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9年以來,我們應(yīng)用自己研制的潰瘍清丹治療觀察十二指腸潰瘍80例,獲得滿意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治療觀察的對象為我院門診患者,系采用日本Olympus GIF—P3胃鏡檢查,參照有關(guān)標準(周岱云,等。上消化道纖維內(nèi)窺鏡臨床應(yīng)用。第1版。上海:上?萍汲霭嫔,1980:84)確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者,共112例。11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80例與對照組32例,再將80例治療觀察對象按照中醫(yī)辨證分成實熱證組與虛寒證組。具有胃區(qū)脹滿,灼痛,泛酸,噯氣,嘔吐,大便不爽或干燥,舌苔厚膩,脈滑或或弦數(shù)為實熱證,共47例,男40例,女7例。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或灰黯,胃痛隱隱,泛吐清水,喜曖喜按,甚至手足不溫,大便稀溏,舌質(zhì)色淡,舌體胖大,脈濡弱為虛寒證,共33例,男28例,女5例。對照組32例,男29例,女3例,年齡18歲~47歲。3組平均年齡依次為32.5歲,34.0歲,33.7歲;病程3月~24a,各組平均病程依次為4.9a,5.3a,4.7a。
1.2 方法
實熱證組與虛寒證組均用潰瘍清丹(由大黃、黃芩、枯礬、五倍子、延胡索5味藥組成)治療,每次服2g~3g,每日2次,于早飯前和晚餐前1h各以白開水送服。對照組應(yīng)用國產(chǎn)胃鉍治片,每次服2片,每日3次,于餐后白開水送服。
以上3組均治療0.5個月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復查胃鏡。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禁忌刺激性食物,避免過勞。觀察記錄自覺癥狀變化情況有用藥反應(yīng)。
2 結(jié)m.bhskgw.cn/shiti/果
2.1 療效標準
臨床治愈:自覺癥狀消失,潰瘍面愈合,胃粘膜正常;顯效:自覺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潰瘍面顯著縮小、變淺,被苔變薄或大部分脫落;有效:自覺癥狀改善,潰瘍面略縮小或變淺:無效;自覺癥狀無改善,潰瘍面與治療前比較相同或擴大。
2.2 治療結(jié)果
實熱證組47例,臨床治愈43例,治愈率91.5%;顯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9%。虛寒證組33例,臨床治愈5例,治愈率15.2%;顯效15例,有效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7.9%。對組32例,臨床治愈23例,治愈率71.9%;顯效3例,有效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4.4%。實熱證組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X2=4.028,P<0.05,有顯著差異。虛寒證組治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治愈者主要癥狀變化情況(表1)。
表1 各組治愈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X±s)
組別 | n | 上腹痛 | 噯氣泛酸m.bhskgw.cn/wszg/ | 惡心嘔吐 |
實熱 | 43 | 7.0±2.1a | 4.0±0.3a | 7.0±1.5a |
虛寒 | 5 | 10.0±0.5a | 6.0±2.0a | 10.0±5.0a |
對照 | 23 | 11.0±3.2 | 9.0±3.0 | 12.0±2.0 |
aP<0.05,vs對照組。
3 討論
潰瘍清丹的主要成分有大黃、黃芩、枯礬、五倍子、延胡索,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前4味藥對多種細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殺菌或抑菌作用,可能與潰瘍有關(guān)的幽門螺桿菌對其也有敏感性。五倍子、枯礬、大黃能凝固潰瘍表面的蛋白質(zhì),形成一層被膜,而呈收斂作用;同時小血管被壓迫收縮,血液凝結(jié)而奏止血功效。因此也能阻止或減少胃酸等功擊因子對潰瘍面的刺激。中醫(yī)認為消化性潰瘍的病機是脾運化失職,濕熱內(nèi)蘊,腐灼胃絡(luò),邪氣聚結(jié),氣滯血瘀,脈絡(luò)阻澀,久凝久痛而化腐。大黃不僅能蕩滌胃腸內(nèi)的積滯,清除濕熱,改善胃腸道環(huán)境,而且與延胡索相伍加強活血化瘀之功,促進血液循環(huán),消除病灶充血水腫,改善局部營養(yǎng)供應(yīng),利于潰瘍愈合。虛寒證體質(zhì)虛弱,元氣不足,不能耐受藥物的苦寒或瀉下藥力作用,使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影響病灶的修復,所以療效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