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ㄋ)影響氧離曲線的因素
Hb與O2的結合和解離可受多種因素影響,使氧離曲線的位置偏移,亦即使Hb對O2的親和力發(fā)生變化。通常用P50表示Hb對O2的親和力。P50是使Hb氧飽和度達50%時的PO2,正常為3.52 kPa(26.5mmHg)。P50增大,表明Hb對O2的親和力降低,需更高的PO2才能達到50%的Hb氧飽和度,曲線右移;P50降低,指示Hb對O2的親和力增加,達50%Hb氧飽和度所需的PO2降低,曲線左移。影響Hb與O2親和力或P50的因素有血液的Ph、PCO2、溫度和有機磷化物(圖5-14)。
1.Hb與PCO2的影響pH降低或升PCO2升高,Hb對O2的親和力降低,P50增大,曲線右移; pH升高或PCO2降低,Hb對O2的親和力增加,P50降低,曲線左移。酸度對Hb氧親和力的這種影響稱為波爾效應(Bohr effect)。波爾效應的機制,與 pH改變時h b構型變化有關。酸度增加時,H+與Hb多肽鏈某些氨基酸殘基的基團結合,促進鹽鍵形成,促使Hb分子構型變?yōu)門型,從而降低了對O2的親和力,曲線右移;酸度降低時,則促使鹽鍵斷裂放出H+,Hb變?yōu)镽型,對O2的親和力增加,曲線左移。PCO2的影響,一方面是通過PCO2改變時,pH也改變間接效應,一方面也通過CO2與Hb結合而直接影響Hb與O2的親和力,不過后一效應極小。
波爾效應有重要的生理意義,它既可促進肺毛細血管的氧合,又有利于組織毛細血管血液釋放O2。當血液流經(jīng)肺時,CO2從血液向肺泡擴散,血液PCO2下降,[H+]也降低,均使Hb對O2的親和力增加,曲線左移,在任一PO2下Hb氧飽和度均增加,血液運O2量增加。當血液流經(jīng)組織時,CO2從組織擴散進入血液,血液PCO2和[H+]升高,Hb對O2的親和力降低,曲線右移,促使HbO2解離向組織釋放更多的O2。
圖5-14 影響氧離曲線位置的主要因素(1mmHg=0.133kPa)
2.溫度的影響 溫度升高,氧離曲線右移,促使O2釋放;溫度降低,曲線左移,不利于O2的釋放。臨床低溫麻醉手術時應考慮到這一點。溫度對氧離曲線的影響,可能與溫度影響了H+活度有關。溫度升高H+活度增加,降低了Hb對O2的親和力。當組織代謝活躍是局部組織溫度升高,CO2和酸性代謝產物增加,都有利于Hb02解離,活動組織可獲得更多的O2以適應其代謝的需要。
3.2,3-二磷酸甘油酸 紅細胞中含有很多有機磷化物,特別是2,3-二磷酸甘油酸(2.3-diphospoglyceric acid,2,3-DPG),在調節(jié)Hb和O2的親和力中起重要作用。2,3-DPG濃度升高,Hb對O2親和力降低,氧離曲線右移:2,3-DPG濃度升降低,Hb對O2的親和力增加,曲線左移。其機制可能是2,3-DPG與Hbβ鏈形成鹽鍵,促使Hb變成T型的緣故。此外,2,3-DPG可以提高[H+],由波爾效應來影響Hb對O2的親和力。
2,3-DPG是紅細胞無氧糖酵解的產物。高山缺O(jiān)2,糖酵解加強,紅細胞 2,3-DPG增加,氧離曲線右移,有利于O2的釋放,曾認為這可能是能低O2適應的重要機制?墒牵@時肺泡PO2也降低,紅細胞內過多的2,3-DPG也妨礙了Hb與O2的結合。所以缺O(jiān)2時,2,3-DPG使氧離曲線右移是否有利,是值得懷疑的。
4.Hb自身性質的影響 除上述因素外,Hb與O2的結合還為其自身性質所影響。Hb的Fe2+氧化成Fe3+,失去運O2能力。胎兒Hb和O2的親和力大,有助于胎兒血液流經(jīng)胎盤時從母體攝取O2。異常Hb 也降低運O2功能。CO與Hb結合,占據(jù)了O2的結合位點,HbO2下降。CO與Hb的親和力是O2的250倍,這意味著極低的PCO,CO就可以從HbO2中取代O2,阻斷其結合位點。此外,CO還有一極為有害的效應,即當CO與Hb分子中某個血紅素結合后,將增加其余3個血紅素對O2的親和力,使氧離曲線左移,妨礙O2的解離。所以CO中毒既妨礙Hb與O2的結合,又妨礙O2的解離,危害極大。
總之,血液Hb的運O2量可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PO2、Hb本身的性質和含量、pH、PCO2、溫度、2,3-DPG和CO等,pH降低,PCO2升高,溫度升高,2,3-DPG增高,氧離曲線右移;pH升高,PCO2、溫度、2,3-DPG降低和CO中毒,曲線左移。
