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方論(三十二)
    

中國醫(yī)籍考:方論(三十二)

〔周定王( )普濟方〕明志一百六十八卷(舊脫一百二字。今據四庫全書提要補訂。)未見明史本傳略曰。周定王 。太祖第五子。洪武三年封吳王。十一年改封周王。命與燕楚齊三王駐鳳陽。十四年就藩開封。 好學能詞賦。嘗作元宮詞百章。以國土夷曠。庶草蕃蕪。考核其可佐饑饉…

〔周定王( )普濟方〕明志一百六十八卷(舊脫一百二字。今據四庫全書提要補訂。)未見

明史本傳略曰。周定王 。太祖第五子。洪武三年封吳王。十一年改封周王。命與燕楚齊三王駐鳳陽。十四年就藩開封。 好學能詞賦。嘗作元宮詞百章。以國土夷曠。庶草蕃蕪。考核其可佐饑饉者。四百余種。繪圖疏之。名救荒本草。辟東書堂。以教世子。長史劉淳為之師。洪熙元年薨。四庫全書提要曰。普濟方一百六十八卷。明周定王 撰。是書古今方劑。匯輯成編。 自定義定。又命教授滕碩長史劉醇等。同考論之。李時珍本草綱目所附方。采于是書者至多。然時珍稱為周憲王。則以為 子有燉所作。未免舛誤。明史藝文志。作六十八卷。與此不合。則又誤脫一百二字也。凡一千九百六十論。二千一百七十五類。七百七十八法。六萬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二百三十九圖。采摭繁富。編次詳析。自古經方。無更賅備于是者。其書搜羅務廣。頗不免重復 牾。醫(yī)家病其雜糅。罕能卒業(yè)。又卷帙浩博。久無刊版。好事家轉相傳寫。舛謬滋多。故行于世者頗罕。善本尤稀。然宋元以來。名醫(yī)著述。今散逸十之七八。 當明之初造。舊籍多存。今以永樂大典所載諸秘方。勘驗是書。往多相出入。是古之專門秘術。實藉此以有傳。后人能參考其異同。而推求其正變。博收約取。應用不窮。是亦仰山而鑄銅。煮海而為鹽矣。又烏可以蘩蕪病哉。

〔保生余錄〕醫(yī)藏目錄二卷 存

〔李氏(恒)周府袖珍方〕四卷 存

合肥縣志曰。李恒。字伯常。合肥人。洪武初。以醫(yī)名選入太醫(yī)院。擢周府良醫(yī)。常奉令旨。類集袖珍方諸書。后以老致仕。王親賦詩以餞。命長史錢塘瞿佑序其事。周定王序略曰。予當弱冠之年。每念醫(yī)藥?梢跃蓉矀。可以延老疾之生。嘗令集保生余錄。普濟等方。方雖浩瀚。編輯多訛。至洪武庚午。寓居滇陽。知彼夷方。山嵐瘴瘧。感疾者多。惜乎不毛之地。里無良醫(yī)。由是收藥諸方。得家傳應效者。令本府良醫(yī)。編類鋟諸小板。分為四卷。方計三千七十七。門八十一。名曰袖珍。袖者。易于出入。便于巾笥。珍者。方之妙選。醫(yī)之至寶。故名袖珍。數年以來。印板模糊。今于永樂十三年春。令良醫(yī)等。復校訂正刊行于世。庶使不失妙方。永茲善事。嗚呼。天高地濃。春往秋來。日陵月替。海水桑田。況人物乎。吾嘗三復思之。惟為善跡有益于世。千載不磨。昔太上有立德。有立功。有立言。今吾非以徇名。將以救人之疾苦也。將以于世立功也。時歲乙未季秋書成。廣行印施。豈曰小補云耳。

