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疾病診療 > 正文:胸膜炎 中醫(yī)治療診斷方法/治療方藥方劑
    

胸膜炎

  
疾病名稱(英文) pleurisy
拚音 XIONGMOYAN
別名 中醫(yī):懸飲,胸痛,脅痛。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呼吸系統疾病,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西醫(yī)病名定義 胸膜炎是指多種病因所引起的胸膜壁層和臟層的炎癥性病變,常繼發(fā)于肺部或胸膜疾病,最多見的是結核性胸膜炎。
中醫(yī)釋名 以胸脅刺痛,干咳,胸膜摩擦音等為主要表現的痛病類疾病。
西醫(yī)病因 1.感染性 按感染性胸膜炎的發(fā)病頻率,一般常見的病原依次為結核菌、化膿性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如肺結核、肺炎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癥等?衫^發(fā)胸膜炎。 2.腫瘤性 可分為胸膜本身(原發(fā)性)或其他部位惡性腫瘤的胸膜轉移(繼發(fā)性)。最常見的轉移癌來自肺癌、乳癌、卵巢癌、胃癌和淋巴瘤。原發(fā)性胸膜惡性腫瘤則以胸膜間皮瘤為多見。 3.變態(tài)反應性 肺間質及胸膜均富于結締組織,全身性的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引起胸膜反應,常伴有胸膜炎表現。 4. 物理化學性 物理性如創(chuàng)傷;化學性如尿毒癥、藥物、間歇性血紅蛋白尿等。
中醫(yī)病因 1. 外因 正氣不足,寒邪襲肺,衛(wèi)陽受損,肺氣失宣,積濕成飲,留于胸脅,懸結不散。或寒郁化熱,灼液成痰,閉阻胸脅,乃成斯病。 2.內因 一者為飲食不節(jié),恣食生冷,暴飲過量之水,遏傷脾陽,濕聚為飲。如張仲景所云:“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币徽邽閯诰雮⒒蛩伢w中虛,脾陽失運。水停為飲,結于胸脅。亦有日久化熱蘊痰而成本病者。
季節(jié)
地區(qū)
人群
強度與傳播
發(fā)病率
發(fā)病機理
中醫(yī)病機 懸飲是體內水液代謝障礙形成的病理產物。人體水液運行有賴于肺氣通調、脾氣轉輸、腎氣蒸化及三焦決瀆等臟腑功能正常。凡外感時邪,內傷脾肺或久病腎虛,均可致三焦不利,氣道閉塞,津液凝聚為飲。飲停胸脅,懸結不散,氣機郁結,不通則痛;飲上迫于肺,肅降無權則咳嗽、氣促;兼感外邪則惡寒發(fā)熱;若飲郁化熱,熱邪留戀,久則傷陰,可以出現陰虛邪戀的證候。干脅痛是因肺癆等病變侵及胸膜,灼爍陰液,氣血瘀滯,絡脈不和。
病理 胸膜炎癥早期的病理變化可見胸膜充血、水腫、白細胞浸潤、內皮細胞脫落和胸膜表面少量纖維蛋白滲出而無胸腔積液,此即干性胸膜炎,由于胸膜增厚粗糙,出現胸痛、咳嗽,深呼吸時加重,聽診可聞及胸膜摩擦音。多數愈后不留痕跡,少數形成胸膜粘連。若病情繼續(xù) 發(fā)展,則漿液和纖維蛋白滲出增加,積聚于胸腔內,形成滲出性胸膜炎。如積液量少或治療及時,吸收很快者,不會引起胸膜增厚。積液量多久不吸收者,胸膜上有大量纖維蛋白沉著,可引起包裹性積液和廣泛胸膜粘連。
病理生理
中醫(yī)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 (1)邪犯胸肺:
證候:寒熱往來,身熱起伏不退,汗出不解,干咳少痰,胸脅脹痛,呼吸轉側疼痛加劇,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數(見于干性胸膜炎或滲出性胸膜炎早期)。
證候分析:表衛(wèi)不固,外邪犯肺,肺氣失宣則干咳少痰;邪入少陽,樞機不利則寒熱往來,身熱而汗出不解;痰熱蘊結胸脅,絡道被阻,氣血不通故胸脅脹痛,呼吸轉側加劇?诳、咽干、苔白、脈弦數為邪郁少陽之象。(2)飲停胸脅:
