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證即發(fā)為熱病,吐瀉霍亂,積久后發(fā)為瘧、痢;魜y、瘧、痢三證,醫(yī)書各有?,治法亦詳,故不具載。姑以主方取效速者,附列于下。
暑氣入腹,惡心腹痛,上吐下瀉,瀉如水注,此暑火暴發(fā),升降不利,清濁不分,所瀉者皆五臟之津液,宜速止之。用五苓散,或胃苓湯,利小便清火實臟,甚者桂苓甘露飲。此證間有夾食積者,醫(yī)家認為食傷,而用下誤矣。亦有謂其穢濁當去者,不知津液暴涸,元氣頓傷,當立止之為上。更有吐瀉無物者,為干霍亂,令人立斃,急用炒鹽湯或二陳湯探吐之,通則易救。
丹溪亦用理中湯吐,恐熱,不敢載方。
二陳湯 化痰利氣,干霍亂多煎服之,探吐代瓜蒂散,瓜蒂性峻而損胃,此藥利痰而性平。
廣陳皮(去白,一錢m.bhskgw.cn/wszg/五分) 半夏(姜汁炒,一錢) 云茯苓(去皮,一錢二分) 甘草(三分)
上 咀,水煎服。
芍藥湯加減 兼治赤白痢。
白芍藥(一錢) 黃連(一錢) 枳實(一錢) 白茯苓(一錢) 檳榔(七分) 當歸(八分) 黃芩(一錢) 川芎(五分) 大黃(二錢) 加滑石(二錢)
大黃,初痢二三www.med126.com日內(nèi)用一帖,動后即去之,痢日久者不可用,水一盅半,煎至八分,和木香末三分溫服,日夜三服方效。
香連丸 方伯王嵩淮傳自楚府。
木香(二兩) 黃連(茱萸炒,八兩) 廣陳皮(二兩) 槐角子(一兩五錢) 地榆(一兩) 枳殼(麩炒,二兩) 枳實(麩炒,一兩) 檳榔(二兩) 益元散(二兩)
醋糊為丸,每服一錢,紅痢、米湯下,白痢、姜湯滾白水送下,亦每日三服,或湯一丸二丸亦可。老弱數(shù)服后,即當溫補。
清脾飲加減
青皮 濃樸 白茯苓 柴胡 半夏 黃芩(各一錢) 白術(八分) 甘草 草果仁 砂仁(各五分) 滑石(二錢)
渴加麥門冬一錢,烏梅一個,水一盅半,煎至八分,和姜汁二匙溫服,瘧發(fā)過兩個時辰服一帖,到瘧臨來前一個時辰,再服一帖方效。二日一發(fā)者,先于空日早晚服二帖,至臨發(fā)日前一個時辰,又服一帖方效。
如服前藥后,尚未痊愈,即服后劑。
胃苓湯
濃樸(姜制,炒) 蒼術(泔水浸,炒) 陳皮(一錢) 甘草(炙,五分) 澤瀉 云茯苓 豬苓(各八分) 白術(一錢) 官桂(三分)
上水二盅,煎至八分溫服。
霖按∶干霍亂欲吐不得,欲瀉不得,頃刻危亡,恐非二陳湯探吐可通,當以屋角結(jié)網(wǎng)之大蜘蛛一枚搗爛,水沖服,即可痛止便通。蓋暑濕伏郁之邪,賊及太陰濕土,非風木之相克則不劇,邪穢深伏,上下為之不通,風邪肆虐,故心腹為之絞痛,蜘蛛善能定風,風平則土氣得伸,而上下皆通矣。通后再議進藥,若夫霍亂之治,雖載方書,可不具錄,然既云附列主方,若不辨其寒熱綱領,誠恐貽誤來茲。凡霍亂吐瀉,吐出澄澈而不酸濁,瀉出而不臭穢,口不渴,小溲利,此寒證。即《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于寒者是也。若吐出酸濁,瀉出臭穢,溲渾口渴,此熱證,即諸轉(zhuǎn)反戾,水液混濁,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是也。轉(zhuǎn)筋者,感風木之變,土為木克也。夫霍亂吐瀉后,每多肢冷如冰,脈伏欲絕,口渴甚,以涼水與之即止。若驗其所吐酸臭,所下穢惡,小溲赤澀,此假寒真熱證也?诳氏怖鋬鲲嬃,卻不多,手足逆冷,面赤戴陽,煩熱發(fā)躁,揭去衣被,若察其瀉出不臭惡,吐出不酸穢者,陰盛格陽之假熱真寒證也。如煩渴躁擾,口干恣飲,舌本不冷者,乃氣液告竭之候,宜兼救陰。如吐利止而身痛不休,宜兼達表,此寒熱之略也。然易之山風蠱卦,艮上巽下,蠱者蟲類也,風木之邪,克制濕上,則蟲生,霍亂之重者,殺蟲又不可緩也。此義仲景以后,未有知者,近西士言之,司命者亦不可忽。
