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zi dua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椴樹科植物紫椴的花。 |
動植物形態(tài) | 紫椴 喬木,高25m,直徑達1m。樹皮暗灰色,片狀脫落,嫩枝初時有白絲毛,很快變禿凈;頂芽無毛,有鱗苞3片。單葉互生;葉柄長2-3.5cm,纖細,無毛;葉闊卵形或卵圓形,長4.5-6cm,寬4-5.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有時斜截形,上面無毛,下面淺綠色,脈腋內有毛叢,邊緣有鋸齒,齒尖突出約1mm;側脈4-5對。聚傘花序長3-5cm,纖細,無毛,有花3-20朵;花柄長7-10mm;苞片狹帶形,長3-7cm,寬5-8mm;兩面均無毛,下半部或下部1/3與花序柄合生,基部有柄長1-1.5cm;萼片闊披針形,長5-6mm,外面有星狀柔毛;花瓣長6-7mm;退化雄蕊不存在;雄蕊約20,長5-6mm;子房有毛,花柱長5mm。果實卵圓形,長5-8mm,被星狀茸毛,有棱或不明顯的棱;ㄆ6-7月,果期8-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針闊混交林及闊葉雜木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6-7月開花時采收,烘干或晾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涼 |
歸經 | |
功效 | 解表;清熱 |
功效分類 | 解表藥;清熱藥 |
主治 | 感冒發(fā)熱;口腔炎;喉炎;腎盂腎炎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1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ilia amurensis Rupr. |
科屬分類 | 椴樹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