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炎是生育年齡婦女的常見病,分急性與慢性,而以慢性者多見,多由急性宮頸炎轉(zhuǎn)變而來,因分娩、流產(chǎn)或手術引起的子宮頸裂傷或外翻,受到病原菌的侵襲所致。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厚,對炎癥的抵抗力強,而宮頸管的柱狀上皮薄,抵抗力弱,易感染。
一、病理
(一)宮頸糜爛
由于宮頸表面的鱗狀上皮長期浸于堿性炎癥分泌物中而剝脫,很快由適應在堿性炎癥分泌物中而剝脫,很快由適應在堿性環(huán)境中生長的宮頸管內(nèi)柱狀上皮所代替。因柱狀上皮薄,可顯露皮下血管,宮頸表面乃呈紅色,通稱宮頸糜爛(圖152,左)。在炎癥初期,糜爛面光滑,稱單純性糜爛;反之,可因腺體及間質(zhì)增生,表面凹凸不平,呈顆粒狀,稱顆粒狀糜爛;增生更顯著者,呈乳頭狀,稱乳頭狀糜爛。
圖152 宮頸糜爛(左)與息肉(右)
按糜爛面積大小,可分為輕、中、重三度。輕度者,糜爛面超過宮頸面積的1/3,中度者占1/3~2/3,重度者則在2/3以上。
在宮頸炎的發(fā)展和愈合過程中,可見于子宮頸陰道段的鱗狀上皮和宮頸管內(nèi)的柱狀上皮相互移行的現(xiàn)象。這兩種上皮的正常分界,是在宮頸的外口。鱗狀上皮因炎癥而脫落,柱狀上皮乃移行覆蓋;在愈合過程中鱗狀上皮又重新覆蓋宮頸的表面。若鱗狀上皮的生長不僅在宮頸表面,并侵入宮頸管腺體,使腺體的柱狀上皮亦可鱗狀上m.bhskgw.cn/shouyi/m.bhskgw.cn皮所代替,稱鱗狀上皮化。
(二)宮頸腺體囊腫 宮頸糜爛愈合過程中,新生的鱗狀上皮可覆蓋宮頸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內(nèi),將腺管阻塞。腺管周圍的結(jié)締組織增生或瘢痕形成,也可壓迫腺管使腺體分泌物的引流受阻,潴留而形成囊腫。表現(xiàn)為多個青白色的小囊泡,突出于宮頸表面,內(nèi)含無色膠凍狀物。若感染,小囊泡外觀多呈白色或淡黃色。
(三)宮頸肥大 長期炎癥刺激,宮頸可因充血、水腫、炎癥細胞浸潤及結(jié)締組織增生等,變得肥大。
(四)宮頸息肉 宮頸內(nèi)膜可因慢性炎癥而出現(xiàn)局限性增生,形成單個或多個帶蒂的鮮紅色息肉,從宮頸管內(nèi)或在宮頸外口突出,直徑多在1cm以下,血管豐富,觸之易出血(圖152,右)。
二、臨床癥狀及診斷
主要為白帶增多,呈乳白色粘液樣或呈黃色膿樣,有時可稍帶血。重癥者有時可引起腰骶部酸痛。
用窺器檢查,可見各種類型病變。重度糜爛組織較脆,易出血,須與早期宮頸癌鑒別。
三、治療
治療前應先排除宮頸癌,以免將早期癌誤診為炎癥而延誤治療。宮頸息肉可先消毒后用長止血鉗夾住其蒂部扭掉,或用活檢鉗夾去,斷端出血可用棉球或沙布壓迫,多能止血。宮頸肥大及腺體囊腫,一般不需治療。如腺體囊腫較大,可用粗針刺破,擠出其中膠凍狀物后再涂以碘酒,或用電烙器先刺破,放出液體后,再燒灼囊壁組織。
宮頸糜粒的治療原則是,采用各種方法破壞糜爛面的柱狀上皮,使其壞死、脫落,便于新生的鱗狀上皮長入,覆蓋肉芽面,達到治愈目的。較為有效的方法為:
(一)物理療法適用于中度和重度糜爛,是目前療效較好、療程最短的方法,一般只需一次即可治愈。
1.電熨術 用電熨頭接觸糜爛面,使組織凝固,形成痂皮,約二周后痂皮開始脫落,創(chuàng)面愈合一般需6~8周。手術應在月經(jīng)凈后3~5天進行。有附件炎者忌用。治療后白帶可暫增多或出血。如出血較多,可用消毒紗布壓迫止血,24小時后取出。缺點是有時因疤痕收縮致宮頸狹窄。
2.冷凍療法 用液氮快速降溫裝置,將探頭置于糜爛面1~3分鐘,自然復溫后取出,使病變組織冷凍壞死。治療后2~3周可流出很多水樣分泌物。優(yōu)點是出血及宮頸狹窄較少發(fā)生。
3.激光治療 激光使糜爛組織炭化結(jié)痂,愈合過程同前兩種治療方法。
物理療法術后,多有大量黃水樣白帶自陰道流出,時間長短不一,應保持外陰清潔,一般需6~8周痊愈。在創(chuàng)面未完全愈合前,應避免盆浴、性交和陰道沖洗。術后可每周復查一次,觀察愈合情況。注意有無宮頸狹窄,如有,可用探針輕輕擴張。
(二)藥物治療 適用于輕度糜爛,方法如下:
1.10~30%硝酸銀溶液或10%碘酒 用棉簽粘藥小心地涂抹患處,用硝酸銀后,應以生理鹽水涂抹,使多余硝酸銀成為無腐蝕性氯化銀。每周2次,4~6次為一療程,必要時可重復。
2.重鉻酸鉀液 用棉簽沾藥小心地抹患處,于月經(jīng)凈后上藥一次,在下次經(jīng)后可重復一次,對糜爛面較大者,有時效果較好。涂藥前,先用0.1%新潔爾滅拭凈宮頸粘液,后穹窿置棉球2個,防藥物流下灼傷陰道粘膜。畢后取出棉球,再用75%酒精棉簽揩拭涂藥區(qū)(配方:重鉻酸鉀10g,濃硫酸75ml,加水至100ml)。
(三)手術 對宮頸肥大、糜爛面深廣且涉及頸管者,及(或)疑有惡變者,可作宮頸錐形切除。切下組織送病檢。此法疤痕較小,術后宮頸能保持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