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論曰∶凡痔病有五,若肛邊生肉如鼠乳出孔外,時(shí)時(shí)膿血出者,名牡痔也,若肛邊腫痛若不四廣濟(jì)療五痔方。
生槐煎(五分) 皂角(二兩炙去皮子) 麝香(研) 鰻鱺魚(炙) 雄黃(研) 莨菪(熬) 丁香 木香(各二分)
上八味搗篩,以槐煎和丸,分為五丸,取一凈瓶可一升以來(lái),掘地埋之,著一疊子于瓶
上,鉆疊子作孔,納火瓶中,灰蓋之,然后納藥一丸燒,以下部著疊孔上坐,便通汗,其盡一丸,藥即止,內(nèi)痔以藥一丸納下部立效,仍不及熏。忌魚熱面等。
又療五痔, 皮散方。
皮(炙) 鱉甲(炙) 當(dāng)歸(各六分) 黃 槐子 大黃(各八分) 蛇皮(炙五寸)露蜂房(炙五分) 本 桂心(各五分) 豬后懸蹄甲(十四枚炙)
上十一味搗為散,空腹以米飲服方寸匕,日二,漸加一匕半,不利。忌如前方。
又療五痔下血不止方。
槐子 五色龍骨 葉(炙令紫色) 干姜 芎 當(dāng)歸 茜根 吳茱萸(各六分)白蘞 附子(五分炮) 黃 (八分) 大黃(十分) 豬懸蹄甲(十四枚炙) 發(fā)灰(四分)
上十四味搗篩,蜜丸,空腹以飲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漸加至四十丸,若利恐多,以意減之。忌如前方。(出第四卷中)
短劇療五痔散,主酒客勞及損傷,療下部中旁孔,起居血縱橫出方。
赤小豆(四分熬) 黃 (三分) 附子(炮) 白蘞 桂心(各一分) 芍藥 黃芩(各二分)
上七味搗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止血大驗(yàn)。(文仲同備急集驗(yàn)同)
又方:藜蘆 大黃 黃連(各半兩) 楝木子(十四枚) 桃仁(十四枚去皮) 巴豆(四枚去皮心) 蓖麻(十四枚一名狗蟬)
上七味 咀,以豬肪一升煎三沸,下去滓,敷贅肉上,日三,外著此膏,內(nèi)服紫參丸,常并行。(古今錄驗(yàn)同)又療五痔,大便肛邊清血出,紫參丸療不瘥,服之無(wú)不瘥方。
紫參 秦艽 亂發(fā)灰 紫菀 濃樸(炙以上各一兩) 本(二兩) 雷丸(半升) 白芷(一兩) 蟲(半兩熬) 貫眾(三兩去毛) 豬后懸蹄甲(十四枚炙) 虻蟲(半兩去翅足熬)石南(半兩炙)
上十三味搗篩,以羊脊骨中髓合豬脂各半升煎,和丸如梧子。未食酒服十五丸,日再,亦可飲下,劇者夜一服,四日肛邊癢止,八日膿血盡,鼠乳悉愈,滿六十日,終生不復(fù)發(fā),久服益善,有痔病十八年,肛出長(zhǎng)三寸,服此方即愈,亦療脫肛,有人熱可除羊髓,以赤蜜代。(集驗(yàn)備急千金同)集驗(yàn)療五痔,有氣痔,溫寒濕勞即發(fā),蛇蛻皮主之,牡痔,生肉如鼠乳在孔中頗見外,妨于更衣,鱉甲主之,牝痔,從孔中起外腫,五六日自潰出膿血, 皮主之,腸痔,更衣挺出,久乃縮,牡豬左懸蹄甲主之,脈痔,更衣出清血,蜂房主之方。
上所主藥,皆下篩等分,隨病倍其所主藥為三分,旦早以井華水服方寸匕,病甚者旦暮服之,亦可至四五服,唯得食干白肉,病瘥之后,百日乃近房室,又用藥納下部,有瘡納中無(wú)瘡納孔中。(千金刪繁文仲同)
又方:野葛末
上一味,以刀圭納藥中服,五日知,二十日瘥,三十日愈。(徐安用之良千金同)
又方:煮槐根洗之,又煮桃根洗之。(千金備急同并出www.med126.com第九卷中)
刪繁療五痔,桃葉蒸痔方。
桃葉(一斛) 細(xì)糠 胡麻(各一斗熬)
上三味合為一家蒸之,取細(xì)糠熟為度,納小口甕中,將肛門坐,桃葉氣熏入肛門,蟲出當(dāng)死。(出第十七卷中)
千金療五痔方。
皮(三指大切) 熏黃(如棗大) 熟艾(一握)
上三味,穿地作坑,調(diào)和,取便熏之,取口中熏黃煙氣出為佳,火氣稍盡即停,三日將息,更熏之三度,永瘥,勿犯風(fēng)冷,羹 將補(bǔ),慎雞豬魚生冷。
又方:桑耳
上一味作羹,空腹下飯飽食之,三日食之,待孔卒痛如鳥啄,取大豆小豆各一升合搗,www.med126.com作兩囊中蒸之,及熱更互坐之,即瘥。(并出第二十四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