滿迷悶。
大青丸
主積年不解,不能食,羸瘦欲死方∶大青 麥門冬(去心) 香豉(各四兩) 石膏(研) 葶藶子(熬) 梔子 栝蔞根 枳實(炙) 芍藥 知母 茯苓 大黃 黃 黃芩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五丸,日二丸。五日不知,則更服之。以知為度。
下藥法∶凡散數(shù)發(fā)熱無賴,當下去之。諸丹及金石等用此方下之。
黍米三升,作糜以成煎。豬脂一斤合和之。使熟,宿不食,明旦早食之,令飽。晚當下藥,煎隨下出,神良。下藥盡者后不復發(fā)。若發(fā)更服之。
上三味,合煮之,旦不食啖之。一頓令盡為度。
壓藥發(fā)動,數(shù)數(shù)患熱,用求下卻之方∶取豬腎脂,勿令中水,盡取以火炙之,承取脂,適寒溫,一服二三合。一日一夜可五六升,藥稍稍隨大便去。甚良。
又方∶肥豬肉作 一升,調(diào)和如常法,平旦空腹一頓食之。須臾間腹中雷鳴,鳴定便下藥隨下出,以器承取,以水淘汰。取石不盡,更作如前服之。
凡散發(fā)瘡腫膏方∶生胡粉 蕪菁子(熬,別搗) 杏仁(去皮尖雙仁,別搗) 黃連(搗末) 水銀 豬脂
上六味,并等分,惟水銀倍之,以脂和研令相得。更以水銀治瘡上,日三。
有發(fā)赤腫者當摩之以膏方∶生地黃(五兩) 大黃(一兩)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兩仁) 生商陸根(二兩)
上四味,切,以醋漬一宿,以豬脂一升煎商陸黑,去滓膏成。日三摩之。
散發(fā)有生細瘡者此藥主熱至捷方∶黃連 芒硝(各五兩)
m.bhskgw.cn/pharm/上二味,以水八升,煮黃連取四升,去滓。納芒硝令烊,以布涂貼著上,多少皆著之。
洗瘡湯方∶黃連 黃芩 苦參(各八兩)
上三味,切,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極冷,乃洗瘡,日三。
治發(fā)瘡痛癢不可堪忍方∶取冷石,搗,下篩,作散粉之,日五六度。乃燥瘡中自凈,無不瘥。良。
凡服散之后,身體浮腫,多是取冷所致,宜服檳榔湯方∶大檳榔(三十五枚)
上一味,先出子搗作末,細篩,然后 咀其皮,以湯七升煮取二升,納子末,分為再服。服盡當下即愈。
解散大麥麩方∶取大麥,炒,令汗出。燥便止,勿令太焦。舂去皮,凈淘蒸令熟,曝干,熬令香。細末絹下以冷水和服三方寸匕。日再。有赤腫者,當摩之入蜜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