證候:咳嗽氣促,甚則氣逆不得平臥,胸脅脹悶,病側肋間脹滿,苔白滑,脈弦滑(見于滲出性胸膜炎積液已成者)。
證候分析:肺不布津,留而成飲,水飲上迫則咳嗽氣促,呼吸困難;氣機受阻則胸脅脹悶,肋間脹滿;苔白滑,脈弦滑主痰飲為患。(3)痰瘀互結:
證候:胸脅疼痛,脹悶不舒,呼吸不暢,間有悶咳,甚至經久不愈,天陰時疼痛加劇。舌暗或有瘀點、瘀斑,脈弦(常見于滲出性胸膜炎積液吸收后胸膜粘連者)。
證候分析:氣機郁結,痰瘀互結,久痛入絡故胸痛脹悶,經久不愈;氣機升降失調故呼吸不暢,間有悶咳、陰天痛劇為病延血分;舌暗有瘀,脈弦皆血瘀之征。
(4)陰虛邪戀:
證候:午后身熱,顴紅盜汗,口于咽燥,手足心熱,干咳少痰,胸脅悶痛,舌紅少苔,脈象細數(多見于胸膜炎病后體虛者)。
證候分析:痰熱留戀,日久傷陰,陰虛火旺故午后身熱,顴紅盜汗,手足心熱:津虧不潤則口干咽燥;余邪未清故干咳少痰、胸脅悶痛;舌紅少苔,脈象細數為陰虛邪戀之象。
(5)脾腎兩虛:
證候:氣短乏力,神疲納差,腰酸膝軟,面浮肢腫,呼吸困難,胸悶咳嗽,舌質胖淡,脈象細弱。
證候分析:肺病日久,下損脾腎,陰損及陽故見氣短乏力、神疲納差之脾虛及腰酸膝軟、面浮肢腫之腎虛見證;呼吸困難、胸悶咳嗽乃肺氣不足;舌胖淡、脈細弱主脾腎兩虛。
西醫(yī)診斷標準 一、結核性胸膜炎診斷標準
1. 發(fā)病急,有發(fā)熱、全身不適、胸痛、干咳等癥狀。大量胸腔積液時有呼吸困難。
2. 胸腔積液少時無明顯體征。積液較多時患側胸部飽滿,呼吸動度減弱。叩診呈實音。聽診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大量積液時氣管和心臟向健側移位。
3.血液白細胞計數正;蚵栽龆,血沉增快,結核菌素試驗多呈陽性。
4.胸部X線檢查可見胸腔積液的影像。
5.超聲探查患側可見液平段。
6.胸腔穿刺為滲出液,其中細胞以淋巴細胞為主。乳酸脫氫酶常增高。胸液中不易找到結核菌,結核菌培養(yǎng)有時陽性。
7. 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如癌性胸腔積液和胸腔間皮瘤等。
二、急性化膿性胸膜炎診斷標準:
1.大多繼發(fā)于肺炎、胸部外傷或胸內手術后,或有膿毒血癥者。
2.發(fā)熱、胸痛伴胸腔積液征象(包括胸腔積液體征、胸片證實;有積液陰影,超聲波檢查顯示液平段)。
3.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顯著增多。
4.胸腔穿刺液混濁或呈膿性,白細胞數>5×103/L(5000/mm3),中性粒細胞>0.70(70%)。,
西醫(yī)診斷依據 根據病史,胸痛的特點、低熱和胸膜摩擦音等可診斷為干性胸膜炎。若有明顯氣促、胸悶、呼吸困難、胸腔積液的體征加上X線檢查及胸水檢驗為滲出液,則可診斷為滲出性胸膜炎。胸膜活檢和細菌學檢查具有確診價值。 1.常有肺癆病史,或有顴紅,盜汗,消瘦,疲乏等癆病表現,血沉增快。 2.胸脅刺痛為主癥,主要位于胸下部前側面,深呼吸或咳嗽時加劇,常伴發(fā)熱,干咳等癥。 3.體檢可發(fā)現患側呼吸運動受限。局部壓痛及呼吸音減低,腋下有局限的胸膜摩擦音。
發(fā)病 一般起病較急。
病史
癥狀 干性胸膜炎胸痛是最突出的癥狀,呈針刺樣或刀割樣劇痛。疼痛可放射至同側肩背部,深呼吸或咳嗽時疼痛加劇,平臥及向患側臥位減輕。常伴有惡寒,輕度或中度發(fā)熱、有時干咳,一般持續(xù)數日至數周,如進一步發(fā)展為滲出性胸膜炎,隨著胸腔積液的 增多,胸痛可減輕乃至消失,但可出現明顯的胸悶、氣促,嚴重者呼吸困難、紫紺。全身癥狀可見畏寒、發(fā)燒、盜汗,食欲不振,疲乏無力等。
體征 初期呼吸淺促,患側呼吸運動減弱、局部壓痛及聽診呼吸音減弱。最有診斷價值的體征是患側可聞及局限而固定的胸膜摩擦音。胸腔積液形成后患側胸廓、肋間隙飽滿,呼吸運動明顯減弱。如積液量多,可使氣管、縱隔、心臟向健側移位,語顫減弱,叩診呈濁音,聽診呼吸音減弱或消失。積液少或位于葉間及肺底,可無明顯體征.
