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經方醫(yī)學 > 正文:淺析張有章《傷寒借治論》
    

各家經方:淺析張有章《傷寒借治論》

( 楊秀敏)張有章, 民國時期醫(yī)家, 又稱文希先生, 具體出生年月不祥。曾著有《傷寒借治論》、《唯識詮醫(yī)篇》、《傷寒論講義》。曾在京師融會中西醫(yī)學講習所主講傷寒論, 講義中滲透西醫(yī)相關內容, 包括生理學與外科手術療法, 婦科兒科眼科牙科等, 分析透徹, 可見醫(yī)學學術水平在當時頗高, 值得后人學習, 但查閱相關書籍,有關此人介紹甚少, 《傷寒借治論》為孤本存世, 今人知者、見者極少!秱柚握摗酚1927 年出版。分目錄、卷首、自序、尹序、賀序、凡例、病案幾部分。該書分上下卷, 載桂枝附子湯治少腹痛證論、小青龍湯治目赤如朱證論等13 首經方50 例驗案。1.《傷寒借治論》著書之因
   張氏習醫(yī)二十余載, 親自診治過的患者數以萬計。其利用閑暇之余, 就平生采用經方治療病例, 凡屬借用傷寒論諸方獲效者詳細記錄, 命名曰《傷寒借治論》, 其用意主要有4 點:1.1 寧慎毋妄之意也 世醫(yī)開方治病, 其能治病者“蓋必深通醫(yī)理, 始可治病又必善用醫(yī)方乃能療病”。但“醫(yī)之所病者, 病方少”, 在遣方用藥之時, 必定思前想后, 結果未必盡善盡美。故“世傳之方, 無慮千萬, 求其能明陰陽造化之理, 浮沉升降之旨, 要唯《內經》十二方,《傷寒論》一百十三方, 《金匱要略》二百四十三方”故謹慎的記載經方所治之案, 不妄用方理不明之方。
1.2  用簡御繁之術也 萬物雖多, 其理卻簡。正如“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再重為六十四卦。由六十四卦以觀天下之萬事。漢字雖之數雖萬有余, 簡而概之不過六書而已: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以此演變“遂出而文字之行輾轉互通不虞”。正如《素問-陰陽離合論》有曰:“ 陰陽者, 數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數之可千, 推之可萬, 萬之大不可勝數, 然其要一也!贬t(yī)理亦如此, “疾病之生縱之萬變病象所見不外六經, 扼其六經之方治其萬變之病操此之術以簡御繁, 亦即提綱挈領之法也”。故以傷寒六經為綱領來認識疾病, 為納繁于簡之法。
1.3   以還古心之舊也 古之醫(yī)者, 其方書經驗傳承較為困難, 故上古方書多久失其傳, “僅《漢書-藝文志》載有《湯液經》出于商伊尹, 而皇甫謐稱仲景論伊尹湯液經為十數卷, 可知《傷寒論》乃伊尹之遺方也。又可知伊尹之遺方本非專治傷寒也, 而仲景因著《傷寒論》集而存之, 以著其用推而演之, 以盡其變則為仲景之借用也”。由此“推之伊尹制方原包括治百病, 仲景借用乃以專治傷寒, 抑六經諸證病情萬變”仲景《傷寒論原序》亦曰“雖未能盡愈諸病, 庶可以見病知源”“是故仲景借用伊尹之方乃窮伊尹之變也, 吾輩借用仲景之方乃復伊尹之舊也”。以其能還原古方之意,為今世所用。
  1.4 矯今醫(yī)之陋也 世醫(yī)對于經方, 多有偏頗, “或曰古人之方不可以治今病者有之; 或曰傷寒之方不可以治雜病者有之; 或曰古人與今人體質強弱不同, 故傷寒方劑不可治今人病證者有之; 或曰黃河以北無傷寒病, 故傷寒之方切不可用之北方者有之, 謬說流傳莫止”。如此以來, 經方之意必定難以被傳承, 實為一大陋習。為矯此陋, 張氏著此書。
  2 《傷寒借治論》著作特點
  2.1 病案完善精當 張氏就平生曾借用《傷寒論》中諸方治病獲痊者, 記錄以成書定名為《傷寒借治論》。病案中標明患者一般情況, 包括時間、地點、職務、治病經過等, 使病案完整, 有據可查。
2.2 所選病案各不相同 張氏平生經治之證較多,但僅以借用傷寒之方而有效驗者匯集以成。書中所載經方治療各種病證, 包括內、外、婦、兒、眼科、口腔、耳鼻喉各科。凡用時方而治愈者不錄用; 傷寒方悉如原證者不錄用; 傷寒一方同治一癥雖治愈數人只錄其一; 傷寒方前人已言能治某病, 仿用之而效驗亦不錄。故病案雖多, 無重復累贅之感, 給人以奇妙之意。
2.3 溯源求本, 治學嚴謹 歷覽古今醫(yī)案皆只詳記證治, 每于用方之意隱而不宣。張氏所載每方之中醫(yī)案以敘述其證候, 然后辨證分析。善于運用《內經》的思想去解釋傷寒 , 明確選方用藥目的。
  2.4 析理述方, 啟醫(yī)家之難明 書中所載每一方中必祥搜博引, 務求明切, 使醫(yī)者有理可循。足可以顯示出張氏對《傷寒論》研究的實事求是, 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 此亦正是繼承了仲景的治學精神。

