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湖北中醫(yī)雜志1989,6(5):14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木芙蓉花葉、天仙子、連錢草。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顏面疔瘡。 |
制備方法 | 上藥清水洗凈涼干,分別低溫烘干,研末,按8:3:1比例分別稱取各味藥,調(diào)勻混合。經(jīng)滅菌處理,備用。 |
用法用量 | 取適量香蓉散,用溫開水調(diào)勻成糊狀,均勻抹在紗布上,貼于患處,敷滿整個部位,每日換藥1次。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顏面疔瘡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10-50歲。其中鎖口疔15例,唇疔8例,人中疔7例,眉心疔6例。結(jié)果:換藥5次,局部腫脹消散,癥狀消失,局部無壓痛,血象及皮溫檢查正常為痊愈,共32例;換藥5次,腫脹已消散3/4以上,疼痛減輕,血象及皮溫檢查趨于正常為有效,共3例;無效1例。所有痊愈病例均無疤痕遺留。 又有報道:用本方治療急性體表化膿性感染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10歲以下者4例,10-30歲者12例,31-50歲者17例,51歲以上者7例;顏面手足部疔瘡18例,外癰19例,癤30例。療效評定標準:痊愈:經(jīng)換藥5次,腫痛已消退,癥狀已消失,局部無壓痛,皮溫及血象檢查均正常;有效:換藥5次,腫脹已消散3/4以上,癥狀已好轉(zhuǎn);無效:換藥5次后與治療前病情無變化或者癥狀加重。結(jié)果:痊愈35例,有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5%。 |
藥理作用 | 抗感染作用實驗結(jié)果表明:本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外用對大鼠肉芽囊腫炎癥的炎性滲出和肉芽增生有明顯抑制;灌服香蓉散水提液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激活作用顯著優(yōu)于雷佛奴爾,且能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對雞紅細胞和酵母菌的吞噬、消化能力。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