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脾湯 此方補(bǔ)養(yǎng)后天第一藥。治食少、不眠、怔忡,吐血下血,大便或溏或秘,妄夢健忘,七情所傷,遺精帶濁,及女子不月等證。
炙 (三錢) 人參 白術(shù)(蒸) 棗仁(炒黑) 當(dāng)歸身 龍眼肉 茯神(各二錢) 木香(五分)炙草(一錢) 遠(yuǎn)志(五分,去心)
水三杯,煎八分,溫服。高鼓峰去木香,加白芍一錢五分,甚妙。咳嗽加麥冬二錢,五味七分。郁氣加貝母二錢。脾虛發(fā)熱加丹皮、梔子。
六味地黃丸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凡一切吐血、下血、咳嗽、不眠、骨蒸、遺精、淋濁,屬于陰虛者,無不統(tǒng)治之。
熟地(八兩) 山茱肉(四兩) 懷山藥(四兩) 丹皮 茯苓 澤瀉(各三兩)
研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曬干。每服三錢,淡鹽湯送下,一日兩服。加五味子,名都?xì)馔;加麥冬,名八仙長壽丸,治咳嗽。本方減兩為錢,水煎服,名六味地黃湯。
m.bhskgw.cn/shouyi/八味地黃丸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治腰膝無力,飲食不進(jìn),腫脹疝瘕,陽痿遺精帶濁,屬于元陽虛者,無不統(tǒng)治之。
即六味丸加附子、肉桂各一兩。本方去附子,名七味丸,能引火歸源;本方去附子,加五味子,名加減八味丸,治大渴不止。本方加牛膝、車前子,名《濟(jì)生》腎氣丸,俗名《金匱》腎氣丸,治水腫喘促;本方減兩為錢,水煎服,名八味湯。
小建中湯(仲景) 此方為治虛癆第一方,今人不講久矣!凡癆證必有蒸熱,此方有姜桂以扶心陽,猶太陽一出,則爝火無光,即退熱法也。凡癆證必飲食日少,此方溫脾,即進(jìn)食法也。凡癆證必咳嗽,此方補(bǔ)土以生金,即治嗽法也。凡癆證多屬腎虛,此方補(bǔ)脾以輸精及腎,所謂精生于谷也。今人不能讀仲景書,反敢侮謗圣法,徒知生脈、六味、八味、歸脾、補(bǔ)中,及款冬、貝母、玉竹、百合、蘇陳醬、地黃炭之類,互服至死,誠可痛恨!
生白芍(三錢) 桂枝(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加生姜一錢五分,大m.bhskgw.cn/pharm/棗二枚,水二杯,煎八分,入飴糖三錢五分,烊服。加黃 二錢,名黃 建中湯,治虛癆諸不足;飽悶者,去大棗加茯苓二錢;氣逆者,加半夏一錢五分;此方人參、當(dāng)歸、白術(shù),俱隨宜加之。
炙甘草湯(《金匱》) 肺燥、肺痿、咽痛、脈代等證。
生地(四錢) 桂枝木(一錢) 阿膠(一錢五分) 炙草(二錢) 人參(一錢) 麥冬(二錢五分) 棗仁(原方火麻仁,一錢五分)
加生姜一錢,大棗二枚,水一杯,酒半杯,煎八分服。
清燥救肺湯(喻嘉言) 治燥氣郁而成癆。
桑葉(經(jīng)霜者去蒂,三錢) 人參(一錢) 石膏(二錢三分,研) 杏仁(去皮尖,一錢二分) 甘草(一錢二分) 麥冬(一錢) 枇杷葉(去毛蜜炙,一錢三分) 黑芝麻(一錢五分,炒研)
水二杯半,煎八分,熱服。痰多,加貝母三錢;或加梨汁半盞。
薯蕷丸 (《金匱》) 治虛癆諸不足,風(fēng)氣百疾。
薯蕷(三十分) 當(dāng)歸 桂枝 曲 干地黃 豆黃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參 阿膠(各七分) 芎 芍藥 白術(shù) 麥冬 杏仁 防風(fēng)(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干姜(三分)白蘞(二分) 大棗(百枚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分,去聲。古以二錢半為一分。)
大黃 蟲丸(《金匱》) 治五勞虛極羸瘦,腹?jié)M不能飲食,食傷、憂傷、房室傷、饑傷、勞傷、經(jīng)絡(luò)榮衛(wèi)傷,內(nèi)有干血,肌肉甲錯(cuò),目黯黑,緩中補(bǔ)虛。
大黃(十分,蒸) 黃芩(二兩) 甘草(三兩)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藥(四兩) 干漆(二兩) 干地黃(十兩) 虻蟲(一升) 水蛭(一百個(gè)) 蠐螬(一升) 蟲(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愚按∶以搜血之品,為補(bǔ)血之用,仿于《內(nèi)經(jīng)》四烏 骨一 茹丸。張路玉以此丸藥料及鮑魚入絨毛雞腹內(nèi),黃酒、童便煮爛,汁干,將雞去骨取肉,同諸藥懸火上烘干為末,加煉蜜為丸。每服二錢,以黃酒送下,日三服。代 蟲丸甚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