 2.5 善用傷寒原方治病, 選溫藥為多等特點 特主溫藥為多, 原思矯正喜用清涼。是以《傷寒論》一百十三方內溫藥獨多者, 主張師仲景之意。得君臣佐使之宜, 不容增減, 用除宿痼。3 張有章醫(yī)案賞析

 3.1  借烏梅丸治眩暈證論 陳廉剛幼孤而鮮兄弟, 母溺愛之, 年方十五, 忽患眩暈, 日夜伏床, 不敢轉側, 動輒欲吐而煩, 其母憂之, 廣延醫(yī)治。言肝言腎言風言火言虛言實, 言人人殊, 圖治數月, 方藥雜投, 迄無一應。延余診時, 適一老醫(yī)馬姓在座, 見其案云, 診得尺虛關弦, 病在肝腎。然肝火之上, 緣乘腦髓之虛, 髓根于腎, 法當補腎生精。精足則腦髓充, 腦髓充則肝火戢,以六味地黃湯主之, 略與辨論, 倨傲邁倫。余知彼不識癥, 不欲與爭而去, 病家聽其言頗成理, 服至三劑, 眩暈大劇。復延余往, 治以烏梅丸, 越三日而愈。

  按: 烏梅丸證見于《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篇》用治蛔厥證, 上熱下寒證, 癥見“靜而復時煩者, 須臾復止, 得食而嘔!必赎幠岁帤庾钌佟㈥幈M陽生、陰中有陽之意!秱摗窞趺吠枳C具有癥狀上寒熱并見、病機上本虛標實的特點, 體現了厥陰為病的基本特征, 與患者之癥有幾分類似。但用方之理在于病機符合。病案中患者脈見尺虛關弦, 則可知其肝盛而腎虛, 故此處之眩暈為腎水不能涵養(yǎng)肝木而肝之陽氣上亢所致。不敢轉側, 動輒欲吐而煩為動則風木之臟陽氣愈動所致。患者用六味地黃湯反劇, 則知陰寒相加不利, 下焦腎當溫。其吐當為腎陽不能溫補脾陽, 為火不暖土之意。故張氏用烏梅丸, 乃取烏梅收斂上亢之肝陽, 當歸補肝血以利斂肝陰, 黃連清上亢之火。附子、細辛溫腎陽, 人參、干、蜀椒溫補中焦, 黃柏以防溫腎過亢。方證相對, 定能藥到病除。

