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海草 |
漢語拼音 | hai qia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馬尾藻科植物馬尾藻、亨氏馬尾藻、鼠尾藻或銅藻的藻體。 |
動植物形態(tài) | 1.馬尾藻 藻體黃褐色,匍匐狀,長40-80cm;主干細長,單生。葉通常為長披針形,長5-6cm,寬3-4mm,葉緣有淺缺刻或鋸齒。氣囊為紡錘形或橢圓形,頂端微突,囊柄較長。 2.亨氏馬尾藻 多年生海藻,高50-100cm,固著器圓盤狀。主干1-2cm,自上生出數(shù)條主枝。主枝絲狀,扁壓,其上生出同形的側(cè)枝。體下部的葉單條或分枝,長在10cm上下,中肋隆起,十分明顯,達于葉尖,毛窠散布于中肋兩側(cè),上部葉為狹披針形,長5-8cm,中肋明顯,及于頂端,毛窠各一列,散布于中肋兩側(cè),有銳而淺的鋸齒。氣囊圓球形或略延長,頂圓,囊柄較長。生殖托圓柱狀,單條或稍有分枝,表面呈瘤狀,頂端略細,總狀或復總狀排列,一般雄托長5-20mm,徑1mm,雌托長2-10mm,徑1-1.5mm。 3.鼠尾藻 藻體暗褐色,高10-50cm,可達120cm。固著器為扁平的圓盤狀,邊緣有裂縫,上生有一條主干。主干短,圓柱形,有鱗狀的葉痕。主干頂端長出數(shù)條初生枝。幼期鱗片狀小葉密密地排列在主干上,很象一個小松球。初生枝的幼期也覆蓋以密螺旋狀重疊的鱗片葉,次生枝短,枝上有縱溝紋。葉絲狀,披針形,邊緣全緣或有粗鋸齒。氣囊小,窄紡錘形或倒卵圓形,有囊柄。生殖托為長橢圓或圓柱狀,先端鈍,生于葉腋間。 4.銅藻 藻體黃褐色,高0.5-2m,可達8m,體質(zhì)較為纖弱。固著器裂瓣狀,上生圓柱形的主干。主干一般為單生,徑1.5-3mm,幼期生刺狀突起,漸長則除基部和枝的下部保留刺外,中上部均變?yōu)槠交S左w的葉連接主干處向下生有縱走的淺溝,這種淺溝在枝上也常出現(xiàn),藻體長大后,主干上仍保留有基部葉的痕跡,但側(cè)枝與主干的區(qū)分不如幼時易于辨別。體下部的葉有不甚明顯的反曲現(xiàn)象,葉基部的邊緣常向中肋處深裂,向上主葉尖則逐漸淺裂并變狹窄,葉尖微鈍;葉片長1.5-7cm,寬0.3-1.2cm,有中肋,主葉尖處則漸消失。柄部細長,多在1-2cm間。氣囊圓柱狀,長0.5-1.5cm,寬0.2-0.3cm,兩端尖細。頂端冠一小裂葉。生殖托圓柱狀,兩端較細,頂生或生在葉腋;一般雄托長4-8cm,徑1.5-2mm;雌托長1.5-3cm,徑2.0-3.0mm,均具短柄,卵在排出之際,托徑變粗,常自下向上作二三次分段成熟。 |
資源分布 | 1.分布于廣東沿海水域。日本沿海亦有分布。 2.分布于福建(東山)、廣東(惠陽、徐聞)等地。 3.分布于我國北起遼東半島,南至雷州半島之間的沿海區(qū)域。 4.分布于遼寧(大連)、浙江(中街山列島)、福建(平潭、東山島)、廣東(惠來、饒平、海豐)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生于大干潮線以下的巖礁上或低潮帶的石沼中。 2.生長在低潮帶至大干潮線下較深處的巖礁上。為我國特有的亞熱帶海藻種類。 3.生于中潮帶和低潮帶的巖石上,或在高、中潮帶的水洼或石沼中。 4.生長于低潮帶深沼中或大干潮線下深至4m處的巖石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由海中撈取或割取。揀凈雜質(zhì),用淡水洗漂,切段,曬干備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1)海茜 全體卷曲,常皺縮成團狀,棕黑色,有的表面被白霜。葉狀體較少而氣囊較多。葉狀體呈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氣囊呈紡錘形或橢圓形,具長柄。