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二丑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二丑(黑丑/白丑)

別名 草金鈴、金鈴、黑牽牛、白牽牛、黑丑、白丑、丑牛子、二丑
漢語拼音 qian niu zi
英文名 Pharbitis Seed
藥材基原 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牽;蛎珷颗5鹊姆N子。
動植物形態(tài) 1.牽牛,一年生攀援草本。莖纏繞,長2m能上能下,被倒向的短柔毛及雜有倒向或開展的長硬毛。葉互生;葉柄長2-15cm;葉片寬卵形中近圓形,深或淺3裂,偶有5裂,長4-15cm,寬.5-14cm,基部心形,中裂片長圓形或卵圓形,漸尖或驟尖,側(cè)裂片較短,三角形,裂口銳或圓,葉裂片長圓形或卵圓形,漸尖或柔尖,側(cè)裂片較短,三角形,裂口銳或圓,葉面被微硬的柔毛。花腋生,單一或2-3朵著生于花序梗頂端,花序梗長短不一,被毛;苞片2,線形或葉狀;萼片5,近等長,狹披針形,外面有毛;花冠漏斗狀,長5-10cm,藍紫色或紫紅色,花冠管色淡;雄蕊5,不伸出花冠外,花絲不等長,基部稍闊,有毛;雌蕊1,子房無毛,3室,柱頭頭狀。www.med126.com蒴果近球形,直徑0.8-1.3cm,3瓣裂。種子5-6顆,卵狀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黃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形態(tài)與牽牛相似,主要區(qū)別點是:葉片圓心形或?qū)捖褷钚男危L4-18cm,寬3.5cm,通常全緣;ㄒ干瑔我换2-5朵成傘形聚傘花序,萼片卵狀披針形。
資源分布 牽牛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圓牽牛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 1.原產(chǎn)美洲,我國各地常見栽培,也常逸為野生。 2.生于平地以至海拔2800m的田邊、路旁、宅旁或山谷林內(nèi),栽培或野生。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藥用植物栽培 1.氣候土壤: 牽牛適應性較強,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溫和的氣候和中等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為宜。過于低濕或干燥瘦嵴之地,生長均不良。
2.種植: 以種子繁殖,于4-5月播種。播種前翻土作畦(如利用籬邊、墻邊、田埂等地種植,則不需作畦),畦寬約1.3m,按株距23-33cm、行距30-50cm開穴,每穴播種子4-5粒。播后覆細土一層,以種子不露出為宜。種子發(fā)芽后,幼苗生長真葉2-3片時,便須間苗、補苗,亦可進行移植。以每穴保留2-3株即可。
3.田間管理:在藤蔓尚短時,可以進行松土除草1-2次。至藤蔓較長時,須設(shè)立支柱,或間種玉米、高梁等作物使其攀援其上,以代支柱。施肥,在前期施以人糞尿、硫酸氨等氮肥為宜,后期多施草木灰、骨粉等磷鉀肥為宜。
采收和儲藏 秋季果實 成熟未開裂時將藤割下,曬干,種子自然脫落,除去果殼雜質(zhì)。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種子似桔瓣狀,略具3棱,長5-7mm,寬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黃白色(白丑),背面弓狀隆起,兩側(cè)面稍平坦,略具皺紋,背面正中有一條淺縱溝,腹面棱線下端為類圓形淺色種臍。質(zhì)堅硬,橫切面可見淡黃色或黃綠色皺縮折疊的子葉2片。水浸后種皮呈裂狀,有明顯粘液,氣微味辛、苦、有麻舌感。以顆粒飽滿、無果皮等雜質(zhì)者為佳。
顯微鑒別 種子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略呈切向延長,有的含棕色物,間有分化成單細胞的非腺毛表皮下方為1列扁小的下皮細胞。www.med126.com柵狀細胞層由2-3列細胞組成,靠外緣有一光輝帶。營養(yǎng)層由數(shù)列切向延長的細胞及頹廢細胞組成,有細小維管束,薄壁細胞中含細小淀粉粒。內(nèi)胚乳最外1-2列細胞類方形,壁稍厚,內(nèi)側(cè)細胞的壁粘液化。子葉落歸根薄壁組織中散有多數(shù)圓形的分泌腔,直徑約至108μm;薄壁細胞中充滿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并含草酸鈣簇晶;直徑約18μm。
