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菲律賓桑寄生
|
漢語拼音 |
ma sang ji she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桑寄生科植物梨果寄生的帶葉莖枝。
|
動植物形態(tài) |
灌木,高0.7-lm。嫩枝、葉、花序和花均密被灰色、灰黃色或黃褐色的星狀毛和疊生星狀毛;小枝灰色,無毛,具疏生皮孔。葉對生,薄革質或紙質;葉柄長7-10mm,被毛;葉片卵形或長圓形,長5-10cm,寬3-6cm,先端急尖,基部闊楔形或圓鈍,上面無毛,下面被絨毛;側脈4-5對,略明顯。總狀花序,1-3個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葉腋部,花序梗長5-8mm,具花5-7朵,花紅色,密集;花梗長1.5-2mm;苞片卵狀三角形;花托梨形,長約2.5mm;副萼環(huán)狀,全緣或具4齒;花冠花蕾時管狀,長2.2-2.5cm,彎曲,下半部稍膨脹,頂部橢圓狀,開花時頂部4裂,裂片披針形,長6-8mm,反折;花柱線狀,柱頭橢圓狀。果梨形,長約8mm,直徑3.5mm,近基部漸狹,被疏星狀毛;ㄆ6-9月,果期11-12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200-2900m的山地闊葉林中,常寄生于楸樹、油桐、桑樹、馬;驓ざ房浦参锷稀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苦;性平;大毒
|
歸經(jīng) |
肝;腎經(jīng)
|
功效 |
祛風除濕;化痰開竅;活血止痛
|
功效分類 |
祛風除濕藥;化痰開竅藥;活血止痛藥
|
主治 |
風濕痹痛;腰膝酸痛;精神分裂癥;偏頭痛;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3g;蛑瞥勺⑸鋭┯谩
|
用藥禁忌 |
本品有大毒,必須慎服;用量宜小(治療精神分裂癥除外),劑量過大可出現(xiàn)腹痛、惡心、嘔吐、眩暈、驚厥、牙關緊閉、小便失禁、皮膚青紫、眼球上翻固定、瞳孔縮小等毒副反應。孕婦、小兒及體虛者禁服。忌與豆類同服!度珖胁菟巺R編》:"毒性大,必須慎用。孕婦、小兒及體虛者均禁用。"
{附注}與馬桑寄生同等入藥的尚有灰毛桑寄生 Taxillussutchuenensis (Lec.)Danser var. duclouxii (Lec.)H. S. Kiu 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currula philippensis(Cham.etSchl.)G.Don[Loranthus philippensis Cham.et Schl.]
|
科屬分類 |
桑寄生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