〔寧獻王(權)乾坤生意〕明志四卷 存

錢謙益曰。寧獻王諱權。高皇帝十六子。生而神姿明秀。白 美須髯。始能言。自稱大明奇士。好學博古。諸書無所不窺。旁通釋老。尤深于史。洪武二十四年。冊封之國大寧。文皇帝踐祚。改封南昌。恃靖難功。頗驕恣。多怨望不遜。晚年深自韜晦。益慕沖舉。自號 仙。建生墳緱嶺之上,數往游焉。凡群書有秘本。莫不刊布國中。所著通鑒博論二卷。漢唐秘史二卷。史斷一卷。文譜八卷。詩譜一卷。神隱。肘后神樞。各二卷。壽域神方四卷;钊诵亩怼L胚z音二卷。異域志一卷。遐齡洞天志二卷。運化玄樞。琴阮啟蒙。各一卷。乾坤生意。神奇秘譜。各三卷。采芝吟四卷。其他注釋數十種。經子九流。星歷醫(yī)卜。黃冶諸術皆具。古今著述之富。無逾王者。又作家訓六篇。寧國儀范七十四章。

〔乾坤生意秘韞〕一卷 存

〔壽域神方〕(崇禎元年。青陽閣重刻。作延壽神方。)明志四卷 存

〔 仙活人心〕三卷 存

〔苗氏(仲通)備急活人方〕未見

楊維禎序曰。醫(yī)莫切于對證。證莫切于對藥。藥投其對。牛溲馬勃癩狗之寶。能擅功于一時。不然。黃金水銀。鐘乳瑯 。沅之砂。婆律之腦。嶺蛇之黃。中無益其實也。余姚醫(yī)學錄苗君仲通論著備急活人方。會粹諸家所載。祖父所傳。江湖所聞。及親所經驗者。筆成一編。世有奇疾。醫(yī)經所不備。醫(yī)流所不識。獨得于神悟理會。而著為奇中之方。此難也。夫人不幸抱奇疾。至于醫(yī)經不備。醫(yī)流不識。遂謂無藥可治。使病者待期而盡。不亦可悼也哉。妄庸者。亂投藥餌以探疾。重不幸速其斃。是醫(yī)殺之也。是書一出。備醫(yī)經之未備。識醫(yī)流之未識。使天下不幸抱奇疾。有對疾之證。對證之藥。不重不幸為妄庸醫(yī)之所殺。是不大可慶歟。昔甄權不著方書。其言曰。醫(yī)者意也。不可以著書。權蓋以意得者自秘。非淑后之仁也。君推其獨得。嘉與天下后世共。其用心廣狹如何哉。鋟諸梓。而過征予序。于是乎序。鐵集)

〔趙氏(良仁)醫(yī)學宗旨〕未見

按上見于蘇州府志。

〔王氏(履)醫(yī)經溯洄集〕一卷 存

李濂曰。余讀王安道溯洄集二十一篇。未嘗不深嘆其察理之精云。首篇謂神農嘗百草。為淮南子之妄。嗣論四氣所傷。五郁二陽病。中暑中熱之辨。咸有至理。非茍作者。近時王文恪公鏊有曰。始余讀溯洄集。知安道之深于醫(yī)。不知其能詩也。及修蘇州志。知其能詩。又工于文與畫也。嗚呼。畫末技耳。詩文姑舍是。余于安道之醫(yī)。深有取焉爾。(醫(yī)史)

四庫全書提要曰。醫(yī)經溯洄集一卷。元王履撰。履字安道。昆山人。學醫(yī)于金華朱震亨。盡得其術。至明初始卒。故明史加載方伎傳中。其實乃元人也,嘗以傷寒論中。陽明篇無目痛。少陰篇。言胸背滿。不言痛。太陰篇。無嗌干。厥陰篇。無囊縮。必有脫簡。乃取三百九十七法。去其重復者。二首三十八條。復增益之。仍為三百九十七法。因極論內外傷。經旨異同。并中風中暑之辨。撰為此書。凡二十一篇。其間闡發(fā)明切者。如亢則害承乃制。及四氣所傷。皆前人所未及。他若溫病熱病之分。三陰寒熱之辨。以及瀉南補北諸論。尤確有所見。又以素問云。傷寒為病熱。言常不言變。至仲景。始分寒熱。然義猶未盡。乃備列常與變。作傷寒立法考一篇。李濂醫(yī)史。有履補傳。載其著書始末甚詳。觀其歷數諸家。俱不免有微詞。而內傷余議。兼及東垣。可謂少可而多否者。然其會通研究。洞見本原。于醫(yī)道中。實能貫徹源流。非漫為大言。以夸世也。