中藥化學成分 1.牽牛 種子含牽牛子甙(pharbitin)約3%,系樹脂性甙,用堿水解得到牽牛子酸(pharbitic acid),巴豆酸(tiglic acid),裂葉牽牛子酸(nilic acid),α-甲基丁酸(α-methylbutyric acid)及戊酸(valeric acid)等。牽牛子酸為混合物,分離得到牽牛子酸A、B、C、D,以后二者為主;牽牛子酸C系由番紅醇酸(ipurolic acid) 與2分子D-葡萄糖(D-glucose)縮合而成的甙,牽牛子酸D比牽牛子酸C多含1分子鼠李糖。種子還含生物堿;裸麥角堿(chanoclavine),野麥堿(elymoclavine),狼尾草麥角堿(penniclavine),田麥角堿(agroclavine),麥角醇(lyser-gol)等。又含脂肪油11%及其他糖類。未成熟種子含多種赤霉素及其葡萄糖甙:赤霉素(gib-berellin)A3、A5、A20、A26、A27;赤霉素葡萄糖甙(gibberellin glucoside)Ⅰ、Ⅱ、Ⅳ、Ⅴ、Ⅵ、、F-Ⅶ。
2. 圓葉牽牛 種子含赤霉素A3、A5、A8、A17、A19、A20、A26、A27、A29、A33、A44、A55。又含圣苯素-7-O-β-D-吡喃木糖基-O-β-D-吡喃阿拉伯糖甙(eriodictyol-7-O-β-D-xylopyanosyl-O-β-D-arabinopyranoside),2-羥基-1,4-戊二酮(2-hydro-xy-1-phenyl-1,4-pentadione),2,3,22,23-四羥基膽甾-6-酮(brassinone),栗木甾酮(castasterone)和麥角類生物堿(ergot alkaloid)。
理化性質(zhì)
中藥化學鑒定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2g,加石油醚20ml,浸泡2-4h,濾過。濾渣加甲醇20ml,冷浸4h,濾過。取濾液3ml,置蒸發(fā)皿內(nèi)蒸干,加濃硫酸1滴,于水浴上加熱,殘渣呈紅色至紫紅色。(檢查牽牛子甙)(2)用毛細管將上述甲醇提取液滴在濾紙上,一再滴加5%磷鉬酸試液,于120℃烘烤2min, 則顯藍至藍黑色斑點。(檢查牽牛子甙)。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炒牽牛子:將凈牽牛子置鍋內(nèi)加熱,炒至微鼓起,取出放涼。 1.《雷公炮炙論》:凡使牽牛子,入水中淘,取沉者曬干,拌酒蒸,從已至未,曬干,臨用青去黑皮。 2.《綱目》:牽牛子,今多只碾取頭末,去皮麩不用,亦有半生半熟用者。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商品規(guī)格]商品分黑丑、白丑,一般不分等級。藥用以顯黑丑較多。
藥理作用 牽牛子甙的化學性質(zhì)與瀉根素(Jalapin)相似,有強烈的瀉下作用。牽牛子甙在腸內(nèi)遇膽汁及腸液分解出牽牛子素,刺激腸道,增進蠕動,導致瀉下。據(jù)動物試驗,黑丑與白丑瀉下作用并無區(qū)別。關(guān)于牽牛子的瀉下作用原理,研究很少,它與硫酸鎂、大黃不同,在瀉下時,不引起血糖的劇烈變化,但能加速菊糖(Inulin)在腎臟中之排出,可能有利尿作用。牽牛子的水、醇浸劑對小鼠皆有瀉下作用,但經(jīng)煎煮后,即失去作用。除去牽牛子甙后的水溶液,似仍有瀉下作用,故除已知的牽牛子甙外,可能還含有其他瀉下成分。在體外試驗,黑丑、白丑對豬蛔尚有某些驅(qū)蟲效果。牽牛子甙似能興奮離體腸及離體大鼠子宮;靜脈注射1mg/kg對麻醉犬、兔的血壓、呼吸無明顯影響。對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數(shù)致死量為37;5mg/kg。www.med126.com對人有毒性,但不大,大量除對胃腸的直接刺激引起嘔吐腹痛、腹瀉與粘液血便外,還可能刺激腎臟,引起血尿,重者尚可損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生語言障礙、昏迷等。三色牽牛(Ipomoeatricolor)含異麥角酰胺(Isolyserga-nide)、麥角酰胺(Lysergamide)及裸麥角堿,有致幻作用。致瀉:種子乙醇或水浸出液1.5-3g/kg灌胃,對小鼠有瀉下作用,但煎劑則失去致瀉能力。興奮平滑。核瑯渲0.2%濃度,對家兔離體腸管及子宮均有興奮作用;皮下注射小鼠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37.5mg/kg。牽牛子甙水解產(chǎn)物的鹽,可使豚鼠小腸、腸、大腸收縮,而牽牛子甙本身無此作用。
藥理學 厚樸煎劑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 為 6.12± 0.038g/kg。木蘭箭毒堿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 45.55mg/kg。厚樸煎劑給靜脈注射的最小致死量為4.25±1.25g/kg。厚樸煎劑給小鼠一次灌胃60g/kg,觀察3天,未見死亡。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1.配大黃,牽牛子偏走氣分,大黃偏走血分,二藥相伍,一治氣分之水濕壅結(jié),一治血分之實邪結(jié)滯,相濟為用,瀉下之力甚峻,具有導濕利水,泄瀉熱毒,破積通滯之功。 2.配葶藶子,增強瀉肺行水,定喘消腫之功。 3.配木香,牽牛子得木香使氣行,木香又可防牽牛子苦寒傷胃。二者合用,可用于水飲內(nèi)停,胸腹積水,腹大脹滿,小便不利等癥。 4.配檳榔 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從而加強殺蟲藥力,并可借二藥的利氣,消積,破滯作用,排除蟲體。 5.配茴香,專入下焦以消腫,止痛療疝之功。
