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河北中醫(yī)2002,24(1):3-4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熟地黃15g,山茱萸10g,何首烏30g,黑芝麻30g,丹參30g,當(dāng)歸15g,赤芍15g,川芎15g,葛根15g,白僵蠶10g,水蛭粉3g。 |
加減 | 肝火盛加龍膽草10g,黃芩10g;肝陽上亢加天麻10g,鉤藤15g;痰濕重加膽南星6g,半夏10g,蒼術(shù)10g;上肢無力加桑枝10g,姜黃10g;下肢無力加川牛膝15g,桑寄生15g;氣虛加生黃芪30g,黨參15g;陽虛加肉桂6g,附子6g,巴戟天15g。 |
功效 | |
主治 | 腦缺血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銀川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中醫(yī)醫(yī)院于曉宇等,觀察了補腎化瘀方治療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臨床療效。治療組56例應(yīng)用補腎化瘀方,對照組30例口服川芎嗪片100mg,每日3次。2組均連續(xù)用藥2個月。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3%,愈顯率為48.2%,對照組分別為66.7%、33.3%,2組比較均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組治療后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均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補腎化瘀方治療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療效確切。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