〔標題原病式〕一卷 佚

〔百病鉤玄〕二十卷 佚

〔醫(yī)韻統(tǒng)〕一百卷 佚

按上三書。見于醫(yī)史補傳。

〔戴氏(原禮)證治要訣〕十二卷 存

醫(yī)史補傳略曰。戴思恭字原禮。以字行。婺州浦江人也。家世儒業(yè)。究心醫(yī)術。而志在澤物。少隨父堯徒步至烏傷。從朱丹溪先生游。先生見其穎悟絕倫。乃盡授其術。原禮以之治療諸病。往往奇驗甚眾。當時游丹溪之門者。弟子頗多。惟原禮父子最得其傳。父早卒。原禮盛行浙之東西。晚年遭際圣明。以名醫(yī)被征。為御醫(yī)。積官至太醫(yī)院使。宋學士景濂有文贈之。亟稱其醫(yī)術之妙。非一時諸人可及。平生著述不多見。僅有訂正丹溪先生金匱玄鉤三卷。間以己見。附著其后。又有證治要訣。證治類方。類證用藥總若干卷。皆 栝丹溪之書而為之。君子以為無愧師門云。錢曾曰。戴元禮證治要訣十二卷。復庵受文皇寵顧。供奉之余。著為此書。正統(tǒng)八年春。朝鮮入海捕魚。風飄至浙江。官軍以為倭寇。擒獲解京收候。饑寒困苦。復庵悉衣糧供贍之。卒使之寧歸。其存心濟物如此。是書惟以活人為念。有功于醫(yī)道。豈淺鮮哉。吳文定公錄而藏于叢書堂。重其人。并以重其書也。按 先子曰。復庵一書。不言及脈。其意何也。許胤宗嘗謂。醫(yī)特意耳。思慮精則得之。脈之候幽而難明。吾意所解?诓荒苄。復庵其有見于斯乎。又按供贍朝鮮夷人之困苦者。浙江通監(jiān)察御史陳嶷也。陳時刊行是書。故祭酒胡漾序。言及于斯。錢氏誤為復庵所為者何。

〔證治類方〕十二卷 存

〔類證用藥〕國史經籍志一卷 未見

〔戴復庵方書〕未見

按上見于絳云樓書目。

〔推求師意〕二卷 存

汪機序曰。夫師者。指引之功也。必須學人隨事精察。真積力久。而子師之。引而不發(fā)者。始得見其躍如者焉。茍或不然。師者未必能引進。學人未必能起予。二者須失之也。夫何益之有哉。故曰。不僨不啟。不俳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其斯之謂歟。予于歙之名家。獲睹是編。觀其中之所語。皆本丹溪先生之意。門人弟子。推求其意。而發(fā)其所未發(fā)者。此所謂引而不發(fā)。而得其躍如者焉。予深喜之。遂錄以歸。后休之率口。項君恬以疾來就予治。予邑石墅陳子桷以醫(yī)而過予館。因出以示之。二人者心意相得。一則曰。是可以養(yǎng)于吾疚也。一則曰。是可以補于吾醫(yī)也。乃相告于予曰。吾二人共梓之。以垂不朽。何如。予曰。醫(yī)乃仁術也。筆之于書。欲天下同歸于仁也。今若刻布。以廣其傳。則天下病者有所養(yǎng)。而天下醫(yī)者有所補。其仁惠及于天下大矣。豈特二子然哉。此予之所深嘉也。又能善推予之所欲推矣。因題之曰推求師意。故HT 序之。以志喜焉。四庫全書提要曰。推求師意二卷。明戴原禮撰。原禮。即校補朱震亨金匱鉤玄者也。是編本震亨未竟之意。推求閘發(fā)。筆之于書。世無傳本。嘉靖中祁門汪機睹其本于歙縣。始錄之以歸。機門人陳桷校而刊之。其名。亦機所題也。考李濂醫(yī)史有原禮補傳。稱平生著述不多見。僅有訂正丹溪先生金匱鉤玄三卷。間以己意附于后。又有證治要訣。證治類方。類證用藥若干卷。皆 栝丹溪之書而為之。然則此二卷者,其三書中之一歟。原禮本震亨高弟。能得師傳。故所錄皆秘旨微言。非耳剽目竊者可比。震亨以補陰為主。世言直補真水者。實由此開其端。書中議論。大率皆本此意。然俗醫(yī)不善學震亨者。往往矯枉過直。反致以寒涼殺人。此書獨能委曲圓融。俾學人得其意。而不滋流弊。亦可謂有功震亨者矣。

