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威靈仙、草威靈、黑頭暈、千里光紫菀 |
漢語拼音 | hei gen y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狗舌紫菀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狗舌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16-50cm。根莖粗壯。莖直立,常單生,有棱,被開展的長粗毛,上部有花枝及較疏的葉。基部葉較。幌虏咳~橢圓形或長圓狀匙形,長5-18cm,寬1.4-4cm,先端鈍或近圓形,下部漸狹成具翅的短柄,邊緣疏或密的淺齒;中部及上部的葉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6cm,寬0.3-2cm,先尖或圓形,基部狹或圓形而半抱莖,有疏齒工全緣,兩面或上面被密糙毛,下面沿脈有密長毛;中脈粗壯,側脈4-6對。頭狀花序2-6個有時8個,傘房排列;花序梗長1.5-7cm,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苞葉;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3層,外層長7-10mm,背面有疏粗毛;內(nèi)層長10-11mm,背面無毛或僅沿中脈和紫綠色頂部有毛,各層長緣寬膜質;舌狀花約20個,舌片淡紫色;管狀花黃綠色,有疏短毛;花柱附片線狀披針形;冠毛2層,外層極短,白色,內(nèi)顯淺紅褐色,有不等長的微糙毛。瘦果長圓形,稍扁,除外肋外,背面有2-3肋,內(nèi)面有1-2肋,被腺點;ㄆ8-9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我國西部及西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100-3000m的高山山谷坡地、針林林下及山頂石礫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根,除去上部分,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苦;性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
功效分類 | 祛風除濕藥;散寒止痛藥 |
主治 | 風寒感冒;風濕痹痛;肢氣腫痛;胃脘疼痛;瘡瘍久潰不斂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ster senecioides Franch.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