藥性 苦辛;寒
歸經(jīng) 肺;腎;大腸;小腸經(jīng)
功效 利水通便;祛痰逐飲;消積殺蟲
功效分類 瀉下藥;利水藥
主治 水腫;腹水;腳氣;痰壅喘咳;大便秘結(jié);食滯蟲積;腰痛;陰囊腫脹;疽腫毒;漏便毒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丸、散,每次0.3-1g,每日2-3次。炒用藥性較緩。
用藥禁忌 孕婦及胃弱氣虛者忌服。 1.《日華子本草》:得青木香、干良。 2.《本草衍義補遺》:不脹滿,不大便秘者勿用。 3.《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4.《本草備要》:若濕熱在血分,胃弱氣虛人禁用。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①治水腫:牽牛子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小便利為度。(《千金方》)②治停飲腫滿:黑牽牛頭末四兩,茴香一兩(炒),或加木香一兩。上為細末,以生姜自然汁調(diào)一、二錢,臨臥服。(《儒門事親》禹功散)③治水氣蠱脹滿:白牽牛、黑牽牛各二錢。上為末,和大麥面四兩,為燒餅,臨臥用茶湯一杯下,降氣為驗。(《宣明論方》一氣散)④治小兒腹脹,水氣流腫,膀胱實熱,小便赤澀:牽牛生研一錢,青皮湯空心下。一加木香減半,丸服。(《鄭氏小兒方》)⑤治四肢腫滿:厚樸(去皮,姜汁制炒)半兩,牽牛子五兩(炒取末二兩)。上細末。每服二錢,煎姜、棗湯調(diào)下。(《本事方》)⑥治小兒肺脹喘滿,胸高氣急,兩肋扇動,陷下作坑,兩鼻竅張,悶亂嗽渴,聲嘎不鳴,痰涎潮塞,俗云馬脾風:白牽牛一兩(半生半熟),黑牽牛一兩(半生半熟),川大黃、檳榔各一兩。上為細末。三歲兒每服二錢,冷漿水調(diào)下,涎多加膩粉少許,無時,加蜜少許。(田氏《保嬰集》牛黃奪命散)⑦治腳氣脛已滿,捏之沒指者:牽牛子,搗,蜜丸,如小豆大五丸,吞之。www.med126.com(《補缺肘后方》)⑧治一切蟲積:牽牛子二兩(炒,研為末),檳榔一兩,使君子肉五十個(微炒)。俱為末。每服二錢,沙糖調(diào)下,小兒減半。(《永類鈐方》)⑨治大腸風秘壅熱結(jié)澀:牽牛子(黑色,微炒,搗取其中粉)一兩,仁(末)半兩,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溫水服三、二十丸。(《本草衍義》)⑩治冷氣流注,腰疼不能俯仰:延胡索二兩,破故紙(炒)二兩,黑牽牛子三兩(炒)。上為細末,煨大蒜研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蔥須鹽湯送下,食前服。(《楊氏家藏方》牽牛丸)11.治腎氣作痛:黑、白牽牛等分。炒為末,每服三錢,用豬腰子切,入茴香百粒,川椒五十粒,摻牽牛末入內(nèi)扎定,紙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惡物效。(《仁齋直指方》)12.治腸癰有膿,脹閉不出:牽牛子頭末三錢,大黃二錢,穿山甲(煅)二錢,乳香、沒藥各一錢。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diào)服。(《張三豐仙傳方》)13.治梅毒,橫痃:白牽牛仁,每次五、六錢,煎湯內(nèi)服。(《泉州本草》)14.治風熱赤眼:黑丑仁為末,調(diào)蔥白湯敷患處。(《泉州本草》)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1.李杲:牽牛子,《本草》名醫(yī)續(xù)注云,味苦寒能除濕,利小水,治下疰腳氣。據(jù)所說,氣味主治俱誤矣,何以明之?凡藥中用牽牛者,少則動大便,多則下水,此乃瀉氣之藥,試取嘗之,即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壯,漸漸不絕,非辛如何?續(xù)注家乃謂味苦寒,其苦寒果安在哉?若以為瀉濕之藥,猶不知其的也。何則?此物但能瀉氣中之濕熱,不能瀉血中之濕熱。夫濕者水之別稱,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濕,則宜用之。今用藥者不問有濕無濕,但傷食,或欲動大便,或有熱服,或作常服,克化之藥俱用牽牛,豈不誤哉?殊不知牽牛辛烈,瀉人元氣,比諸辛藥瀉氣尤甚,以其辛之雄烈故也。今重為備言之,若病濕勝,濕氣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則宜用之耳,濕去則氣得周流,所謂五臟有邪,更相平也。