體檢
電診斷
影像診斷 (一)胸部X線檢查 干性胸膜炎階段,X線檢查可無異常。滲出性胸膜炎的X線征象常隨積液的多少而異,少量積液時僅見肋膈角變鈍,仰臥透視觀察,液體散開,肋膈角恢復銳利。中等量積液時在肺野下部可見密度均勻陰影,其上緣呈下凹的弧形,平臥時積液流動散開,患側整個肺野透光度減低,據此與肺炎區(qū)別,大量積液時患側全肺野呈致密陰影,僅肺尖透明、縱隔被推向健側。包裹性積液時由于胸膜粘連,液體不隨體位改變而流動,可形成半圓形密度增高的陰影,邊緣多光滑飽滿。 (二)超聲波檢查 對于鑒別胸腔積液與胸膜增厚,以及確定胸穿部位均有參考價值。
實驗室診斷 胸液檢查: 由炎性(感染、結締組織病、腫瘤等)引起者多屬滲出液:放置后常自行凝固,比重>1.018,蛋白定量>30g/L,細胞數>1000×106/L。
血液 血白細胞計數一般正;蚵愿,中性粒細胞核左移,血沉增快。
尿
糞便
腦脊液
其他診斷
免疫學
組織學檢驗 胸膜活檢: 應用胸腔鏡或纖維支氣管鏡進行胸膜活檢,陽性率可達74%~100%,可判定腫瘤、肉芽腫等病變。如膿胸及有出血傾向者不宜行此項檢查。
西醫(yī)鑒別診斷 干性胸膜炎或僅有少量積液應與帶狀皰疹、流行性胸膜痛和細菌性肺炎相鑒別、帶狀皰疹時有沿肋間神經分布之刺痛,受累神經分布區(qū)常有感覺減退或過敏,并出現帶狀皰疹,但無咳嗽及胸膜摩擦者。流行性胸膜痛由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引起,先有發(fā)熱、咽痛、乏力、納差。胸痛急起,隨呼吸、咳嗽或轉動體位加重,胸部肌肉壓痛,X線正;蚶吒艚俏⑩g。胸痛一般1周左右自行緩解。咽拭子培養(yǎng)或糞便中病毒分離以及有關血清學檢查可資確診。細菌性肺炎咳嗽明顯,多有鐵銹色痰,并伴肺實變體征,血白細胞總數明顯增多,痰涂片或培養(yǎng)可以發(fā)現病原菌。滲出性胸膜炎經深入檢查,獲得某項重要證據后,臨床應鑒別出原發(fā)病是結核性、細菌性抑或腫瘤性,相當重要。同時注意與漏出液、血性積液、乳糜性積液或膿性積液相鑒別。
中醫(yī)類證鑒別 1.懸飲:檢查顯示胸腔有明顯積液,干脅痛常為其前、后期病變。
2.脅肋痛:沿肋骨相引掣痛,且患區(qū)常有感覺異常,一般無發(fā)熱、咳嗽、胸膜摩擦音等癥。
3.肝著(著):常有肝癉病史,病變部位在右脅下及脅內而非胸廓,一般有肝功能異常。
4.胸痹心痛)、厥(真)心痛:年齡一般較大,疼痛位于左胸,向左臂部放射,勞累后發(fā)作,心電圖檢查有特征性改變。
療效評定標準 (一)治愈標準
癥狀、異常體征消失,血沉正常,X線檢查胸腔積液完全吸收。
(二)好轉標準
癥狀、異常體征基本消失,血沉正;蚪咏,X線檢查胸液明顯吸收或僅少量積液。
預后 胸膜炎的預后因病種而異。一般結核性或細菌性胸膜炎經積極有效的抗癆、抗菌治療,大多預后良好。腫瘤性并伴有胸膜轉移者預后較差。中醫(yī)認為本病初起,多為實證,若未及時控制,病情遷延,可由實轉虛,甚至出現虛勞證候,預后不良。
并發(fā)癥
西醫(yī)治療 胸膜炎急性期中毒癥狀明顯要臥床休息,待體溫恢復正常,胸水消退后再起床活動,并繼續(xù)休息2~3個月。治療期間應給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以促進胸液吸收。
1.對癥治療 胸痛劇烈者可用可待因0.03g、每日3次;也可選用去痛片、消炎痛等。
2. 抗結核藥物治療 結核性胸膜炎與肺結核相同,參見肺結核一章。