〔葉子(子奇)醫(yī)書節(jié)要〕十卷 未見

按上見于浙江通志。引括蒼匯紀。

〔伍氏(子安)活人寶鑒〕十卷 未見

江山縣志曰。伍子安幼通經史。長邃于醫(yī)。請者如市。皆不責報?な貜垖嵥]為御醫(yī)。所著有活人寶鑒十卷。學士宋濂志其墓。

〔徐氏(彥純)醫(yī)學折衷〕佚

〔劉氏(純)玉機微義〕醫(yī)藏目錄五十卷 存

自序曰。醫(yī)書。自內經而下。歷數千載。善斯道而作者。非一人。其間有言診者。有論證者。有集方者。莫不皆裨于世用。然奧妙之旨。奚所發(fā)揮。雖世異病殊。以方取驗。若出一人之手。迥不知世運之遠。作者之眾。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漢張仲景本經旨傷寒之法。言趁論證。以例處方。后之學人。得有所據。晉唐以來。其道益廣。用其法者不一;蛑寡噪s病診證;蚯笃媸竟帧C囟粋。好事者。慕其風而繼作;蛑箵诜。雖有一源m.bhskgw.cn/shiti/一意之可觀。又非百代可行之活法也。始純從學于江左馮先生庭干。間嘗請其義。授以會稽徐先生所著書一帙。觀其法。求其意。蓋出于內經。非前所謂也。且古今作者非一人。其注各得一意。而后人執(zhí)之該治。不知通變之法。與經旨多相違戾。不無得失。是以先生究探古今作者原意。摭金劉守真元李明之朱彥修諸氏論集。本于經旨。而折衷其要。發(fā)明中風痿痰泄瘧諸門。診證方例。非一源一意。而有通變乎百證千方者。斯為古今可行之活法也歟。豈止集方而已。先生諱彥純。字用誠。早歲嘗客吳中。以春秋教授鄉(xiāng)之俊彥。今沒十有二年。始遇其從弟用中。獲詢先生學行。知深于醫(yī)者也。又嘗見其本草發(fā)揮。竊意前書必有全帙。惜今不可見矣。嗚呼。歲月云邁。九原不作。幸而遺墨昭然。生意如在。以先生所著。取咳熱火暑燥濕寒等門。診證方例。妄意續(xù)于諸門之末。雖心同理。而不免獲狂HT之過。因摭諸內經m.bhskgw.cn/zhuyuan/至數至名之目。乃目其書曰玉機微義。未知其果是否。后之明哲。有所正焉。于是乎書。時洪武丙子三月朔旦。吳陵劉純序。四庫全書提要曰。玉機微義五十卷。明徐用誠撰。劉純續(xù)增。用誠字彥純。會稽人。純字宗濃。咸寧人。用誠原本。名醫(yī)學折衷。分中風。痿。傷風。痰飲。滯下。泄瀉。瘧。頭痛。頭眩。咳逆。痞滿。吐酸。 。癘風。癇。破傷風。損傷。十七類。純以其條例未備。又益以咳嗽。熱;稹J。濕。燥。寒。瘡瘍。氣血。內傷。虛損。積聚。消渴。水氣。香港腳。諸疝。反胃。脹滿。喉痹。淋 。眼目。牙齒。腰痛腹痛。心痛。 疹。黃膽。霍亂。厥。痹。婦人。小兒。三十三類。始改今名。仍于目錄。各注續(xù)添字。以相識別;蛴谟谜\原本十七類中。有所附論。亦注續(xù)添字以別之。是二人相繼而成本書可據。明史藝文志。唯著劉純之名。蓋失考也。其書雖皆探掇諸家舊論舊方。而各附案語。多所訂正。非 鈔撮者可比。嘉靖庚寅。延平黃焯刻于永州。首載楊士奇序。知二人皆明初人。士奇序謂。二人皆私淑朱震亨。今觀其書信然。又謂北方張元素再傳李杲。三傳王好古。南方朱震亨得私淑焉。則于宗派源流。殊為舛迕。張李王之學。皆以理脾為宗。朱氏之學。則以補陰為主。去河間一派稍近。而去潔古東垣海藏一派稍遠。遺書具有?梢愿舶浮M 青巖叢錄曰。李氏弟子。多在中州。獨劉氏傳之荊山浮圖師。師至江南。傳之宋中人羅知悌。南方之醫(yī)皆宗之云。其宗派授受。亦極明白。士奇合而一之。誤之甚矣。