3.2 借小柴胡湯治偏頭痛證論 巳未由奉抵京, 寓城東北隅之梯子胡同, 與易浚家先生比鄰而居。常相過從, 乃知先生素有偏頭痛病, 月數發(fā), 發(fā)則往來寒熱, 面赤不欲食, 脈象弦數。問治于余, 余以小柴胡治之而愈。未幾復發(fā), 服前方又愈, 先生因慮此方, 不能除根, 囑再易方。余曰: 否, 果能接服多劑, 必能除也,近與晤談, 并不聞及。
  按: 少陽居六經傳遍之樞機, 人身之表; 腠理為營衛(wèi)樞機, 人身之里; 三焦實臟腑之總管, 惟少陽內主三焦, 外主腠理, 少陽之氣游行三焦, 而司一身腠理之開合。血弱氣虛, 腠理開發(fā), 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 邪正分爭而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等癥。此乃寒邪逆于少陽之經, 寒熱互結而成之偏頭痛也。蓋以寒入于內, 相火被郁, 邪氣稽留, 郁結既久。熱氣內發(fā), 與寒相爭, 開闔不利, 故寒熱往來。邪隨其經, 乃攻于頭矣。痛在額之兩側者, 膽足少陽之脈上抵頭角, 三焦手少陽之脈上出耳角, 少陽經病, 故額之兩側痛也。脈象弦數者, 弦則為少陽之郁, 數則為少陽之熱。面色赤者, 相火逆于上也。不欲食膽木之火逆于胃土也, 故用小柴胡湯, 專以疏少陽之經氣, 清少陽之熱,兼以和陽明之中土。經氣得治, 頭痛自愈;颊哂髲桶l(fā), 緣于方雖對證, 但量所未及, 故邪未祛盡, 復又結聚。再服則多服數劑, 使邪得以盡除而病愈。

-------------------
   《傷寒借治論》在民國十六年首次刊行,發(fā)行者即是京師融會中西醫(yī)學講習所( 所址:北京東四牌樓十一條十八號) ,當時在北京、武昌、上海、天津各大書坊均有出售。然此書現在市面少見,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僅有1 部,作為珍品收藏。整部《傷寒借治論》都是記載張氏的經方驗案,之所以起名為“借用”,張氏在《傷寒借治論》自序中作了說明:“竊嘗考之上古方書久失其傳,僅漢書藝文志載有湯液經出于商伊尹,而皇甫謐稱張仲景論伊尹湯液經為十數卷,可知傷寒論乃伊尹之遺方也,又可知伊尹之遺方非專治傷寒也,而張仲景因著傷寒論,集而存之以著其用,推而演之以盡其變,則屬張仲景之借用也!睆埵显谶@里重點是想說明傷寒論中的經方非專治傷寒方,張仲景著《傷寒論》的目的更是希望能擴展經方應用!秱柚握摗贩稚舷戮,記載13 首經方50 例驗案。下面舉例說明張氏擴大經方應用的經驗。