3.胸腔穿刺抽液 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積液吸收較慢,為了防止纖維蛋白沉著和胸膜增厚,解除肺與心血管受壓癥狀,可每周抽液1~2次,首次抽液不宜超過600毫升,以后每次不宜超過1 000毫升。以防因胸腔壓力驟減,發(fā)生肺水腫及循環(huán)障礙。若抽液時發(fā)生“胸膜反應”,患者頭暈出汗,面色蒼白,心悸脈細,四肢發(fā)涼,血壓下降,應立即停止抽液,使病人平臥,多能自行恢復。必要時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ml,并密切觀察神志、血壓。
4.糖皮質激素的應用 糖皮質激素有抗炎、抗過敏、降低機體敏感性、減少胸液滲出、促進吸收、防止胸膜粘連和減輕中毒癥狀等作用。在有急性滲出、癥狀明顯、積液量多,抽液及化療仍不能使胸液較快吸收之情況者、可在有效化療和抽液的同時使用強的松或強的松龍,每次10mg,每日3次,視胸水減少而遞減用量,以4~6周為宜。但不宜作為常規(guī)用藥,因其有許多副作用。
中醫(yī)治療 1)邪犯胸肺:
治法:和解少陽、清熱開結。
方藥:柴枳半夏湯(《醫(yī)學入門》)加減。
柴胡、黃芩、半夏、瓜蔞、桔梗、枳殼、杏仁、青皮、甘草。
方中柴胡、黃芩和解少陽退熱;半夏、瓜蔞清熱化痰開結;桔梗、枳殼疏利氣機止痛;青皮疏肝理氣;杏仁止咳宣肺;甘草調和諸藥。
若熱盛有汗,咳喘氣粗去柴胡,合麻杏石甘湯以宣肺瀉熱;胸脅痛劇去杏仁加元胡、郁金、絲瓜絡以理氣和絡;心下痞硬,口苦心煩加黃連以瀉心開結;大便干結加生大黃瀉熱通便。
(2)飲停胸脅:
治法:瀉肺逐飲。
方藥:椒目瓜蔞湯(《醫(yī)醇膹義》)加減。
川椒目、瓜蔞、葶藶子、桑白皮、半夏、茯苓、橘紅、蘇子、車前子、白芥子、澤瀉。
方中葶藶子、蘇子、瓜蔞、桑白皮瀉肺化痰;半夏、橘紅、白芥子化痰燥濕;川椒目、茯苓、澤瀉、車前子利水逐飲。
若體質壯實,胸液量多者可用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次0.3~3g,用大棗10 枚煎湯,空腹送服,即十棗湯。根據病情需要與體質情況,1~4天服1次、可連服5~6次。如系結核性者,可在辯證基礎上酌加百部、夏枯草、黃芩、白芨、丹參等治癆殺蟲。
(3)痰瘀互結:
治法:理氣化痰、和絡止痛。
方藥:香附旋覆花湯(《溫病條辨》)加減。
香附、旋覆花、蘇子、陳皮、半夏、茯苓、柴胡、枳殼、郁金、元胡、當歸、赤芍。
方用香附、旋覆花、蘇子降氣和絡;陳皮、半夏、.茯苓化痰開郁;輔以柴胡、積殼調理氣機之升降;郁金、元胡、當歸、赤芍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若咳劇可加杏仁、瓜簍皮、炙粑葉肅肺止咳;胸悶痰多加全瓜簍、浙貝母、海浮石清化熱痰;久痛不已加仁、紅花、茵草通絡止痛。
(4)陰虛邪戀:
治法:滋陰清熱、止咳化痰。
方藥,百合固金湯合瀉自散加減。
百合、沙參、麥冬、生地、當歸、白芍、桑白皮、地骨皮、桔梗、生甘草、川貝母。
方中百合、沙參、麥冬、生地滋陰清熱、潤肺止咳;當歸、白芍養(yǎng)血和營,柔肝止痛;桑白皮、地骨皮、川貝母、桔梗、生甘草清肺退熱,化痰止咳。
若潮熱甚者加銀柴胡胡黃連滋陰退熱;兼氣虛者加西洋參、太子參氣陰兩補;胸悶明顯加瓜蔞皮、炒枳殼寬胸理氣。
(5)脾腎兩虛:
治法:健脾補腎、益氣化飲。
方藥:五味異功散七味都氣丸加減。
黨參、白術、茯苓、陳皮、甘草、熟地、山萸肉、山藥、丹皮、茯苓、澤瀉、五味子。
