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學的理論制高點(二)
楊世廷
2、先天五太研析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宇宙的起源。宇宙經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極五個階段而誕生,最終形成了星球、星系、山川、河流、等大千世界,這五個階段的演變正如《乾鑿度》所說,“夫有形者生于無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 《易緯·乾坤鑿度》云:“太易始著太極成;太極成,乾坤行!编嵭ⅲ骸疤祝瑹o也;太極,有也;”總之,“太極”不能稱為“無”,而只能解為“氣”。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并稱為先天五太,是無極過渡到天地誕生前的五個階段。
下面,我們再來研析一下先天五太:
太易,只有無垠虛無的宇宙狀態(tài)。
太初,無形無質,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原始的宇宙狀態(tài)。
太始,有形無質,非感官可見,開天辟地前的原始宇宙狀態(tài)。
太素,有形有質,原始物質的宇宙狀態(tài)。
太極,形質體具備,陰陽微分的宇宙狀態(tài)。
太易:太易為道家哲學中代表無極過渡到天地誕生的第一個階段,只有無垠虛無的宇宙狀態(tài)!兑拙暻彾取泛汀读凶印范颊f∶“太易,未見氣也”。宋代的道法理論中,很重視這一階段。《道法會元》卷六十七張善淵《萬法通論》說∶“太易者,陰陽未變,恢漠太虛,無光無象,無形無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見氣也”。就是說太易是指陰陽的分化尚未出現(xiàn),廣大無垠的原始虛空狀態(tài),在這一階段,沒有光明,沒有形象,沒有形狀,也沒有名稱。寂靜,無形,太易是純能量狀態(tài),是宇宙的能量源體。太易階段是神的起始,但氣尚未出現(xiàn)。
太初:《太上老君開天經》認為,太初是道教創(chuàng)世紀中的第二個年代!读凶印氛f∶“太初者,始見氣也”。(太初,是氣剛剛出現(xiàn)的階段。)張善淵則認為∶“太初,都有名無實,雖變有氣,而未有形,是曰太初。太初,氣之始而未見形者也”。(太初,是陰陽變化出現(xiàn)了氣,但尚未有形象。太初,就是氣的開始而未出現(xiàn)形的階段。)太初狀態(tài)無形無質,只有純能量形成的先天一炁,清澈無比,陰陽不分,先天一炁高度圓融與和諧,遍布了一切,無邊無際無內無外,就是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是比混沌不清更為原始的一種宇宙狀態(tài)。先天之炁的形成是能量轉化的結果,是不同的能量存在形式,是陰陽的作用使能量發(fā)生了轉化。
太始:太始在道家哲學中代表有形無質,非感官可見,開天辟地前的原始宇宙狀態(tài)。也是先天五太之中第三個形態(tài)!兑拙暻彾取罚骸疤迹沃肌。張善淵則說:“太始者,陰陽交合,混而為一,自一而生形,雖有形而未有質,是曰太始” !疤,形之始而未有質者也”。(太始,是指陰陽交合,混合為一,自有了一,便產生形。雖然有了形,卻尚未有質。太始,就是形的初始而尚未有質的階段。) 太始階段由于陰陽的交合交感所產生的動力,使太初之炁的能量體發(fā)生越來越明顯的運動,形成了眾多的不同的旋游運動,這種旋游運動就是太始階段的“形”,就是說先天之炁的旋游流動謂之太始之形。
太素:太素在道家哲學中代表天地開辟前出現(xiàn)原始物質的宇宙狀態(tài)。也是先天五太之中第四個形態(tài)!读凶印穼⑻囟x為質之始。張善淵認為:“太素者,太始變而成形,形而有質,而未成體,是曰太素。太素,質之始而未成體者也”。(太素,是太始變化成形,有形然後有質,卻尚未成體。太素,就是質的起始而尚未成體的階段。)太素階段先天之炁的旋游運動促進了陰陽的進一步交合交感,產生了更大的動力,反過來加劇了旋游運動,最終實現(xiàn)了質能轉化而產生了質,此時形成的質就是后天之氣的原始性物質,先天之炁與質(后天之氣)混合為一,能量之炁與有質之氣融合同一,混混沌沌。
太極:太極在道家哲學中代表天地開辟前陰陽未分的宇宙狀態(tài)。也是先天五太之中第五個形態(tài)。是個具有代表性的形態(tài)。太極一詞最早見于《易傳系辭上》。以后這一概念影響了儒學、道教等中華文化流派。《易緯乾鑿度》和《列子》談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極宇宙五階段說法。宋儒周敦頤在《太極圖說》開篇就說:“無極而太極!边@把《老子》中提到的無極一詞注入了理學含義。也就把無極的概念與太極聯(lián)系在一起。而后的《太極先天圖》的《解說》,談宇宙五階段說法,是把《易緯乾鑿度》和《列子》相關概念引入太極圖解說。南宋理學代表朱熹曾與心學開山陸九淵就世界本原是否為太極發(fā)生爭論。清代乾隆年間太醫(yī)院匯編的《醫(yī)宗金鑒》則采用了五階段說法(聶文濤談《周易》):“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為天地。未有宇宙氣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即氣觀理曰太極”。
太極階段由于陰陽交感及旋游運動的作用,質能繼續(xù)相互轉化,使得更多的質形成,旋游運動使得更多的質相對集中,出現(xiàn)了質的集合體的輪廓,形成了體,但此時的體沒有明確的形狀,還是混沌不清,陰陽未開,清氣(先天之炁)與濁氣(后天之氣)圓融合一,此乃太極之謂也。
從先天五太的演化過程可以看出質能轉化、陰陽的相互作用及炁、氣、質、體的旋游運動等是物質的基本運動變化形式。質是能的存在形式,能量是質的本體和根源,一切有形和無形的物質就其根本而言都是能量,一切物質的轉化都伴隨著能量的轉化。一切有形的物質都具備質能兩個方面,質能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就人體而言,質能在中醫(yī)學的運用為藏象,中醫(yī)學診斷既要診斷質——器官的變化,又要診斷能——象的變化,可以說中醫(yī)學診斷是質能的綜合性診斷,它是立足于宇宙演化之根的診斷。陰陽的相互作用及旋游運動是實現(xiàn)質能轉化的基本條件,旋游運動構成了物質的基本運動形式。例如:小到電子的自轉和圍繞原子核旋轉,大到天體的自轉(旋)和公轉(游),乃至自然界中眾多的自然現(xiàn)象,例如大氣環(huán)流、大洋環(huán)流及人體中氣血的循行等運動形式都根植于先天之炁的旋游運動形式。
可見先天五太的演化規(guī)律構成了一切有形和無形的物質的基本運動規(guī)律,天人合一既是使人體的生命規(guī)律與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規(guī)律相融合統(tǒng)一,也是最大限度地使人體的生命運動回歸本源——回歸自然的本源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