2.《湯液本草》:牽牛,以氣藥引則入氣,以大黃引則入血。
3.《綱目》:牽牛,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及劉守真、張子和出,又倡為通用下藥,李明之目擊其事,故著其說極力?之。牽牛治水氣在肺,喘滿腫脹,下焦郁遏,腰背脹腫,及大腸風秘氣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虛弱而痞滿者,則不可取快一時及常服,暗傷元氣也。一宗室夫人,年幾六十,平生苦腸結(jié)病,旬日一行,甚于生產(chǎn),服養(yǎng)血潤燥藥則泥膈不快,服硝、黃通利藥則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時珍診其人體肥,膏梁而多優(yōu)郁,日吐酸痰碗許乃寬,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氣壅滯,有升無降,津液皆化為痰飲,不能下滋腸腑,非血燥比也。潤劑留滯,硝、黃徒入血分,不能通氣,俱為痰阻,故無效也。乃用牽牛末,皂莢膏丸與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覺腸結(jié),一服就順,亦不妨食,且復精爽。www.med126.com蓋牽牛能走氣分,通三焦,氣順則痰逐飲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喬,素多酒色,病下極脹痛,二便不通,不能坐臥,立哭呻吟者七晝夜。醫(yī)用通利藥不效,遣人叩予,予思此乃濕熱之邪在精道,壅脹隧路,病在二陰之間,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腸、膀胱也。乃用楝實、茴香。穿山甲諸藥,入牽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減,三服而平。牽牛能達右腎命門,走精隧,人所不知,惟東垣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陽虛,天真丹用牽牛以鹽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紙。官桂諸藥,深得補瀉兼施之妙,方見《醫(yī)學發(fā)明》。又東垣治脾濕太過,通身浮腫,喘不得臥,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牽牛為君,則東垣未盡棄牽牛不用,但貴施之得道耳。
4.《本草正》:牽牛,古方多為散、丸,若用救急,亦可佐群藥煎服,然大泄元氣,凡虛弱之人須忌之。
5.《本草正義》:牽牛,善泄?jié)駸,通利水道,亦走大便,故《別錄》謂其苦寒,至李氏東垣,以其兼有辛薟氣味,遂謂是辛熱雄烈。按,此物甚滑,通泄是其專長,試細嚼之,惟其皮稍有辛味,古今主治,皆用之于濕熱氣滯,實腫脹滿,二便不通,則東垣以為辛熱,張石頑和之,亦謂辛溫,皆屬不確,當以《別錄》之苦寒為正。又薟氣戟人喉舌,細味之亦在皮中,所謂有毒,蓋即在此。古方中凡用末子,均稱止用頭末,正以其皮粘韌,不易細碎,只用頭末,則棄其皮,而可無辛薟之毒,頗有意味可思!秳e錄》主治專破氣分之壅滯,泄水濕之腫滿,除風利便,固皆以實病言之,此藥功用,固已包舉無遺,甄權(quán)申之,則日治痃癬氣塊,利大小便,東垣謂除氣分濕熱,三焦壅結(jié);瀕湖謂逐痰飲,通大腸氣秘、風秘、殺蟲。亦皆主結(jié)滯壅塞立論。而甄權(quán)乃又謂除虛腫,則誤矣!度杖A本草》謂治腰痛,蓋亦指濕熱阻塞,腰脊不利之癥,惟言之殊不分明,究屬非是。
6.《別錄》: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
7.《藥性論》:治痃癖氣塊,利大小便,除水氣,虛腫。落胎。
8.《日華子本草》:取腰痛,下冷膿,并一切氣壅滯。李杲:除氣分濕熱,三焦壅結(jié)。
9.《綱目》:逐痰消飲,通大腸氣秘風秘,殺蟲。
10.《江蘇植藥志》:適用于急性關(guān)節(jié)炎。
11.《新疆中草藥手冊》:瀉下,利尿,殺蟲。治便秘,消化不良,腎炎水腫,小兒咽喉炎。
考證 出自《雷公炮炙論》
藥物應用鑒別 1. 本品有黑白二種,黑丑藥力較速,白丑藥力較緩。 2. 牽牛與商陸 二藥均通瀉二便,逐水作用甚強,故水腫脹滿,痰飲喘咳,二便不通者,用之均為適宜。商陸外用有解毒消腫作用,但內(nèi)服毒性大;牽牛有導滯消積殺蟲作用,雖有一定毒性,但較之商陸為小,故不論大人小兒之蟲積腹痛,宿食不消,胃納不佳等癥均可應用。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Semen Pharbitidi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Pharbitis (L.) Choisy . 2.Pharbitis purpurea(L.) Voigt
科屬分類 旋花科
出處 《中華本草》

