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3,13(8):483 |
劑型 | 口服液 |
藥物組成 | 胡桃仁6g,大棗20g,山楂10g,香菇6g,活性酸乳粉15g,香蕉粉1g,糊精適量。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肝炎肝硬化。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次20g,日2次口服,兒童酌減,8周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本組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149例。按接受治療順序隨機將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分為保肝精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口服強肝元糖顆粒劑(當歸6g,丹參12g,龍膽草6g,梔子6g,黨參6g,白術6g,茯苓9g,茵陳9g,甘草6g),每次1袋(3.5g),每日3次,兒童酌減。療程8周。治療組中,慢性肝炎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1-58歲,病程1-10年;肝硬化30例,男24例,女6例,年齡15-62歲,病程1-15年;肝硬化腹水28例,男20例,女8例,年齡7-72歲,病程1-8年。對照組中,慢性肝炎20例,男14例,女6例,年齡4-60歲,病程1.5-9歲;肝硬化16例,男9例,女7例;年齡14-56歲,病程2-7年;肝硬化腹水15例,男9例,女6例,年齡29-71歲,病程1.5-8年。觀察標準:慢性肝炎患者病程0.5年以上未愈,近8周內未接受系統(tǒng)治療者;具有明顯癥狀,肝臟和/或脾腫大,肝功能異常[麝香草酚濁度試驗(TTT)>8U,或谷丙轉氨酶(ALT)>90U,或血清白蛋白(ALB)<3.4g/dl〕。肝硬化病例除有長期肝功能異常(同上)外,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①肝質地硬,表面不光滑,脾腫大且硬,并伴有蜘蛛病或肝掌;②以血清白蛋白減少為主的A/G倒置;③脾功能亢進血象;④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或腹壁靜脈怒張;⑤肝性腹水;⑥肝活檢具肝硬化病理特征。療效標準:顯效:主要自覺癥狀消失,肝脾回縮觸不到或穩(wěn)定不變,且無叩、壓痛;肝功能恢復正常,無腹水及黃疸;有效:癥狀明顯好轉,肝脾不同程度的回縮變軟,肝功能恢復超過原異常的半數(shù)以上,腹水黃疸基本消退或明顯好轉;無效:癥狀、體征及肝功能等均無好轉。結果:保肝精組慢性肝炎總有效率97.5%,肝硬化總有效率93.3%,肝硬化腹水總有效率92.9%;對照組慢性肝炎總有效率85.0%,肝硬化總有效率68.7%,肝硬化腹水總有效率73.3%。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