〔醫(yī)經國小〕明志六卷 存

自序曰。醫(yī)。意也。臨病立意。以施治也。其書內經載運氣病源。靡不悉備。候天地之變。究疾病之機。盡調治之理。此神圣愛人之仁。拯羸救枉。濟物之至道也。醫(yī)道斯立。秦越人演其精義述難經。漢張仲景論傷寒。用藥定方。晉王叔和集次。及撰脈經。以示后學。亦至哉。經去圣遠。遺文錯簡。后學專方而惑意。幸唐太仆令王冰重整其義。啟大法之幽玄。釋神運之奧妙。析理于至真之中。俾學人遇證審脈。用藥去病。根本無貶損。醫(yī)之道明矣。而其為法。制勝伐其勢。資化助其生。扶危定亂之功。本諸經論。知氣識病。治理得焉。嗟乎。學必本于經。病必明于論。治必究于方。而能變通而無滯。斯能盡夫立醫(yī)之意矣。昔丹溪朱先生以醫(yī)鳴江東。家君親從之游。領其心授。純生晚學陋。承親之訓有年矣。其于經論。習而玩之。頗嘗得其指歸。不自揆度。竊以先生之旨。輯其醫(yī)之可法。本諸經論之精微節(jié)目。更為定次。歌語引例。具圖以便記習。至于脈訣之未備者。亦為增正。名曰醫(yī)經國小。蓋欲初學人。得以因流尋源。而不蹈夫他歧之惑。有志于古神圣愛人濟物之道者。其無誚愚以管窺而蠡測;蛴形粗痢q嫫渲径诱。則不惟醫(yī)道之幸。亦斯民之幸也。洪武二十一年冬十一月朔旦。吳陵劉純序。楊士奇序略曰。往年副都御史陳公有戒刻劉純所輯醫(yī)家玉機微義。以為施治之資矣。又欲為施教之資也。并刻純所輯醫(yī)經國小以傳。其書首本草。次脈訣。次經絡。次病機。次治法。次運氣。凡六卷。一本于素問靈樞難經。及張仲景王叔和。至近代劉守真張潔古李明之朱仲修諸家之書。撮其切要。綴為韻語。類粹以便初學。本末條理。明切簡備。醫(yī)學之指南。而端本之書也。凡善學人皆務本。況醫(yī)人之司命。其可昧本而茍乎哉。學醫(yī)者。誠能熟究是書。融會于心。將所行皆正途。所用皆正法。觸類長之。于歲論十全何有哉。此書非劉氏莫之為。非陳公亦莫之傳。學醫(yī)之幸。生民之幸也。純字宗濃。吳陵人。其父叔淵。仲修之高弟。授受有自云。

〔雜病治例〕醫(yī)藏目錄一卷 存

四庫全書提要曰。雜病治例一卷。明劉純撰。是書成于永樂戊子。末附蘭室誓戒四則。敘其父橘泉翁受醫(yī)術于朱震亨。純承其家學。又從其鄉(xiāng)馮庭干許宗魯邱克容游。盡得其法。因撮舉綱要。著為一編。分七十二證。每證各標其攻補之法。蓋皆其相傳口訣。故略而弗詳。初無刊本。成化己亥。上元縣知縣長安蕭謙。觀政戶部時。奉命賞軍甘州。始從純后人得其本。為鋟版以傳。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