      別名 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

    來源 為旋花科植物裂葉牽牛 Pharbitis nil (L.)Choisy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纏繞草本,全株密被白色長毛。葉互生,近卵狀心形,長8~15cm,常3淺裂,中裂片卵圓形,先端漸尖,側(cè)裂片斜卵形;葉柄與總花梗近等長;ㄐ蛴谢1~3朵;萼片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約1cm,先端尾尖;花冠白色、藍紫色或紫紅色,漏斗狀,長5~8cm;雄蕊5;子房3室。蒴果球形。種子5~6粒,卵形,黑色或淡黃白色;ㄆ6~9月,果期7~10月。生于山野灌木從中、村邊、路旁;多栽培。全國各地有分布。

    采制 秋末果實成熟、果殼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

    性狀 種子似橘瓣狀,長4~8mm,寬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黃白色(白丑)。背面有1條淺縱溝,腹面接線的近端處有1點狀種臍,微凹。質(zhì)硬,浸水中作龜裂狀脹破,內(nèi)有淡黃色子葉2片,緊密重疊而皺曲。氣微,味辛、苦.有麻感。醫(yī)學 全在.線提供www.med126.com

    化學成分 含牽牛子苷(pharbitin),牽牛子酸C、D(pharbilic acid c,D),順芷酸(tiglic acid),尼里酸(nilic acid)等。

    藥理 有瀉下作用;所含的牽牛子苷對胃腸的直接刺激,可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能加速菊糖在腎臟中的排出,提示可能有利尿作用,同時證明牽牛予苷對離體兔腸及離體大鼠子宮有必奮作用;有一定的驅(qū)蟲效果。

    性味 性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 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于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絳蟲病。用量3~6g。孕婦禁用。

    配伍應用 ①水腫脹滿:單味研末服,或配木香、厚樸等。②大便秘結(jié):單味研末,或配桃仁研末為蜜丸服用。③蛔蟲、絳蟲病:配檳榔。

    附注 同屬植物圓葉牽牛 Pharbitis purpurpurea(L.)voigt 的種子同等入藥。

    牽;ㄋ追Q喇叭花,種子入藥,有多種名稱。色淺者叫白丑,色深者叫黑丑。黑丑白丑,統(tǒng)稱“二丑”。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近人隱其名為黑丑,白者為白丑,蓋丑屬牛也。”點出這是生肖文化帶來的異名。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