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億等按傷寒論傷寒中風自是兩疾,今云傷寒中風非。)
病源中風傷寒之狀,太陽中風陽浮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 發(fā)熱,鼻鳴干嘔此其候也。
太陽中風以火劫發(fā)其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即發(fā)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jié)M微喘口干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荒語也本作譫)甚者至噦,手足躁擾,循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療。
陽明中風口苦而咽干,腹?jié)M微喘,發(fā)熱惡寒脈浮緊若下之則腹?jié)M小便難。
陽明病若能食為中風,不能食為中寒。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之則悸而驚。
太陽中風,四肢煩疼其脈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
少陰中風,其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厥陰中風,其脈微浮者為欲愈不浮為未愈。(仲景傷寒論同并出第七卷中)
仲景傷寒論桂枝湯,療太陽中風,陽浮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 發(fā)熱,鼻鳴干嘔方。
桂枝 芍藥 生姜(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姜擘棗,次切余藥,以水七升,煮棗令爛,去滓,乃納諸藥,水少者益之,煮令微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兒以意減之,初一服便得汗出者,后服小小闊其間,如不得汗者,小小促之,令其藥勢相及汗出自護,如服六物青散法,若病重者晝夜服特須避風,若服一劑 時不解,病證不變者,當更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二三劑乃愈,服此藥食頃亦當飲熱粥以助藥力,若初得病甚,便以火發(fā)汗,火氣太過,汗出不解,煩躁不得寐因此湯加龍骨牡蠣各三兩,減桂心生姜各一兩,不用芍藥,若虛勞里急,腹中痛者,取前桂枝湯二升,加膠飴一升,適寒溫分再服,若得大汗出者,只用桂枝二兩,發(fā)汗后重發(fā)汗,亡陽譫語,其脈反和者不死,發(fā)汗已解,半日許重發(fā)煩其脈浮數(shù),可復發(fā)汗,宜桂枝湯方。
忌海藻生蔥菘菜等。(在上出第二卷中千金胡洽集驗文仲備急范汪同)又療傷寒頭疼腰痛,身體骨節(jié)疼,發(fā)熱惡風,汗不出而喘,麻黃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jié)) 桂心(二兩) 甘草(炙一兩)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兩仁碎)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服八合,覆取微汗,不須KT 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忌海藻菘菜生蔥。(臣億等按張仲景傷寒論麻黃湯惟主又療太陽病項背強KT KT ,反汗不出惡風者,屬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四兩去節(jié)) 甘草(二兩炙) 芍藥 桂心(各二兩) 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出,不須吃熱粥助藥發(fā)汗余將息依桂枝法。忌海藻菘菜生蔥。(并出第三卷中張仲景傷寒論治中風汗出用桂枝此證云汗不出亦傷寒之病非中風也)短劇葳蕤湯,療冬溫及春月中風傷寒則發(fā)熱,頭眩痛喉咽干舌強,胸內(nèi)疼,心胸痞結(jié),滿腰背強方。
葳蕤(二兩) 石膏(三分末綿裹) 白薇(二兩) 麻黃(二兩去節(jié)) 獨活(二兩)杏仁(二兩去皮尖兩仁) 芎 (二兩) 甘草(二兩炙) 青木香(二兩無可用麝香一分代之)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熱者,加樸硝一分及大黃三兩下之。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六卷中古今錄驗同一方有葛根二兩)千金m.bhskgw.cn/shouyi/療傷寒中風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煩干嘔,栝蔞實湯方。
栝蔞實(一兩)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甘草(三兩炙) 生姜(四兩切) 大棗(十枚擘破)
上六味切之勿令大碎,吹去末,以水一斗二升,煮得六升,絞去滓,更煎取三升,適寒溫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療中風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飲水而吐,此為水逆,五苓散主之方。
豬苓(三分) 澤瀉(五分) 茯苓(三分) 桂心(二分) 白術(三分)
上五味搗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飲暖水汗出愈。忌桃李醋物生蔥雀肉等。
又傷寒中風,醫(yī)www.med126.com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干嘔心煩,不能得安,醫(yī)見心下痞以為病不盡,復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jié)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甘草瀉心湯主之方。
甘草(四兩炙) 黃芩(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黃連(一兩) 干姜(二兩) 半夏(半升洗去滑)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六服。忌海藻菘菜豬羊肉餳。(并出第九卷中一方
有人參三兩)古今錄驗療中風傷寒脈浮發(fā)熱往來汗出惡風項頸強鼻鳴干嘔,陽且湯主之方。
大棗(十二枚擘)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生姜(三兩) 甘草(三兩炙) 黃芩(二兩)
上六味 咀,以泉水六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自汗者,去桂心,加附子一枚炮,渴者,去桂加栝蔞三兩,利者,去芍藥桂,加干姜三兩,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藥加茯苓四兩,虛勞里急者,正陽且主之,煎得二升,納膠飴半升,分為再服,若脈浮緊發(fā)熱者不可與也。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千金同)又大青龍湯療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汗不出而煩躁方。
麻黃(六兩去節(jié)) 桂枝(二兩) 甘草(二兩炙) 石膏(如雞子大碎綿裹) 生姜(三兩)杏仁(四十枚去兩仁及尖皮) 大棗(十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乃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服一升,濃覆取微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不可再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燥不得眠也。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并出第二卷中張仲景傷寒論云中風見傷寒脈者可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