質(zhì)脆,但易吸潮呈韌性,用水浸濕后膨脹。氣腥,味咸。 (2)燈籠茜 全體卷曲,皺縮成團狀,棕黑色或棕黃色,有的表面被白霜。用水浸濕后甚少膨脹,不粘滑,韌性。枝細長。圓柱形,一般長約60cm,多分枝。藻體上部的葉狀體狹披針形,下部的較寬大,邊緣有鋸齒,柄細。氣囊在藻體中部至尾部稍多,呈球形或類球形,具細長囊柄。質(zhì)脆,但易吸潮呈韌性。氣腥,味咸。 (3)馬尾茜 全體卷曲,皺縮成團狀,棕黑色或棕褐色,有的表面被白霜。主枝長50-70cm,直徑約5mm。上面生有多數(shù)短分枝,葉狀體鱗片狀或絲狀。氣囊很小,基部固著器扁平呈盤狀。質(zhì)柔韌,不易脆斷。用水浸濕后略膨脹,有粘滑性。氣腥,味咸。 (4)銅藻 全體卷曲,皺縮成團塊狀,棕黑色,枝圓柱狀,有縱走的淺溝,枝下部帶有刺狀突起。葉狀體基部邊緣向中肋處深裂。氣囊圓柱狀,兩端尖細。質(zhì)脆,氣腥,味咸。以干淡、無泥沙、不摻雜其他藻類者為佳。 顯微鑒別 銅藻主干橫切面:表皮細胞長橢圓形,內(nèi)含載色體,外壁角質(zhì)化,徑向緊密排列。皮層細胞為橢圓形或類圓形,大細胞之間夾有小細胞,小細胞的大小為大細胞的1/3-1/5。接近表皮的皮層細胞含有載色體。髓部花瓣狀,較大,細胞狹長且較小,有縱向排列的空隙。 銅藻葉狀體橫切面:表皮細胞長橢圓形,外壁被蠟質(zhì)薄膜,縱向緊密排列。葉狀體橫切面中間部位比兩側(cè)稍厚,內(nèi)有不規(guī)則的類多角形細胞。 鼠尾藻主干橫切面:表皮細胞橢圓形,外壁角質(zhì)化,內(nèi)含大量載色體。皮層細胞類圓形,越往中心細胞漸小。髓部不明顯。 |
中藥化學成分 | 1.廣東省臺山市上川島海域產(chǎn)的馬尾藻 干品含灰分30.84%,鉀5.93%,碘0.0972%,甘露醇2.18%,藻膠酸(即褐藻酸, alginic acid)20.9%,粗蛋白11.22%,粗纖維6.03%,粘多糖。 2.我國東南沿海產(chǎn)的(亨氏)馬尾藻 含褐藻酸14.0%~29.2%,甘露醇1.30%~13.75%,粗蛋白4.24%~21.46%,粗纖維5.27%~9.04%,灰分22.85%~39.5%,鉀2.75%~11.65%,碘0.009%~0.326%。 3.廣東省臺山市上川島海域產(chǎn)的鼠尾藻 干品含灰分34.82%,鉀9.24%,碘0.0323%,甘露醇9.22%,藻膠酸12.5%,粗蛋白10.14%。 4.浙江普陀山產(chǎn)的銅藻 含褐藻酸31.0%,甘露醇13.75%,粗蛋白14.17%,灰分25.81%,鉀3.95%,碘0.017%,粗纖維6.26%,還含有硫酸化的多糖物質(zhì)。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抗腫瘤作用:動物實驗表明,鼠尾藻多糖腹腔注射對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鼠尾藻熱水提取物對鼠S180實體瘤的抑制率可達31.57%以上。馬尾藻水提取物的透析液,對小鼠接種S180腹水瘤和S180實體瘤均顯示抗腫瘤作用。馬尾藻多糖部分對L1210小鼠白血病細胞也有抗腫瘤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我國沿海產(chǎn)銅藻所含褐藻淀粉(海帶淀粉)經(jīng)磺酸化后得到的褐藻淀粉硫酸酯(laminarin sul-fate,LS)25mg/kg靜脈注射,能使家兔羊水性微循環(huán)障礙減輕,使流速加快,流態(tài)改善,紅細胞聚集減少,凝血時間延長。LS200mg/kg靜脈注射,能使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血液流變性異常家兔的全血和血漿粘稠度降低,紅細胞電泳速度加快,微循環(huán)改善。