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病源》小兒頭身喜汗出候∶小兒有血氣未實者,膚腠則疏。若濃衣溫臥,腑臟生熱,蒸發(fā)腠理,津液泄越,故令頭身喜汗也。
錢乙云∶喜汗者,濃衣臥而額汗出也。止汗散主之。(方見本門。)又六陽虛汗上至頭、下至項,不過胸也,不須治之。
《嬰童寶鑒》∶小兒汗出喜驚,舌上白者,衣濃傷熱也。
《玉訣》治小兒血熱,若病夜間有汗,皆因抱損,抱得胸膛熱傳與脾,脾傳氣、氣傳血。血家既熱,內被淳陽氣抱卻升,即化而為汗。頭發(fā)者,血之余,血為根,發(fā)為苗。血家既熱,頭發(fā)作穗;血家既熱,渾身黃瘦;血家既熱,夜間汗出,此病也,不為盜汗。宜涼胃散。(方見本門。)
《形證論》∶小兒多盜汗,睡起即成跡。醫(yī)者謂骨蒸,用柴胡藥非是,宜服飲心氣藥即瘥者。心之液為汗,小兒緣驚,心氣不收,故多汗。
《嬰童寶鑒》小兒衣濃傷溫歌∶
衣濃傷溫損令兒,熱蒸津液透膚皮,致令身體并頭上,汗出如珠滴濕衣。
《千金》治少小頭汗出,二物茯苓粉散方。《圣惠》同,亦治盜汗。
茯苓 牡蠣(各四兩)
上治下篩,以粉八兩,合搗為散。有熱輒以粉汗,即自止。
《外臺》治心藏熱之所感有汗。宜服犀角飲子方
犀角(三分) 茯苓(四分) 麥門冬(六分) 甘草(二分,炙) 白術(一分)
上五味切,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再服即定。又加龍齒四分佳。
錢乙止汗散方
上用故蒲扇灰。如無扇,只將故蒲燒灰、研細。每服一、二錢,溫酒調下,無時。
《玉訣》治小兒多汗。涼胃散方
上為末。每服半字,蛤粉水下。
《王氏手集》香粉散 m.bhskgw.cn/shouyi/治理虛疏病,常多汗。每用少許撲有汗處,頻使不妨。
牡蠣(火 通赤研為粉。一兩) 甘松(半兩,細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