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集考古名論,出以心裁。如七返九還、飛升蟬脫之說,削去以杜疑玄;如清心寡欲、養(yǎng)修得道之章,奉之有同珍寶;虻弥T舊編,或得諸記聞,勿謂陳筌,是真妙藥。
朱子《調m.bhskgw.cn/kuaiji/息銘》云∶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極而吸,如百蟲蟄。春魚得氣而動,其動極微;寒蟲含氣而蟄,其蜇無朕。調息者須似之,綿綿密密、幽幽微微,呼則百骸萬竅氣隨以出,吸則百骸萬竅氣隨以入,調之不廢,真氣滋生。藥物之老嫩浮沉、火候之文武進退,胥在此中。
靜功隨乎四時。春食朝霞者,日始出赤氣也;夏食三陽者,南方日中氣也;秋食瀹漢者,日沒后赤黃氣也;冬食沆瀣者,北方夜半氣m.bhskgw.cn/zhuyuan/也。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得此道也,可以卻;勤而行之,可以辟谷。
靜功之法,垂簾塞充,心頓于息,隨息而入,隨息而出,凝住念頭不在上下,不在左右中間,良久喘息漸微,綿綿歸元,自然虛豁之地。倘如念起,再頓再凝,念止而胎息自應。
《陰符》云∶人有三要,曰耳目口。耳目者神之牖,口者氣液之門。若夫六識皆空,湛然虛寂,遺形忘物,慧照通神者,至靜也。吐納以導五臟,導引以開百關,持誦寶章以怡神,吸引二景以集明,煉金精以固形,餐玉英以保身者,至動也。是為動不離靜,《太上》曰∶靜者性也,動者氣也。動靜如一,內外和順,非至人安能至于斯。
形以食味,神以食氣,若以時而食其氣,則百體順理。吾之身,有精光之神,形影之神,毛孔之神,各萬有二千,五臟六腑三元九宮亦皆有神。惟吾不見其神則不知其能禍福,故不務敬畏。至于狠躁兇虐、貪yin陰險,是曰賊其神,妄言綺語,以為人不知不見,是曰昧其神。吾之神上通于天,賊神者犯天,昧神者欺天,犯天欺天所以取夭折者也。夫能守中抱一,以陽煉陰,則尸亡魂喪,而神明旺矣。神明既旺,則策轡八晨,飛輿五岳,升九玄,斬玉關,可與天地等年。
《九皇丹經》曰∶晝咽靈液,夜服真氣,久則氣輪自運于三宮,如波濤之聲,所以心合于氣,氣合于神,融而且和,泯泯澄湛,不逐于物,入于不動之境。故曰神能御氣,則鼻不失息,如嬰兒之在胎。是以胎息者,上至于氣關(肺也),下至于氣海(臍下一寸三分),非若口鼻之勞也。真人之息以踵,何也?氣伏于下元,則其息長而邃矣。
情欲出于五內,魂定魄靜生也;情欲出于胸臆,精散神或死也。
精從下流,氣從上散,水火各背,不得凝結,皆是此心使然。愛念不生,此精必不下流;忿念不生,此氣必不上炎。一念不生萬澄寂,則水火自然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