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瘡未出而利者,邪氣并于里,腸胃熱甚,而傳化失常也,黃芩湯主之。如自利清白色者,為里寒,理中湯主之。
上銼細(xì)。加大棗二枚,水一盞,煎七分,溫服,食前。
瘡已出而利者,邪氣并于表,正氣方逐邪氣,主乎表而不主里,則里氣虛,不能停納水谷,故亦自利也,宜從氣虛而治(九味理中湯倍人參,加黃 、白芍藥)。
九味理中湯
人參(二錢) 白術(shù) 干姜(炮) 訶子肉 茯苓 木香 藿香葉 肉豆蔻(煨) 甘草(炙,各一錢)
水煎,食前通口服。
瘡疹所忌,內(nèi)虛泄瀉,凡覺腹疼,或漉漉響趨小腹者,皆欲作利,宜先以法治之(九味理中湯)。治之不止,此開腸洞泄,惟澀劑可以收之(豆蔻丸,不止,則用真鴉片配蓮肉粉止之)。
庸醫(yī)每不敢用澀藥,恐澀住邪氣,不知邪氣之盛,莫如傷寒,而張仲景治挾熱自利,每用石脂,蓋澀劑之去滑,猶寒劑之去熱,熱劑之去寒,是謂對證之藥,今既滑泄不已,自當(dāng)收澀,又何疑焉。如服澀劑而又不止,則根本已撥,無能為矣。經(jīng)曰∶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金匱要略》曰∶六腑氣絕于外者,手足寒,五臟氣絕于內(nèi)者,利不止。五奪之中,此為最甚,但正氣內(nèi)脫者淹延而死,邪氣內(nèi)陷者煩渴而死,此為異耳。
陳氏豆蔻丸 治痘疹泄瀉。
木香 砂仁 白龍骨 訶子肉 肉豆蔻(面裹煨。各半兩) 赤石脂 枯白礬(各七錢半)
上為末。糊丸,如黍米大。一歲三十丸,三歲百丸,溫米飲下。瀉止,勿服。
自起發(fā)以至收靨,大便常宜堅實,忽然自利者,理中湯丸主之。
理中湯丸
人參 白術(shù) 甘草 干姜(各等分)
上銼碎。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若欲為丸,研細(xì)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白湯化下。
參術(shù)丸 治小兒脾胃傷冷,外熱里寒,不思飲食,身常壯熱,大便或溏,色白;蚧集徴钌碛写鬅幔蚴忱湮锘蚶渌庍^度,或瀉,或腹脹,或已出瘡疹瘢白無血色。此由里寒脾胃伏冷,榮衛(wèi)不行,致令毒瓦斯內(nèi)伏不出,宜服之,其瘡瘢白無血色者,皆從瘢白四圍,紅暈再起,作膿結(jié)痂而愈。
人參 白術(shù)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分)
上為細(xì)末。米糕泡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百余丸,溫水吞下,或米飲亦得,乳食前服。前世之書如仲景諸論治傷寒云∶輕者用理中湯,重者用四逆湯。此乃胃足陽明經(jīng)而感寒邪,脾胃乃為中州之府,故用理中湯,曰辛甘發(fā)散為陽,以退寒邪也。理中湯煉蜜丸而嚼下,曰理中丸,蓋添蜜,甘以入脾胃,嚼而便化于中焦。今參術(shù)丸以粳米糕為丸,取其難化,服在脾胃,滲漉漸得消化,則中焦得暖,脾土喜燥,其熱自歸,此所以能治熱也。