又按∶痢瘧各有專書,原不須縷述,但清脾飲治少陽正瘧之方,胃苓湯治太陰寒濕之瘧,溫癉等瘧,若誤用,禍尚不測,況暑瘧乎?此書專言傷暑,而舍暑瘧不論,殊覺未備,夫微寒壯熱,心煩多汗,口渴引飲,脈或虛或濡,或洪或弦,或一日一發(fā),或間日一發(fā)者,即所謂陰氣先傷,陽氣獨發(fā)之暑瘧也。當與《內(nèi)經(jīng)》、《金匱》癉瘧治法相仿,然有微甚之不同。若因外感觸發(fā)伏氣,宜清涼滌暑,如滑石、青蒿、生草、連翹、茯苓、竹茹、枳實。暑熱甚者,黃芩、黃連皆可加入。外邪甚者,可加豆豉、蔥、藿香、薄荷之屬。若暑熱內(nèi)動者,宜甘寒生津,如鮮生地、麥冬、沙參、花粉、知母、石膏、鮮石斛、梨汁、蔗漿。夾濕者,可加入蘆根、通草、六一散。
熱濕兩重,日晡煩痞昏譫,而陰氣未見大傷者,半夏瀉心,合小陷胸,去參棗,稍挾表邪,可佐以豉、薄、蘇、藿、蔥白等兩三味是矣。若夫十二經(jīng)之瘧,風寒濕及痰食疫瘴諸瘧,仍當考之專書,茲不載。
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 黃芩 干姜 甘草(炙) 人參(各二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溫服─升,日三服。
方中行曰∶半夏、干姜,辛以散虛滿之痞。黃芩、黃連,苦以泄心膈之熱。人參、甘草,甘以益下后之虛。大棗甘溫,潤以滋脾胃之液。曰瀉心者,言滿在心膈,而不在胃也。
栝蔞實(大者一枚) 黃連(一兩) 半夏(半升)
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滓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二服。
鄒潤安曰∶觀仲景之用栝蔞實,在此湯曰小結(jié)胸。正在心下,按之則痛,在栝蔞、薤白白酒湯,曰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而其脈一則曰浮滑,一則曰寸口沉遲,關上小緊數(shù),是皆陰中有陽,且踞于陽位者也。夫胸背痛,較按之方痛則甚,痹則較結(jié)為輕?韧俅,是其勢為上沖,而居于心下,按之才痛,似反靜而不動,此其機總緣氣與飲相阻,寒與熱相糾,熱甚于寒者,其束縛反急而為結(jié),寒甚于熱者,其蔽塞自盛而為痹,是故結(jié)胸之病伏,胸痹之病散,伏者宜開,散者且行,故一則佐以連夏之逐飲泄熱,一則佐以薤酒之滑利通陽。栝蔞實之裹無形攢聚有形,使之滑潤而下則同,能使之下,似是治實之方,僅能使之下,不能使其必通,又非純乎治實之道矣,何以知不能使之必通?蓋有停飲,痛甚至不得臥,即當加半夏。若兼胸滿脅下逆搶心,則仍加枳、樸、桂枝,倘竟能通,又何必如是哉!是知栝蔞實之治,大旨在火與痰結(jié)于陽位,不純乎虛,亦不純乎實者,皆能裹之而下,此其擅長矣。
消斑青黛飲 治邪熱傳里,里實表虛,血熱不散,熱氣乘于皮膚而為斑也。
黃連(去毛,一錢) 甘草(五分) 石膏( ,一錢五分) 知母(五分) 柴胡(去蘆,五分) 人參(去蘆,五分) 犀角(鎊,一錢) 青黛(一錢) 山梔(一錢) 生地(一錢)
大便實者,去人參,加大黃,多寡酌之。
上 咀,水二盅,姜一片,棗二枚,煎之捶法,臨服入苦酒一匙調(diào)服。
寒溫暑三病,有發(fā)斑證,而暑斑人多忽之,不知其形與寒溫同,或大如豆,或細如線痕,或如蚤點,甚亦有羊毛疔者,皆宜前藥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