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咸豐、同治皇帝和慈禧治病的四川醫(yī)家周松仙
為咸豐、同治皇帝和慈禧治病的四川醫(yī)家周松仙
民國初期,成都有兩個赫赫有名的家族——“南周北李”。南周即南府街的周氏家族,北李指北門李氏家族(即著名作家巴金之家族)。周氏家族居住的周府,是清代咸豐年間進士周松仙的獨子周祖祐、一品直隸特用道的官邸。周府的客門廳正中,懸掛著慈禧太后賞賜的黃綾段獎狀,約二尺長,四尺寬。獎狀的右上方用金線繡著“圣母皇太后、西太后、那拉太后欽賜周松仙”,中間繡著“華佗再世”幾個大字,左下角為年、月、日?蛷d的旁邊掛著幾個御賜“如意”,書桌上的筆、墨、紙、硯,都刻有“御賜”的字樣。如筆桿由
象牙精制雕刻,上面刻有小詩,有慈禧太后的頭銜。桌上有一個專門盛食
燕窩的青花瓷杯,薄透玲瓏,還有
翡翠玉戒二只,晶瑩翠綠,十分可愛。這些都是慈禧賞賜給周松仙的物品(后來均已損壞或丟失)。
周松仙,名云章。松仙乃其字。祖籍陜西,道光九年(1829),生于四川省新都縣(今新都天元鄉(xiāng)慈義五馬橋),卒于光緒五年(1879),終年50歲。
周松仙幼年家境貧寒,其父周宣南曾任知縣。周松仙出世時家境已經(jīng)衰落,一家人僅住一間草房。周松仙自幼聰穎好學,尤其喜愛醫(yī)學。十幾歲時已博覽群書,并開始自學中醫(yī)。為了進取功名,咸豐二年,剛滿23歲的周松仙決心進京朝考。由于家境貧寒,他向7戶人家借款才勉強湊齊旅資。在京朝考中由拔貢考中進士,其后被派往浙江當知縣,歷任浙江嘉興、永嘉、桐木、定海等10縣知縣。他利用公余時間,悉心研究歷代醫(yī)家及著述,特別是對張仲景《
傷寒論》、《金匱要略》及陳修國、吳鞠通等醫(yī)家著作頗有心得。他既為官又兼為醫(yī),常常為官員和老百姓治病,積有豐富經(jīng)驗,在病員群眾中有較高的聲望。老百姓請他所診之病,都是些疑難病癥,但他從不拒絕,且一律不收診費。咸豐時期,他正在浙江省任知縣,北京郵傳部大臣盛宣懷之母親在上海病重,屢治無效,此時周松仙在浙江一帶已早有名氣。于是盛即專程派人到浙江請周松仙診治,結果一劑治愈。對此盛宣懷十分感激,留松仙在家中居住了10日,給予盛情款待。周剛回家3月,咸豐皇帝即在熱河病重,盛宣懷推薦松仙為咸豐治病,在赴熱河的途中,傳來了咸豐去世的消息。以后道光皇帝、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有病,常召松仙進宮診治,每次進宮,皆居住多日,慈禧都有賞賜,并欲留松仙為御醫(yī),松仙堅辭不受,愿作知縣兼行醫(yī)業(yè)。同治皇帝臨死前夕,松仙還守在其床前為其診脈。傳說慈禧病重時曾經(jīng)說過;"如果松仙尚在,我還不會死。"說明周松仙在當時的皇室中亦有很高的聲望。光緒五年,震驚全國的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定案,余杭縣的縣令被撤職,朝庭派周松仙到該縣上任。其時,夏日炎炎,周松仙在途中
中暑不治而亡。周謝世后,朝庭加封為正二品,其夫人死后又誥封“一品夫人”。一個小小的縣令,能夠得到如此的封賞,這在封建社會里還是少見的。
周松仙治學嚴謹,最厭惡那些不學無術、鄙薄醫(yī)道,自命不凡,沉迷功名利祿的士大夫。對那些不深研醫(yī)理,看了幾本淺顯之書,抄幾個醫(yī)方,背幾句脈訣,就著書以欺世惑人的醫(yī)生,尤其是那些靠欺騙、諂媚、投機過日子并自稱“杏林”高手的庸醫(yī)頗為反感。曾感嘆曰:“此醫(yī)之所以日多,而道之所以日晦也。”他自己刻苦鉆研醫(yī)理、對醫(yī)術精益求精。深入研究仲景《傷寒倫》、《金匱要略》、《千金》、《外臺》、金元四大家及明代名賢,近代醫(yī)家之著作30余種。他認為古今方書,開卷了然,閉卷茫然,適中合用者很少。唯陳修園的《醫(yī)學三字經(jīng)》淺顯易誦,方便臨證而啟迪初學,因此仿其例著《簡易醫(yī)決》,亦以三字詠之。其旨在“方取其典,論取其淺,又取其顯。”書中論方論治,皆以仲景為主,間采名家精萃實用者,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每多精當之論,選方亦頗嚴謹。他一生書稿較多,但都未梓行,后來散失殆盡。《簡易醫(yī)訣》四卷,是周松仙的兒子周祖佑和孫兒周琛根據(jù)松仙生前的遺囑“庶使推廣先賢濟世苦心”對該書進行?螅谛y(tǒng)元年(1909)九月,在成都學道街“志古堂”書坊雕刻出版。今傳之《溫病三字訣》、《兒科三字訣》皆系從《簡易醫(yī)訣》中節(jié)取之單行本。
周松仙的另一遺囑,是在他的家鄉(xiāng)新都縣修建“承順義莊”。宋朝范仲淹曾修建“承順義莊”以救濟貧苦百姓,松仙學習范仲淹的辦法,在其原居草房處,購買了幾百畝田地,修建了幾十間大房,取名為“承順義莊”,囑其子孫將種地的收入都用來幫助周氏家族的窮人。凡屬周家族人,男子每年發(fā)三擔米口糧,女子發(fā)二擔米口糧。當?shù)厝朔Q“承順義莊”為周家祠堂。周家子孫逢年過節(jié)必往祠堂集聚敬奉,周松仙的事跡于是一代代傳至今天。
現(xiàn)錄《簡易送訣》中一段文字,以見一斑:治溫病 責三焦 手太陰 認證超 士氣分 切莫淆 辨其證 共九條 脈動數(shù) 午后潮 異傷寒 勿紛囂 兼寒熱 解肌消 熱而渴 主銀翹 桑菊飲 輕證調
白虎湯 重證療
玉女煎 氣血交 五汁飲 津液招 懊憹嘔
梔子饒 血上溢
犀角澆
清營湯 主舌焦 化斑湯 斑疹療
清宮湯 神昏銷
牛黃丸 理
心包 呈紫丹 功力昭……
又:傷寒論六經(jīng)口訣
太陽證,熱勝寒,頭項強,骨節(jié)疫,肢拘喘,外邪干。
自汗氣,脈緩虛,
桂枝湯,從衛(wèi)驅。無汗寒,脈緊實,
麻黃湯,從營發(fā);
大青龍,煩躁法。傳膀胱,為腑證,
五苓散,表里順。若蓄血,紅薊勝;若
癃閉,溫化論。若變化,失汗下,陰與陽,隨所化。一發(fā)汗,一利水,兩法門,盡其理。救誤法,辨宜精,求其熱,巧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