胃主腐熟水谷,大腸主傳送已化之物,故食多少,可以知人谷氣之虛實,大便滑澀,可以知人臟腑之冷熱,大便如常,是亦瘡疹之一順也。如起發(fā)之時,忽然泄瀉,此宜急止之,恐腸胃虛,真氣脫也,須辨冷熱虛實,如瀉而手足冷,面色青白,瘡不紅綻者,冷證也,理中湯丸、豆蔻丸、益黃散(脾),甚則陳氏木香散、異功散(出不快)皆可用也。瀉下之物黃又酸臭,渴,手足心熱,面赤,瘡紅綻 發(fā)者,熱證也,黃芩湯、五苓散(驚)主之。脾胃怯弱,精神慢而不食者為虛,當(dāng)溫養(yǎng)之,益黃散。身熱中滿,渴而不食者為實,當(dāng)清利之,五苓散。其人或臟氣自脫,或因服寒藥,致令瘡毒陷入大腸,瀉下如豆汁,或便膿血,或便黑汁,口內(nèi)臭氣,唇焦目閉,加腹脹者,必死之證。
如因飲冷水自利者,所謂濕勝則濡泄也,宜溫中利小便,以理中丸溫中,以五苓散利小便去水。
如因傷食自利者,所出酸臭,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也,宜先去其積,丁香脾積丸(傷食),后補(bǔ)脾胃,益黃散(脾)。
如結(jié)痂之時暴泄不止者,消息所出之物,痂皮膿血者順,水谷不分者逆,如利膿血不止者,此熱毒下流也,香連丸主之。
香連丸(一名香橘丸)
黃連(一兩,以茱萸五錢同炒,去萸不用) 木香(半兩) 石蓮子(取肉,二錢半) 陳皮(半兩)
上為末。醋調(diào)神曲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陳倉米湯下。
〔丹〕陳牙兒十九歲,出痘,有紅 ,吐瀉而渴。
蒼術(shù)(一錢) 白術(shù)(三錢) 陣皮(二錢) 黃 茯苓 甘草(炙) 縮砂 當(dāng)歸(各一錢半)
姜三片m.bhskgw.cn,同煎服。
從子六七歲時,患瘡痘發(fā)熱,微渴自利。一小方脈視之,用木香散,每帖又增丁香十粒,予切疑焉。觀其出遲,因問自利而氣弱,察其所下皆臭滯陳積,因腸胃熱蒸而下也,恐非有寒而虛,遂急止之,已投一帖矣。
繼以黃連解毒湯加白術(shù),與十帖以解丁香之熱,利止瘡亦出,其后肌常有微熱,而手足生癰癤,與涼劑調(diào)補(bǔ),逾月而安。一男子十余歲出痘,熱時出,根腳密,嘔吐不食,腰背骨節(jié)痛,大渴喉痛,腹亦痛,全不食者半月余,脈浮弦洪而數(shù)。與參、 、歸、術(shù)、炙甘草、陳皮、半、茯、生姜煎服之。至五日色淡,又加桂些少,歸、再用酒制。至七日癢甚,加丁香三粒、附子些少,癢止。至八日九日渴大作而腹泄瀉,癢甚。至十日寒戰(zhàn),遂用白術(shù)為君, 、陳、苓、炙甘、芩、歸為臣。至十一日不靨,或癢,或譫語,但守前藥,半月后自吐出痰多而安。
〔陳〕十一味木香散 治疹痘腹脹、渴,其效如神。(必須審察的是寒證、六脈虛細(xì)、身不甚熱,或發(fā)寒,或嘔吐肚腹痛,或身體四肢俱冷者可用。此m.bhskgw.cn/wszg/方出《集驗》)。
木香 大腹皮 人參 官桂 赤茯苓 青皮(去白) 前胡 訶子皮 半夏 丁香 甘草(炙。各三兩)
上 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空心,溫服。
異功散《集驗方》瘡痘頭溫足冷,腹脹瀉渴。(方見痘出不快)
〔!朝徴畈豢,藏寒下利,四君子加干姜減半主之。痘疹大便不固,痘漸黑陷,小兒乳母同服。
人參 白茯苓 肉豆蔻 黃 (各半兩) 甘草(炙,二錢)
上 咀。每服一錢,水半盞,姜五片,棗一枚,煎三分。乳母倍服。若大瀉手足厥冷,加附子,用驗。
治中散 虛寒瀉利,不進(jìn)飲食。
黃 人參 茯苓 白術(shù) 川芎 當(dāng)歸 肉桂(各五錢) 肉豆蔻(面包煨熟取去油) 丁香(一錢半) 木香(三錢)
上為末。每五歲用五分,好熱酒調(diào)下,衣被蓋暖,少頃,痘變紅活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