三、二氧化碳的運輸
(一)CO2的運輸
血液中CO2也 以溶解和化學結合的兩種形式運輸;瘜W結合的CO2主要是碳酸氫鹽和氨基甲酸血紅蛋白。表5-5示血液中各種形式CO2的含量(ml/100ml 血液)、運輸量(%)和釋出量(%)。溶解的CO2約占總運輸量的5%,結合的占95%(碳酸氫鹽形式的占88%,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形式占7%)。
從組織擴散入血CO2首先溶解于血漿,一小部分溶解的CO2緩慢地和水結合生成碳酸,碳酸又解離成碳酸氫根和氫離子,H+被血漿緩沖系統(tǒng)緩沖,pH無明顯變化。溶解的CO2也與血漿蛋白的游離氨基反應,生成打官司基甲酸血漿蛋白,但形成的量極少,而且動靜脈中的含量相同,表明它對CO2的運輸不起作用。
在血漿中溶解的CO2絕大部分擴散進入紅細胞內,在紅細胞內主要以下述結合形式存在:
表5-5 血液中各種形式CO2的含量(ml/100ml血液)、運輸量(%)和釋出量(%)
動脈血 | 靜脈血 | 差值 | 釋出量 | |||
含量 | 運輸量 | 含量 | 運輸量(動、靜脈血間) | |||
CO2總量 | 48.5 | 100 | 52,5 | 100 | 4.0 | 100 |
溶解的CO2 | 2.5 | 5.15 | 2.8 | 5.33 | 0.3 | 7.5 |
HCO3 形式的CO2 | 43.0 | 88.66 | 46.0 | 87.62 | 3.0 | 75 |
氨基甲酸血紅蛋白的CO2 | 3.0 | 6.19 | 3.7 | 7.05 | 0.7 | 17.5 |
運輸量(%)是指各種形式的CO2含量/CO2總含量×100%
釋放量(%)是指各種形式的CO2在肺釋放量/CO2總釋放量×100%
1.碳酸氫鹽 從組織擴散進入血液的大部分CO2,在紅細胞內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又解離成碳酸氫根和氫離子,反應極為迅速,可逆(圖5-15)。這是因為紅細胞內含有較高濃度的碳酸酐酶,在其催化下,使反應加速5000倍,不到1s即達平衡。在此反應過程中紅細胞內碳酸氫根濃度不斷增加,碳酸氫根便順濃度梯度紅細胞膜擴散進入血漿。紅細胞負離子的減少應伴有同等數(shù)量的正離子的向外擴散,才能維持電平衡?墒羌t細胞膜不允許正離子自由通過,小的負離子可以通過,于是,氯離子便由血漿擴散進入紅細胞,這一現(xiàn)象稱為氯離子轉移(chloride shift)。在紅細胞膜上有特異的HCO3—CI-載體,運載這兩類離子跨膜交換。這樣,碳酸氫根便不會在紅細胞內堆積,有利于反應向右進行和CO2的運輸。在紅細胞內,碳酸氫根與K+結合,在血漿中則與Na+結合成碳酸氫鹽。上述反應中產生的H+,大部分和Hb結合,Hb 是強有力的緩沖劑。
圖5-15 CO2在血液中的運輸示意圖
在肺部,反應向相反方向(左)進行。因為肺泡氣PCO2比靜脈血的低,血漿中溶解的CO2首先擴散入肺泡,紅細胞內的HCO3+H+生成H2CO3,碳酸酐酶又催化H2CO3分解成CO2和H2O,CO2又從紅細胞擴散入血漿,而血漿中的HCO3便進入紅細胞以補充消耗的HCO3,CI-則出紅細胞。這樣以HCO3形式運輸?shù)腃O2,在肺部又轉變成CO2釋出。
2.氨基甲酸血紅蛋白 一部分CO2與Hb的氨基結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紅蛋白(carbaminohemoglobin),這一反應無需酶的催化、迅速、可逆,主要調節(jié)因素是氧合作用。
HbO2與CO2結合形成HbNHCOOH的能力比去氧Hb的小。在組織里,解離釋出O2,部分HbO2變成去氧Hb,與CO2結合生成HbNHCOOH。此外,去氧Hb 酸性較HbO2弱,去氧Hb和H+結合,也促進反應向右側進行,并緩沖了pH的變化。在肺的HbO2生成增多,促使HHbNHCOOH解離釋放CO2和H+,反應向左進行。氧合作用的調節(jié)有重要意義,從表5-5可以看出,雖然以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形式運輸?shù)腃O2僅占總運輸量的7%,但在肺排出的CO2中卻有17.5%是從氨基甲酸血紅蛋白釋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