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紅五加、五爪龍、大血藤、扁藤。 |
漢語拼音 | mao zhi ya pa te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根或莖藤。 |
動植物形態(tài) | 毛枝崖爬藤 木質(zhì)藤本。小枝有密而軟的淡紅色短絨毛;卷須,單一不分枝,被柔毛。葉為指狀或叉指狀復(fù)葉,互生;總?cè)~柄長達(dá)15cm,與小葉柄均被銹色柔毛;小葉片5,中央小葉倒卵形或狹倒卵形,長達(dá)19cm,寬約9cm,先端鈍圓帶銳尖頭,基部寬楔形或鈍圓形,邊緣有鋸齒,中央小葉柄長1.8-2.5cm,側(cè)生小葉長約8cm,斜卵形,兩側(cè)不對稱,小葉柄較短。葉表面沿脈被淡紅色絨毛,背面被褐色伏貼柔毛;ㄐ,雜性,異株;傘房狀聚傘花序腋生,被絨毛;雌花萼片被絨毛或具乳頭狀突起,4齒;花瓣頂端常有小尖,廣展;雄蕊4,不育,花絲基部膨大,花盤不明顯,與子房基部合生;子房2室,柱頭4裂。漿果肉質(zhì)。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800m左右的山地灌木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冬季采收,除去泥土,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活血通絡(luò)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除濕藥;活血通絡(luò)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痹痛;勞傷;咳嗽;跌打損傷;骨折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etrastigma obovatum(Laws.)Gagnep.[Vitis obovata Laws.] |
科屬分類 | 葡萄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