1 桂枝加附子湯治少腹痛戊申奉委以征葠稅赴石柱。甫抵旅店。日薄暮。歇未定,微聞有人呻痛,聲慘,詢之旅店,知為東鄰,郝奉五之妻,患少腹痛也。方問答間,壽五適至,因謂余曰,拙妻身受此病,已歷三年。每于病將作時,必惡寒遺溺,輒數日而痛不衰,經醫(yī)無數,卒是少效。今蒙存問,如知醫(yī)而以捄世為念者,能不一行救之呼,往為診之。尺脈沉遲而細,乃以桂枝加附子湯溫之,數劑而瘥(《傷寒借治論》卷上)。
按語:桂枝加附子湯見《傷寒論》20 條,用于治療過汗引起的陽虛漏汗表未解證,臨床表現為汗出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張氏以此方治療少腹疼痛3 年,數劑而愈,是抓住了“每于病將作時,必惡寒遺溺,尺脈沉遲而細”辨證眼目。惡寒是表陽虛;遺尿乃少陰之里陽受傷,太陽膀胱府失于溫煦,氣化無力,失于固攝;尺脈沉遲而細亦為少陰陽虛之象。膀胱位于下焦少腹,今少陰陽虛寒水之氣交凝于下焦,經氣運行不暢,則少腹痛。治用桂枝加附子湯調和營衛(wèi),復陽固表,其中桂枝湯調和肌表之營衛(wèi);炮附子溫腎陽,助桂枝固表陽,表陽固則惡寒止;腎陽復氣化有主則遺尿可除;方中芍藥又可和里,緩急解腹痛。其方與病機絲絲相扣,故數劑而愈。
2 小柴胡湯治瘰癘  鄰婦年二十許,性暴戾,初患瘰癘,余見之,許為治,不信,蓋以此證中醫(yī)治者或寡也。久之,兩耳前后及頸側如累累然。往基督教醫(yī)院,剖而取之,全愈始歸。未幾又發(fā),復往取之,如是者三,旋取旋發(fā),欲委不治,而顋日龐,頸日腫,形體漸瘦,月事不下,寒熱往來,飲食日減,病勢危急,又難悉聽自然,乃復乞診。其脈弦且緊,遂以小柴胡湯治之。伸伏明之火郁,而遂暢達之生機,撰與經合,僅服十劑悉愈。雖然,人言西醫(yī)手術最精,較之中醫(yī)方藥之妙為何如耶(《傷寒借治論》卷上)
按語:少陽經脈起于目銳眥,上頭角,下耳后,至肩入缺盆,邪犯少陽,肝膽氣機不利,膽火煉津為痰,肝氣挾痰火壅滯膽經,則兩耳前后及頸側如累累然。邪犯少陽,正邪交爭,則見往來寒熱。其脈弦且緊,亦為少陽之脈象。小柴胡湯和解少陽,疏利肝膽之氣機,清瀉少陽之火,使邪熱得清,痰火得消,而獲起死回生之效。相比之下,那種“剖而取之”、“旋取旋發(fā)”的治療方法,猶如斬草留根一樣,貽患無窮。由此而見,只有謹守病機,對癥下藥,方為治本之法。3 理中湯治臟燥   頂耀南,與余交久。信之亦深,其室人有一疾,發(fā)輒哭泣狂呼。但云心中難受。詢其狀,則又非痛,非悸,非驚,且非怔悸與奔豚也。數發(fā)歷時始已。已時飲食起居若平人,頂屢囑診,余往之。望其色,則兩顴赤紅。切其脈,則見弦數,問其證,則曰食后喜睡,大便干燥。頂邀余飲,其室人猶頻獻茶,旋見連作欠歟,即倚于床,頂謂余曰: 疾作矣,剎那果竟狂呼,旋又欠歟,頂又謂余曰:將已矣。余曰:平時疾作疾已,先時必呵欠呼? 頂曰:然。因即望聞切三者合參之,乃知證為臟躁。理中湯頗為中與,竟以愈之(《傷寒借治論》卷下)。

