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公黃珠子、追風(fēng)傘。
|
漢語拼音 |
ma bi mu
|
英文名 |
Pittosporumlike Nothapodytes,Root-bark of Pittosporumlike Nothapodytes
|
藥材基原 |
為茶茱萸科植物馬比木的根皮。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馬比木 矮灌木或很少為喬木,高2-3(-10)m。枝有棱,被短柔毛,后變無毛,芽被柔毛。葉互生或枝上部近對生;葉柄長1-3cm,上面具寬深精,槽里被糙伏毛;葉片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7-24cm,寬2-4.5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具光澤;中脈下凹,側(cè)脈6-7對,弧曲上升,遠(yuǎn)離葉緣處網(wǎng)結(jié)。花兩性或雜性,聚傘花序頂生,長約7cm,總梗、分枝、花序軸通常扁平,被粗伏毛,花梗長1-2mm;花萼綠色,鐘形,長約2mm,外面稀被粗伏毛,5裂齒,裂齒三角形;花瓣黃色,線形,反卷,長約7mm,寬約2mm;雄蕊5,長約5mm,花絲長4-5mm,基部稍粗,花藥卵形;子房近球形,被長硬毛,花柱綠色,長約2mm,柱頭頭狀;花盤肉質(zhì),具不整齊裂片或深圓齒,里面疏被長硬毛,果時(shí)宿存。核果橢圓形,稍扁,幼果綠色,轉(zhuǎn)黃色,熟時(shí)為紅色,長1-2cm,徑0.6-0.8cm,先端明顯具鱗臍,有萼宿存;ㄆ4-6月,果期6-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甘肅、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50)450-(2500)m的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均可采,挖取根部,洗凈,剝?nèi)「ぃ瑫窀伞?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含喜樹堿(camptothecine)及喜樹堿的甲氧基衍生物。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溫;辛
|
歸經(jīng) |
肺;肝經(jīng)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理氣散寒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藥;燥濕藥
|
主治 |
風(fēng)寒濕痹;浮腫;疝氣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患處。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1.治浮腫:公黃珠子、折耳根、苦蒜果各五錢。煨水服。2.治小兒疝氣:公黃珠子三錢。煨水服。3.治關(guān)節(jié)疼痛:公黃珠子適量。煨水熏洗患處。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貴州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s (Oliv.) Sleum.[Mappia pittosporoides Oliv.]
|
科屬分類 |
茶茱萸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