LS 40mg/kg腹腔注射對異丙腎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壞死有明顯對抗作用。 3.降血脂作用:LS 10mg/kg靜脈注射,經(jīng)家兔體外血脂澄清法試驗表明有澄清血脂作用。LS 2mg/kg或4mg/kg灌胃能明顯降低正常大鼠血漿膽固醇含量。當用量達80mg/kg灌胃時,對實驗性高脂血大鼠的血膽固醇含量也能降低。LS加入飼料中喂食不僅能降低鶴鶉的血漿膽固醇含量,也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減少動脈內(nèi)膜病變和粥樣斑塊的形成。 4.抗血凝作用:LS 2mg/kg或4mg/kg灌胃,能延長正常大鼠的凝血酶原時間;80mg/kg灌胃對實驗性高脂血癥大鼠的凝血酶原時間也能延長。小鼠毛細血管法試驗也表明LS有延長凝血時間的作用。此外,LS對腎上腺素誘發(fā)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5.抗?jié)冏饔茫菏笪苍逅嗵?5mg/kg灌胃,對大鼠應(yīng)激性潰瘍,能明顯減少潰瘍灶數(shù)目;對幽門結(jié)扎性潰瘍,能減少總胃液量,并明顯降低潰瘍的發(fā)生率。對醋酸侵蝕性胃潰瘍,能明顯減少潰瘍數(shù)目,加速潰瘍愈合。 6.抗感染作用:鼠尾藻在試管內(nèi)對枯草桿菌有抑制作用。另有報道8種馬尾藻屬(Sargassum)海藻的水提取物對A型肉毒毒素中毒動物均有一定保護作用,其中療效最好的為銅藻和海黍子,在2000mg/kg皮下給藥時,小鼠的存活率為12/13。 7.其他作用:LS 250mg/kg靜脈注射,能顯著提高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使每分耗氧量減少,存活時間延長。 8.毒性 LS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62g/kg。亞急性毒性試驗,100mg/kg/天,連續(xù)喂飼2星期,未見大鼠有異常表現(xiàn)。另以0.2% LS0.1ml皮下注射,連續(xù)30d,未見小鼠有異常表現(xiàn)。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咸;寒 |
歸經(jīng) | 肝;胃;腎經(jīng) |
功效 | 軟堅散結(jié);清熱化痰;利水 |
功效分類 | 軟堅散結(jié)藥;清熱化痰藥;利水藥 |
主治 | 瘰疬;癭瘤;咽喉腫痛;咳嗽痰結(jié);小便不利;水腫;瘡癤;心絞痛;缺碘性地方性甲狀腺腫;高血壓;高血脂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 |
用藥禁忌 | 不宜與甘草同用。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Alga Sargassi Enerves;Alga Sargassi Henslowiani;Alga Sargassi Thunbergii;Alga Sargassi Horner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argassum enerve C.Ag.;Sargassum henslowianum C.Ag.;Sargassum thunbergii(Mert.)O.Kuntze;Sargassum horneri(Turn.)C. Ag.[Fusus horneri Turn.;Spongocarpus horneri Kütz.] |
科屬分類 | 馬尾藻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