方中五味異功散健脾益氣,培土生金;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五味子納氣歸腎,斂肺止咳。
若水腫明顯加防己、車前子利水消腫;大便溏薄加芡實米、蓮子肉健脾止瀉。
干性胸膜炎:
(一)辨證論治:
1.肝火犯肺證:胸脅刺痛,干咳陣作,咳時面紅,咽干,自覺有痰而咯之難出,痰少質粘,咳時胸脅疼痛尤甚,口干苦,舌紅苔薄黃少津,脈弦數。清肝瀉肺。黛蛤散瀉白散加減。
2.瘀滯胸脅證:胸脅刺痛有定處,人夜尤甚,舌質黯紅,舌有斑點,脈澀或弦;鰧捫、通絡止痛。血府逐瘀湯加減。
3;陰虛火旺證:胸脅疼痛,干咳少痰,口渴欲飲,午后及夜間潮熱,心煩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滋陰降火。清骨散加減。
中藥 (1)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子20~30g,大棗15枚,水煎服。用于滲出性胸膜炎輕癥者。
(2)控涎丹:每次1.5~3g,每晨空腹頓服,連服3~5日。用于滲出性胸膜炎形氣俱實者。
(3)葦莖芩草湯:葦莖、生苡仁、魚腥草各15g,冬瓜仁10g,桃仁、黃芩各6g,水煎服,日1劑,用于胸膜炎恢復期。
針灸 1.體灸 取大椎、華蓋、結核穴、肺俞、膻中、足三里,中強刺激,用瀉法,每日1次。胸痛可針刺支溝、外關等;納差配脾俞、中脘;潮熱配大椎、太溪;盜汗配陰郄。
2.隔灸 取生姜切成1分厚片,置灸穴上,以半個棗粒大艾柱灸5~7壯。
推拿按摩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胸膜炎的病因治療非常重要。如結核性的治療原則為正規(guī)抗癆及胸腔抽液:細菌性者應根據病原菌培養(yǎng)選擇有效抗菌素;惡性腫瘤引起者多為淋巴血行播散的結果,若無手術指征可行全身化療。變態(tài)反應性者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胸膜炎隨即控制,中藥治療主要是結合西醫(yī)辯證分型進行辨證論治,對早期病變有一定治療效果,對晚期病變可以協同西藥消除癥狀,促進胸水吸收和減少胸膜粘連。尤其是在提高機體免疫力,恢復體力方面中藥具有良好效果。
1.體針療法:取肺俞、支溝、期門等穴,1次/日,用瀉法。
2.單方驗方:橘絡6g,白芍10g,水煎代茶飲。
3.由結核引起者,一般可用異菸肼、鏈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抗癆藥。
4.痛甚者可用去痛片、可待因等。
護理
康復
預防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不隨地吐痰。吸煙者應戒煙。有病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普及防癆知識。
歷史考證 《素問·至真要大論》有“歲太陰在泉,…··民病積飲心痛”之說。東
漢張仲景則在《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篇》專立懸飲一證,詳加討論,提供具體方藥,與現代醫(yī)學中的滲出性胸膜炎表現頗為相似。
于脅痛之名見《醫(yī)學入門》卷五。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