按語:張仲景在《傷寒論》中運用理中湯主要是治療太陰臟虛寒證,臨證所見或是“自利不渴”,或是“寒多不用水”的霍亂,或是“大病差后,喜唾,久
不了了”。臟躁之病見于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婦人篇:“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像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币苑綔y證,甘草生用瀉心火、養(yǎng)胃陰,生津緩急; 小麥養(yǎng)肺津,舒肝郁,又能養(yǎng)心血;大棗養(yǎng)脾,補氣補津液,故甘麥大棗湯具有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肝之功,所治之臟躁,其證當屬肝郁化火,傷陰耗液,心脾兩虛,病機的關鍵在于陰液不足。本案患者兩顴赤紅,大便干燥,脈弦數似是肝郁化火,陰液不足;然食后喜睡,勞作之后發(fā)病,發(fā)作前必呵欠,數癥又與肝郁化火,陰液不足不符,這里必然有著寒熱真假的問題。清代醫(yī)家沈金鰲的《雜病源流犀燭》云:“食方已,即困倦欲臥,脾氣弱,不勝食氣也!北景富颊摺笆澈笙菜,勞作之后發(fā)病”,正是脾家虛寒之征。脾家虛寒,清陽不升,心失所養(yǎng),故食后喜睡;勞作耗氣,陽虛更甚,虛陽上越,擾于心神故見心中難受,甚則哭泣狂呼,浮于顏面,故見兩顴赤紅;脾虛運化失司,津液不布,故大便干燥;其脈弦數乃真寒假熱之象。故張氏用理中湯治療本案的臟躁是取其甘溫補益脾土,使脾陽恢復,清陽得升,心神得養(yǎng),津液得布,則諸證悉除。
  4 真武湯治盜汗 谷宜春,由患傷寒,治不得法,因成盜汗,每至夜,將就寢必惡寒。及熟睡則汗出,汗出乃寤。復覺發(fā)熱心悸,更醫(yī)多人,咸謂陰虛。治已三年,病仍不除,神色痿白,足亦微腫。來乞余治,診得浮弱之脈,竟以真武湯治之愈(《傷寒借治論》卷下)。
按語:盜汗者,寐而汗出,寤而漸收是也。庸工只識陰虛盜汗,而不知陽虛亦可盜汗耳,今之此案,是一驗也!毒霸廊珪吩:“人之寐寤,總由衛(wèi)氣出入,衛(wèi)氣者,陽氣也,人于寐時,則衛(wèi)氣入于陰分,此時非陽虛于表而何? 所以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也。然則陰陽有異,何以辨之? 曰:但察其有火無火,則或陰或陽自可知矣。蓋有火而汗出者,以火盛灼陰,陰虛可知也;無火而汗出者,以表氣不固,陽虛可知也。知斯二者,則汗出之要無余義,而治法亦可得綱領矣!贝税副緸閭尾坏梅ǘ杀I汗。太陽與少陰相為表里,故發(fā)汗傷陽,每多導致少陰陽虛。夜晚為陰氣用事,少陰陽虛不能溫煦肌膚,故至夜就寢時必惡寒;人于寐時,則衛(wèi)氣入于陰分,已虛之陽不能固攝陰液,故汗出; 腎陽被傷,虛陽外越,故患者發(fā)熱。腎為水臟主水,當少陰腎陽不足時,無力主水,水液不得排泄,積聚并泛濫表里。其心悸為水氣上凌于心;足微腫為水氣外溢于下肢。其神色痿白、脈浮弱亦為少陰陽虛之象。故綜合判斷,此乃少陰陽虛水泛之證,故投真武湯治之,三年之頑疾竟愈。  
  5 當歸四逆湯腰痛 戌申余游寬甸,館于逆旗,旗主人王某,晝夜呻吟。問之,答曰:“患腰痛也,已數年矣,秋冬為甚,春秋稍減,此時節(jié)交白露,故疾作矣。”余為診之,脈弦緊微澀,以當歸四逆湯治之而愈。嗣后,凡腰痛者,王授以此方悉獲愈。獨其戚腰痛,治不愈,王復就問,余曰:“斯邑也,環(huán)衢皆山,盛夏不暑,故腰痛者獨多,此因寒故耳。因同則驗,因異則否,勿執(zhí)一以區(qū)之(《傷寒借治論》卷下)!
  按語:本案腰痛,張氏因時、因地、因脈而診為厥陰寒凝所致,可謂獨樹一幟。因時者,病發(fā)于秋,秋屬金令,肝屬木,至金之時,必有伐木之弊,故肝病復不愈甚于秋,此因金克木也;因地者,其邑環(huán)周皆山,雖盛夏不暑,可見寒濕偏重,此地氣使然也;因脈者,弦主肝脈,緊主寒,微主陽氣虛,澀主血脈阻滯。《靈樞·經脈》云:“肝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俛仰!苯耜柼摵獪诟蚊},故病發(fā)腰痛。當歸四逆湯為厥陰寒凝之主方,具有養(yǎng)血通脈、溫經散寒之功,其證見于《傷寒論》351 條為“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本案腰痛雖與《傷寒論》之當歸四逆湯證相差甚遠,但病機相似與之,可以借用之,故服之愈。

-------------------
非常好!不知體育人先生能否上傳《傷寒借治論》或其中經方應用和醫(yī)案部分?謝謝!

-------------------
非常好的資料!又一位近代經方家!謝謝樓主!

-------------------
真武湯治盜汗

-------------------
有資料就傳一下

-------------------
sz2543:有資料就傳一下?(2013-11-21 20:16)?700)this.width=700;" >

找不到《傷寒借治論》,只有這些醫(yī)案片花。

-------------------
樓主辛苦,留下腳印,以便時常學習。

-------------------
張有章有 《傷寒論講義》傳世

-------------------
有的人可以上傳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